2024年12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9 1/9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
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在京闭幕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七次委员长会议
· 赵乐际向第六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特别行政区
基本法委员会组成人员颁发任命书
· 聚焦“治未病” 注重“治已病”
· “平安进万家”赋能基层“实质解纷力”
· 多部门攥指成拳形成解纷最大合力
· 江苏昆山法院打造“司法医院”救治困境企业
· 全力斩断“特供酒”生存链条
· 图片新闻
· 电诈犯罪上升势头
得到有效遏制

全力斩断“特供酒”生存链条

( 2024-12-2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马树娟
  
  12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罚没物资全国统一销毁活动,全国共销毁“特供酒”13.2万瓶、包材9.2万件(套),销毁采取绿色环保、无害化方式进行。
  “特供酒”乱象一直是行业顽疾,可谓禁而不止、打而不绝。其之所以大有市场,从消费端来说,主要在于一些消费者认为标注了“特供”字样的酒品能标榜自己的身份、体现自己的品位,用其送礼能体现诚意、用其待客能彰显面子。而对生产端来说,普通酒品只要打上“特供”“专供”等字样,价格便能扶摇直上,面对如此一本万利的“生意”,一些人不免心动,继而逾越了法律底线。
  不过,从监管部门查处的案件来看,那些看上去包装精美、名头响亮的所谓“特供酒”,要么是用低成本白酒冒充高档白酒,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要么是在脏乱差的“黑作坊”“黑窝点”里灌装而成,有的甚至是用酒精、香精加色素勾兑而成。如此鲜明的反差,真是给公众好好上了一课。
  为了净化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相关部门一直对“特供酒”市场予以严厉打击整治。从今年3月起,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公安部也部署开展了“净风”专项行动。相关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年终岁末,市场监管部门对部分达到销毁条件的“特供酒”及包材予以统一销毁,既是在表明态度,也是在亮明规矩,更是在警示震慑造假者:生产销售“特供”产品并不会获得特别的庇护,不仅相关产品最终会化为乌有,甚至自己也会落得个身陷囹圄的下场。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遏制“特供酒”市场乱象,也需要监管部门从生产端和消费端共同着手,一方面要加大线上线下执法力度,通过严打重惩违法行为,教育警示生产端的经营者不去触碰法律红线、不去逾越法律底线;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引导消费者认清“特供酒”真面目,从而做到自觉抵制。如此一来,方能全力斩断“特供酒”生存链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