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张国强 韩宇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步入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大厅发现,传统的“立案”“案件查询”“联系法官”等服务窗口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4个格外显眼的“一窗通办”窗口。 “一窗通办”窗口,将原有的立案登记、案件查询、联系法官等20余项专窗服务,全部集中在一个窗口办理完毕。 今年5月,大连两级法院积极探索创新,在全国率先开展“一窗通办”工作改革,打破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传统的立案登记和诉讼服务事项专窗专办模式,全面创建“一窗通办”工作模式。运行半年来,取得良好成效,人民群众对全市两级法院立案和诉讼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主动求变 长期以来,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排队时间久、窗口来回跑、联系法官难等问题时有存在。 “我们直面问题,践行‘如我在诉’理念,围绕如何便民利民,在原有诉讼服务建设的情况下,回归‘零起点’,在诉讼服务中心‘一站通办’基础上,实行‘一窗通办’,力图解决上述问题。”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丁彦文介绍说。 “一窗通办”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减窗增效,保证“一窗通办”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确保立案登记更专业更精准的问题。 为此,大连中院决定把立案登记和诉讼服务相融合进行“一窗通办”,窗口人员由“专人专岗”向“一岗多能”转变,创设一套符合大连地区特色的“一窗通办”新模式。 如今,大连两级法院已将原有的20余项专窗服务进行功能整合,立案登记和综合诉讼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在一个窗口办理完毕,原来的92个专窗窗口升级为52个通办窗口。 重构流程 “大连两级法院主要采取三种工作流程开展‘一窗通办’工作,可分别使用,亦可交叉运行,最终均达到‘前台办理、群众即办即走,后台支撑、事务高效运转’的良好工作效果。”大连中院立案一庭庭长安静介绍说。 这三种流程分别为:前台审查与后台登记相结合模式;前台接收与后台审核相结合模式;主辅配合模式,根据业务特长将立案诉服人员进行搭配,组成多个综合工作团队,负责办理“一窗通办”事项。 甘井子区法院受案量大,“一窗通办”区采取的便是“前台审查+后台登记”模式,由业务能力强的政法干警在前台进行立案审核,后台辅助人员负责扫描录入和案件登记,既确保立案高效又保证了立案专业精准。 为实现立案登记和诉讼服务两大类业务贯通融合,建立了首问负责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值班主任制度等多项配套机制,促进窗口各项工作全面正常运转。 各基层法院在落实过程中,也不断丰富“一窗通办”内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做法。以普兰店区法院为例,该法院在全市率先将数字执行立案与执行事务查询纳入“一窗通办”综合服务范围,当事人可在一个窗口通办诉讼立案、执行立案、诉讼辅导、联系法官等各类诉讼和执行事项。 做优服务 目前,大连两级法院正以“一窗通办”为依托,通过多项务实举措,线上线下做优立案登记和诉讼服务。 “大连两级法院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依法在七日内进行审核,同时推进无纸化立案,实行容缺受理机制,建立首接法院管辖协调机制。”大连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值班主任张梦潇介绍说,全市两级法院组建17个立案辅导团队,86名法官、法律工作者参与轮值,有效保证解答的专业性。 同时,大连两级法院还将提升多元解纷实效作为“一窗通办”改革内容,加强诉前调解分流,同时强化诉前调解案件管理,指定专人负责诉前调解案件的分流和期限督办,进行闭环式、精细化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加大网上应用推广也是亮点之一。大连两级法院在导诉服务区和“一窗通办”区双线开展线上应用操作指导,逐步引导当事人培养在线诉讼习惯,推动实现诉讼服务事项全流程一站式网上办理。

|
|
大连法院“一窗通办”运行半年成效凸显
|
|
|
|
( 2024-12-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张国强 韩宇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步入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大厅发现,传统的“立案”“案件查询”“联系法官”等服务窗口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4个格外显眼的“一窗通办”窗口。 “一窗通办”窗口,将原有的立案登记、案件查询、联系法官等20余项专窗服务,全部集中在一个窗口办理完毕。 今年5月,大连两级法院积极探索创新,在全国率先开展“一窗通办”工作改革,打破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传统的立案登记和诉讼服务事项专窗专办模式,全面创建“一窗通办”工作模式。运行半年来,取得良好成效,人民群众对全市两级法院立案和诉讼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主动求变 长期以来,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排队时间久、窗口来回跑、联系法官难等问题时有存在。 “我们直面问题,践行‘如我在诉’理念,围绕如何便民利民,在原有诉讼服务建设的情况下,回归‘零起点’,在诉讼服务中心‘一站通办’基础上,实行‘一窗通办’,力图解决上述问题。”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丁彦文介绍说。 “一窗通办”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减窗增效,保证“一窗通办”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确保立案登记更专业更精准的问题。 为此,大连中院决定把立案登记和诉讼服务相融合进行“一窗通办”,窗口人员由“专人专岗”向“一岗多能”转变,创设一套符合大连地区特色的“一窗通办”新模式。 如今,大连两级法院已将原有的20余项专窗服务进行功能整合,立案登记和综合诉讼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在一个窗口办理完毕,原来的92个专窗窗口升级为52个通办窗口。 重构流程 “大连两级法院主要采取三种工作流程开展‘一窗通办’工作,可分别使用,亦可交叉运行,最终均达到‘前台办理、群众即办即走,后台支撑、事务高效运转’的良好工作效果。”大连中院立案一庭庭长安静介绍说。 这三种流程分别为:前台审查与后台登记相结合模式;前台接收与后台审核相结合模式;主辅配合模式,根据业务特长将立案诉服人员进行搭配,组成多个综合工作团队,负责办理“一窗通办”事项。 甘井子区法院受案量大,“一窗通办”区采取的便是“前台审查+后台登记”模式,由业务能力强的政法干警在前台进行立案审核,后台辅助人员负责扫描录入和案件登记,既确保立案高效又保证了立案专业精准。 为实现立案登记和诉讼服务两大类业务贯通融合,建立了首问负责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值班主任制度等多项配套机制,促进窗口各项工作全面正常运转。 各基层法院在落实过程中,也不断丰富“一窗通办”内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做法。以普兰店区法院为例,该法院在全市率先将数字执行立案与执行事务查询纳入“一窗通办”综合服务范围,当事人可在一个窗口通办诉讼立案、执行立案、诉讼辅导、联系法官等各类诉讼和执行事项。 做优服务 目前,大连两级法院正以“一窗通办”为依托,通过多项务实举措,线上线下做优立案登记和诉讼服务。 “大连两级法院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依法在七日内进行审核,同时推进无纸化立案,实行容缺受理机制,建立首接法院管辖协调机制。”大连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值班主任张梦潇介绍说,全市两级法院组建17个立案辅导团队,86名法官、法律工作者参与轮值,有效保证解答的专业性。 同时,大连两级法院还将提升多元解纷实效作为“一窗通办”改革内容,加强诉前调解分流,同时强化诉前调解案件管理,指定专人负责诉前调解案件的分流和期限督办,进行闭环式、精细化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加大网上应用推广也是亮点之一。大连两级法院在导诉服务区和“一窗通办”区双线开展线上应用操作指导,逐步引导当事人培养在线诉讼习惯,推动实现诉讼服务事项全流程一站式网上办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