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武陇慧 12月17日9时20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被沿线群众亲切称为“小慢车”的“和田玉龙号”列车,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出发前往乌鲁木齐市。 列车平稳后,列车里的“流动巴扎”(集市)开张了。“玫瑰馕,好吃的特色玫瑰馕!”“巴旦木营养价值高,大家随便尝!”“纯手工木碗,大的小的都有,大家快来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引来不少乘客围观。 车厢巡视、治安防范、安全宣传、服务旅客……负责该趟列车值乘的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库尔勒公安处乘警迪力亚尔·皮尔东在开启日常巡乘工作的同时,也化身列车“金牌导购”,在工作之余帮助沿线群众在列车上售卖特产。 近年来,库尔勒铁路公安处不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联合“和田玉龙号”公益“小慢车”客运班组、检车班组,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爱心助农等公益活动,助力乡村快速发展,积极为南疆沿线群众办实事、解烦忧、促增收,用心用情托起偏远地区百姓稳稳的幸福。 筑牢列车安全防线 由和田至乌鲁木齐的7556/7557、7558/7555次“和田玉龙号”列车,每天相向开行,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全程23个停靠站点、1960公里,用时约32小时,最低票价4元,是目前新疆运行时间最长、票价最低的一趟列车,由库尔勒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民警负责值乘。 为助农增收,“和田玉龙号”列车允许沿线群众在列车上出售自家农副产品。良好的列车秩序是铁路沿线农户在公益“小慢车”安心售卖产品的保障。 针对值乘列车途中运行时间长、站点多、旅客普遍防范意识较弱、旅客纠纷易发的实际,库尔勒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全面加强列车矛盾纠纷化解和安全隐患排查,成立“列车调解委员会”,邀请广大旅客群众担任执法监督员,持续开展“法治宣传上列车”活动,今年以来共举办防盗反诈讲座、提供法律咨询共计5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7000余人,提供爱心帮扶160余场次,帮助旅客挽回经济损失30万余元。 “韩警官,孩子接到了,谢谢你们!”母子“重逢”后,母亲激动地在电话中向乘警韩耀鸿致谢。 12月3日,列车从乌鲁木齐站驶出后,13号车厢“列车义警”王先生在巡视车厢中发现两名正在哭泣的男孩无人看护,遂将警情通报至韩耀鸿,韩耀鸿很快帮助两名“遗失”在列车上的孩子联系到了其母亲,并将孩子交接至前方站,联系家人接回。 为提升列车群防群治水平,库尔勒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选聘党员、军警、律师、教师、高校学生等担任“列车义警”,并定制专用服装标识,参与列车巡视、法治宣传、秩序维护等。今年以来,“列车义警”帮助乘警妥善化解旅客矛盾纠纷161件。 建设智慧警务平台 “报告指挥室,警情处置完毕,为旅客挽回损失15万余元。”顿时,车厢里响起一片掌声。 12月9日,乘警李廷慧接到列车长紧急通报,3号车厢一名旅客疑似接到诈骗电话,有被骗风险。李廷慧立即向乘警支队指挥室报告,经指挥室远端信息比对、筛查、乘警现场核实、劝导等有效举措,及时制止了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发生,为该名旅客挽回损失15万余元,整个警情处置过程仅用时15分钟。 今年以来,库尔勒铁路公安处充分发挥远程指挥支撑作用,打造“智慧化综合指挥室”,通过“铁警通”“智慧乘务”等多平台互联,实现旅客动态一屏掌控、乘警接警秒级响应、预警查控一网兜底。同时,创建“乘警+列车工作人员+列车义警”三级联防模式,建立开车后一次反电诈宣传、熄灯前一次人身安全提醒、熄灯后一次巡视震慑、到站前一次财物安全提示“四个一”工作法,实现各类警情同比下降28.3%,有效保障了广大旅客平安出行。 打造致富车连心车 每逢丰收时节,铁路沿线群众会带着自家农副产品,登上“和田玉龙号”“小慢车”售卖。库尔勒铁路公安处因势利导推出公益助农机制,选出4名精通多语种的乘警,成立“流动巴扎”服务小分队,为各族旅客提供双语翻译、兑换零钱、反诈宣传、农产品讲解服务。 “迪力亚尔,好样的,前几次还帮我换了零钱!”来自莎车县的“樱桃大叔”吐迪麦麦提对迪力亚尔·皮尔东连连称赞。一年前,吐迪麦麦提乘坐火车去乌鲁木齐时不慎丢失了身份证,被旅客捡到后交给了迪力亚尔,迪力亚尔在拥挤的车厢里找到吐迪麦麦提并将身份证交还给他。 自公益“小慢车”开行以来,列车上的“流动巴扎”已帮助南疆沿线居民售出上百万元的各类产品。“和田玉龙号”公益“小慢车”不仅是“便民车”,更成为了“致富车”“连心车”。 据《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当前,库尔勒铁路公安处正结合岁末年初治安形势特点,持续聚焦乘车旅客及售货农户需求,秉持“平安共建、打造精品”原则,把解决旅客纠纷、优化为民服务作为着力点,持续提升出行旅客及沿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深度推动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
|
护航公益“小慢车” 助力乡村“快发展”
|
库尔勒铁路公安处为群众办实事解烦忧促增收
|
|
|
( 2024-12-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武陇慧 12月17日9时20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被沿线群众亲切称为“小慢车”的“和田玉龙号”列车,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出发前往乌鲁木齐市。 列车平稳后,列车里的“流动巴扎”(集市)开张了。“玫瑰馕,好吃的特色玫瑰馕!”“巴旦木营养价值高,大家随便尝!”“纯手工木碗,大的小的都有,大家快来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引来不少乘客围观。 车厢巡视、治安防范、安全宣传、服务旅客……负责该趟列车值乘的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库尔勒公安处乘警迪力亚尔·皮尔东在开启日常巡乘工作的同时,也化身列车“金牌导购”,在工作之余帮助沿线群众在列车上售卖特产。 近年来,库尔勒铁路公安处不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联合“和田玉龙号”公益“小慢车”客运班组、检车班组,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爱心助农等公益活动,助力乡村快速发展,积极为南疆沿线群众办实事、解烦忧、促增收,用心用情托起偏远地区百姓稳稳的幸福。 筑牢列车安全防线 由和田至乌鲁木齐的7556/7557、7558/7555次“和田玉龙号”列车,每天相向开行,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全程23个停靠站点、1960公里,用时约32小时,最低票价4元,是目前新疆运行时间最长、票价最低的一趟列车,由库尔勒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民警负责值乘。 为助农增收,“和田玉龙号”列车允许沿线群众在列车上出售自家农副产品。良好的列车秩序是铁路沿线农户在公益“小慢车”安心售卖产品的保障。 针对值乘列车途中运行时间长、站点多、旅客普遍防范意识较弱、旅客纠纷易发的实际,库尔勒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全面加强列车矛盾纠纷化解和安全隐患排查,成立“列车调解委员会”,邀请广大旅客群众担任执法监督员,持续开展“法治宣传上列车”活动,今年以来共举办防盗反诈讲座、提供法律咨询共计5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7000余人,提供爱心帮扶160余场次,帮助旅客挽回经济损失30万余元。 “韩警官,孩子接到了,谢谢你们!”母子“重逢”后,母亲激动地在电话中向乘警韩耀鸿致谢。 12月3日,列车从乌鲁木齐站驶出后,13号车厢“列车义警”王先生在巡视车厢中发现两名正在哭泣的男孩无人看护,遂将警情通报至韩耀鸿,韩耀鸿很快帮助两名“遗失”在列车上的孩子联系到了其母亲,并将孩子交接至前方站,联系家人接回。 为提升列车群防群治水平,库尔勒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选聘党员、军警、律师、教师、高校学生等担任“列车义警”,并定制专用服装标识,参与列车巡视、法治宣传、秩序维护等。今年以来,“列车义警”帮助乘警妥善化解旅客矛盾纠纷161件。 建设智慧警务平台 “报告指挥室,警情处置完毕,为旅客挽回损失15万余元。”顿时,车厢里响起一片掌声。 12月9日,乘警李廷慧接到列车长紧急通报,3号车厢一名旅客疑似接到诈骗电话,有被骗风险。李廷慧立即向乘警支队指挥室报告,经指挥室远端信息比对、筛查、乘警现场核实、劝导等有效举措,及时制止了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发生,为该名旅客挽回损失15万余元,整个警情处置过程仅用时15分钟。 今年以来,库尔勒铁路公安处充分发挥远程指挥支撑作用,打造“智慧化综合指挥室”,通过“铁警通”“智慧乘务”等多平台互联,实现旅客动态一屏掌控、乘警接警秒级响应、预警查控一网兜底。同时,创建“乘警+列车工作人员+列车义警”三级联防模式,建立开车后一次反电诈宣传、熄灯前一次人身安全提醒、熄灯后一次巡视震慑、到站前一次财物安全提示“四个一”工作法,实现各类警情同比下降28.3%,有效保障了广大旅客平安出行。 打造致富车连心车 每逢丰收时节,铁路沿线群众会带着自家农副产品,登上“和田玉龙号”“小慢车”售卖。库尔勒铁路公安处因势利导推出公益助农机制,选出4名精通多语种的乘警,成立“流动巴扎”服务小分队,为各族旅客提供双语翻译、兑换零钱、反诈宣传、农产品讲解服务。 “迪力亚尔,好样的,前几次还帮我换了零钱!”来自莎车县的“樱桃大叔”吐迪麦麦提对迪力亚尔·皮尔东连连称赞。一年前,吐迪麦麦提乘坐火车去乌鲁木齐时不慎丢失了身份证,被旅客捡到后交给了迪力亚尔,迪力亚尔在拥挤的车厢里找到吐迪麦麦提并将身份证交还给他。 自公益“小慢车”开行以来,列车上的“流动巴扎”已帮助南疆沿线居民售出上百万元的各类产品。“和田玉龙号”公益“小慢车”不仅是“便民车”,更成为了“致富车”“连心车”。 据《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当前,库尔勒铁路公安处正结合岁末年初治安形势特点,持续聚焦乘车旅客及售货农户需求,秉持“平安共建、打造精品”原则,把解决旅客纠纷、优化为民服务作为着力点,持续提升出行旅客及沿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深度推动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