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守法普法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让法律走到群众身边
“法律明白人”在行动
· 卜显仁:建起文化大院让法治种子落地生根
· 邵洪波:老战士带出法治宣传队
· 李丽芳:扎根基层听民声解民忧
· 王有光:醇厚咖啡香中的普法
· 冯文静:创建群众身边的“说法会客厅”
· 何英:易地搬迁小区遍吹“法治新风”
· 董建新:“板凳会”上讲法律
· 赵耐香:让群众呼声变为满意掌声

王有光:醇厚咖啡香中的普法

( 2024-12-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守法普法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邢东伟

  “坐,不急,先喝杯咖啡!”海南省万宁市南桥镇桥北村乡村调解咖啡屋,一间南洋风草亭下,桥北村“法律明白人”王有光端来热乎乎的兴隆咖啡,邀请村民朱某与施工方老板关某坐下来,一起喝喝咖啡,有事慢慢说。
  在醇厚的咖啡香中,双方当事人将事情的起因经过一一道来。原来,前不久在桥北村村委会附近的一条主干道上进行了一次道路施工。由于施工现场标识不够明显,加之部分路段夜间照明不足,导致一起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朱某驾驶的电动摩托车与施工路段的水管发生碰撞,造成朱某受伤、电动摩托车损坏。事后,朱某与施工方就赔偿问题产生分歧,争执不下。
  在全面了解了双方诉求后,王有光在法、理、情之间把握尺度,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即由施工方支付朱某5000元赔偿款,用于误工费、营养费及修车费等开支。同时,施工方还需承担朱某因事故产生的医疗费用。王有光一方面从法律角度出发,阐释道路交通安全、侵权责任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双方在事故中的责任与义务;另一方面从情感角度劝说双方,换位思考、互相谅解、以和为贵。
  经过王有光一番耐心、细致的普法,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共识,签订了调解协议。朱某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认为自己在事故中得到了应有的赔偿;而施工方也表示对法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以上一幕,是王有光通过和声细语式说情、秉公任直式讲理、析精剖微式释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工作缩影。
  桥北村是南桥镇的一个黎族村庄,咖啡文化较为流行。该村着力挖掘兴隆咖啡文化特色,将咖啡文化和法治文化有机融合,把咖啡店打造成村民自治议事场所——“咖啡议事厅”,配套制定村规民约和议事规则。
  咖啡的“香味”化解了对抗的“火药味”,一桩桩一件件基层矛盾纠纷被化于无形之中。据了解,自“咖啡议事厅”建成之后,桥北村民事纠纷案件调解的成功率高达100%,民事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在王有光的积极推动下,桥北村还建设了咖啡文化和法律知识相融合的文化长廊,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使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没有什么矛盾是一杯兴隆咖啡解决不了的。”王有光说。“有甜度的咖啡”促成“有温度的调解”,小小“咖啡议事厅”奏出了基层社会的“和谐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