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
9 6/9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跨越山海铺就“高质效办案”坦途
· 法网恢恢让“油耗子”无处遁形
· 平安影像
· 创造老百姓自己的110品牌

创造老百姓自己的110品牌
杭州基层派出所绘就社会治理“亲民尚和图”

( 2024-12-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吕佳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之江大地上,有这样一批与共和国同龄的基层派出所,75年来,它们初心不泯,默默护民安家守业。
  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武林派出所创新“四快工作法”,守护武林夜市商圈秩序井然;拱墅区分局拱宸桥派出所持续深化清廉公安建设,48年来“零违纪”;上城区分局紫阳派出所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踏步迈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这批派出所不仅是城市安全的守护者,更是公安事业发展的见证者。
  近年来,杭州市公安局183个公安派出所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加快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为抓手,持续推动全市公安派出所建设高质量发展,打造了一系列亮点品牌,用实际行动绘就了一幅“亲近群众、集聚民智、崇德尚法、和谐与共”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亲民尚和图”,以每一个辖区的小平安,凝聚成了全市的大稳定。
探索商圈警务共治模式
  面对庞大的夜市生态,武林派出所创新推出“机制快支撑、警力快反应、一键快处置、社圈快联动”的四快工作法,形成“共治、群治、自治”的商圈警务新模式。
  武林派出所所长钱佳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该所与夜市管理方联动,按照“谁经营、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起安全管理制度。由夜市牵头,与商户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实现夜市自管、派出所监管的共治模式。
  根据警情特点,武林派出所建立由派出所民警、社区工作人员、武林大妈等300余人组成的“安心小队”,专门为群众找人找物。今年“五一”期间,武林夜市游客的孩子走丢后,焦急地求助武林大妈。武林大妈“秒级响应”,立即通过对讲机通知安心小队各成员,仅用时3分钟就找到了孩子。
  武林派出所坚持把警情当家事、把群众当家人。民警蒋军伟16年来扎根社区,面对辖区繁华路段人流量大的情况,他积极向所领导建议,成立夜间巡逻专业队伍。至今,夜间巡逻队每天三人一组的步巡,已经坚持了快10年。通过夜间不间断的巡逻工作,大大提高了见警率、管事率,切实增强了社区安全防范效能。
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皇城根下,太庙周边,紫阳派出所见证了杭州75载光阴流转。
  “居民自己的事自己商量着干”,如此浓厚的居民自治氛围,让一任接一任的紫阳派出所领导班子始终将社会基层治理作为派出所的首要工作,协助社区开展自治。
  2009年9月,紫阳派出所联动上羊市街社区党委成立了辖区第一个邻里值班室,从反映问题到调解矛盾、从接送小孩到浇花收衣,这间值班室是个什么都管的“万事通”。
  值班室里有一本专门登记群众问题的记录本,从2009年保存到现在,已经变成了厚厚一摞。
  紫阳派出所所长郝武岗说:“辖区里一些比较琐碎的小事,如漏水漏电等,都可以到值班室来反映,能解决的,成员都会帮忙尽快解决掉。”
  去年春节,紫阳派出所还会同紫阳街道党工委探索试点了邻里110服务平台。“邻里110,有事叫得灵。我们创造了一个老百姓自己的110品牌。”郝武岗笑着说。
  邻里110平台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实现群众、街道和派出所的三方通话。线上创设推广“紫阳邻里码”,群众动动手指、不出家门即可反映各类问题建议,再由社区邻里总值班室根据问题分类处置。线下以街道12个社区内的邻里值班室为载体,形成5分钟“步行可达、服务可至”的空间矩阵。
  压实责任,一呼百应。紫阳派出所不断推进派出所工作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深度融合,创新群防群治工作品牌,进一步打造社区警校,将城隍义警、居民纳入“一呼百应”共治队伍,大大充实了社会力量,把更多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把局外人变成合作伙伴。
传承清廉警队作风精神
  流淌了千年的京杭大运河上,有一座矗立百年的古石拱桥——拱宸桥。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古老的拱宸桥见证了与它同名的派出所——拱宸桥派出所的诞生。
  多年来,拱宸桥派出所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传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在交出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的同时,将“零违纪”的纪录保持了48年。
  9月,90岁高龄、曾任拱宸桥派出所副所长的黄锡根来到拱宸桥派出所清廉大讲堂,为青年民警宣讲:“同志们,清廉警队‘零违纪’是一代一代传承的,你们一定要保持下去,谁都不能砸牌子、掉链子!”
  黄锡根在所里工作的时候,朱金祥还是刚从警校毕业的青年民警,如今他成了所里在岗年限最长的老民警。从1999年来到拱宸桥派出所起,朱金祥每天都会骑着他的“老伙计”——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走街串巷,倾听民声,调解矛盾纠纷。2008年,以朱金祥名义命名的社区警务室成立,进一步方便了辖区内居民解决问题。
  作为队伍正规化的试点单位,拱宸桥派出所正是依靠着民警办公室的“三张清单”——红色的党建责任清单、蓝色的岗位风险清单、白色的工作责任清单,将清廉精神传承下去。
  拱宸桥派出所所长冯琦说,多年来,拱宸桥派出所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清单管理推进,聚焦清单内容落实,实现“清单式交办、跟踪式督察、销号式督办”的监督廉洁闭环。
  拱宸桥派出所制定完善了一整套规范面广、操作性强、标准化程度高的《派出所队伍正规化管理体系制度汇编》。此外,还为每位民辅警建立了一份红色廉政档案。档案中个人事项报告、廉情卡、承诺书、奖惩记录、谈心谈话记录等内容实时动态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