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
|
|
国家法治的进步,离不开法学教育的发展和对法治人才的培养。我作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深入西北政法大学课堂,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向学生们讲授了证据规则在刑事办案中的运用,并与参与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现场问答,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在这场非常有益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不仅深切感受到高校师生对于法律实践知识的渴求,也在法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受到启发,反哺今后检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围绕“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更加紧密结合检察业务。检察机关办理的大量案例中蕴含丰富的法律适用规则、证据审查要领、司法价值判断,是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聚焦检察业务前沿,检察官可以结合当地的典型案例和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来设计课程内容,使法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更加贴近法学教育需求。充分考虑高校师生意愿、学校教育特色,以及新时代法治建设新需求进行授课,同时除传统讲座之外,可以以研讨会、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带动更多检校深度合作,推动法学教育与法治实务相互融合,培育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三是探索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化。在最高检审核把关下,可以推动各地检察机关安排检察实务专家进入当地高校教学,助推法学理论研究、法治人才培养与检察业务发展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一级高级检察官 鲁建武 法学教育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光荣使命,必须准确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 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的“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是检校共同落实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务实举措,也是深化检校合作的重要平台。活动开展一年多时间里,各地检察机关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优秀检察人才作用,加强检校合作师资课程建设,畅通优化检校间供需对接,持续筑牢检校合作基础保障,有力促进了检校合作高质量发展。 常态化的“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将会成为我校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检察机关继续加大对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全国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教师、西部巡讲教师等“名师”推荐力度的同时,持续健全检察机关人员与法学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双向交流机制,不断加大法学专家学者、年轻法学教师到检察机关挂职交流力度,加强实践岗位平台供给,久久为功推动检校合作再上新台阶。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 韩强
“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体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这一创新举措为检察机关与法学院校共同推动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搭建了桥梁。优秀检察实务专家到法学院校中系统讲授精心打造的实务课程,有助于培养具有娴熟实务技能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增进师生对国情的了解,推动法学界在对检察工作的中国经验进行理论提炼的基础上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尤其是在全国教育大会结束后不久,“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充分体现了最高检对法学教育和教师培养的高度重视。常态化的“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将会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高人民检察院张雪樵副检察长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所作《思想引领文明——应运而生的“检察公益诉讼”》专题讲座中,结合社会广泛关注的典型案例,通过深入阐释我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脉络、理论体系和国际影响,充分展示了最高检察机关的改革精神和法律智慧,极大地提升了师生对于中国检察制度的认同。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 梁迎修
今年4月、10月、11月,我分别走进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清华大学,围绕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若干问题进行授课。作为一名参与者、见证者,我深刻感受到,“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专项活动集中展现了三个特点:一是“教”“学”相长,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进一步了解到新时代法律学科学生们对司法实务的渴求,同时对实务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二是“识”“智”并授,既把实务中的一些情况和知识向学生们讲清说透,又沟通交流了处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技巧,有助于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三是“知”“行”合一,让学生们在学习课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余双彪
尽管已经过去一年多,但我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走上高校讲台的场景。师生们用温和的笑容和期盼的眼神传递给我一种信任,那是学术对实务的信任,是文本对经验的信任。我将实务难题与法学理论相结合,剖析疑难案例时演示逻辑推演,讲解实务方法时传递工作经验,解析法理时诠释司法价值判断,在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检察工作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树立远大职业理想,践行为民司法初心。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回应、踊跃提问,课堂氛围很是活跃。课后交流时,我还对课程完善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学子们那些求知而明亮的眼神,仿佛中国法治道路上的一盏盏明灯,照亮我前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是一场创意十足、寓意深远、情意深厚的活动。检察实务课打破了象牙塔与实务界的壁垒,让中国法治的新生力量得以贴近检察实践,也让实务工作者有机会重回炼炉接受理论熏陶。在学术与实务的互融共促中,检察事业实现薪火相传、续航接力。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 李征 本报记者 董凡超 整理
|
|
共话推动检校合作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
|
|
|
( 2024-11-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
国家法治的进步,离不开法学教育的发展和对法治人才的培养。我作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深入西北政法大学课堂,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向学生们讲授了证据规则在刑事办案中的运用,并与参与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现场问答,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在这场非常有益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不仅深切感受到高校师生对于法律实践知识的渴求,也在法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受到启发,反哺今后检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围绕“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更加紧密结合检察业务。检察机关办理的大量案例中蕴含丰富的法律适用规则、证据审查要领、司法价值判断,是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聚焦检察业务前沿,检察官可以结合当地的典型案例和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来设计课程内容,使法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更加贴近法学教育需求。充分考虑高校师生意愿、学校教育特色,以及新时代法治建设新需求进行授课,同时除传统讲座之外,可以以研讨会、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带动更多检校深度合作,推动法学教育与法治实务相互融合,培育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三是探索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化。在最高检审核把关下,可以推动各地检察机关安排检察实务专家进入当地高校教学,助推法学理论研究、法治人才培养与检察业务发展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一级高级检察官 鲁建武 法学教育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光荣使命,必须准确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 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的“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是检校共同落实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务实举措,也是深化检校合作的重要平台。活动开展一年多时间里,各地检察机关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优秀检察人才作用,加强检校合作师资课程建设,畅通优化检校间供需对接,持续筑牢检校合作基础保障,有力促进了检校合作高质量发展。 常态化的“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将会成为我校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检察机关继续加大对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全国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教师、西部巡讲教师等“名师”推荐力度的同时,持续健全检察机关人员与法学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双向交流机制,不断加大法学专家学者、年轻法学教师到检察机关挂职交流力度,加强实践岗位平台供给,久久为功推动检校合作再上新台阶。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 韩强
“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体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这一创新举措为检察机关与法学院校共同推动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搭建了桥梁。优秀检察实务专家到法学院校中系统讲授精心打造的实务课程,有助于培养具有娴熟实务技能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增进师生对国情的了解,推动法学界在对检察工作的中国经验进行理论提炼的基础上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尤其是在全国教育大会结束后不久,“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充分体现了最高检对法学教育和教师培养的高度重视。常态化的“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将会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高人民检察院张雪樵副检察长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所作《思想引领文明——应运而生的“检察公益诉讼”》专题讲座中,结合社会广泛关注的典型案例,通过深入阐释我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脉络、理论体系和国际影响,充分展示了最高检察机关的改革精神和法律智慧,极大地提升了师生对于中国检察制度的认同。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 梁迎修
今年4月、10月、11月,我分别走进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清华大学,围绕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若干问题进行授课。作为一名参与者、见证者,我深刻感受到,“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专项活动集中展现了三个特点:一是“教”“学”相长,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进一步了解到新时代法律学科学生们对司法实务的渴求,同时对实务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二是“识”“智”并授,既把实务中的一些情况和知识向学生们讲清说透,又沟通交流了处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技巧,有助于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三是“知”“行”合一,让学生们在学习课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余双彪
尽管已经过去一年多,但我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走上高校讲台的场景。师生们用温和的笑容和期盼的眼神传递给我一种信任,那是学术对实务的信任,是文本对经验的信任。我将实务难题与法学理论相结合,剖析疑难案例时演示逻辑推演,讲解实务方法时传递工作经验,解析法理时诠释司法价值判断,在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检察工作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树立远大职业理想,践行为民司法初心。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回应、踊跃提问,课堂氛围很是活跃。课后交流时,我还对课程完善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学子们那些求知而明亮的眼神,仿佛中国法治道路上的一盏盏明灯,照亮我前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是一场创意十足、寓意深远、情意深厚的活动。检察实务课打破了象牙塔与实务界的壁垒,让中国法治的新生力量得以贴近检察实践,也让实务工作者有机会重回炼炉接受理论熏陶。在学术与实务的互融共促中,检察事业实现薪火相传、续航接力。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 李征 本报记者 董凡超 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