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赵亚琪 太湖南岸,帆影点点;青山竹林、碧波盈盈。无论何时走进浙江省湖州市,目之所及,皆是宜人风光、和谐美景。 2020年底,湖州公安在全国率先推出“生态警务”新机制,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守护山水之路。多年来,这种警务模式从湖州发源、迭代,并在全省推广,如今路子越走越宽。 拓宽共建共享之路 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当天,湖州2185名“生态警长”开展了“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公众”的“四进”宣防行动。身后,还有80支近千人的“生态义警”群防群治队伍,每天穿梭在守护生态环境的最前沿。 事实上,“生态警长联动社会力量”体系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2013年,湖州公安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道警长”,之后又布建了“河道、湖泊、林区”等重点领域的“八大警长”。随着“生态警务”的实施,湖州公安拓宽“警长”内涵外延,将“八大警长”迭代升级为“生态警长”。到2022年,湖州“生态警长”已实现全市9380公里河道、153个湖泊、157个水库、113个农贸市场,主要林区、矿区、路段及市重大工程全覆盖。 去年7月,生态警长陈飞在与村民交谈中敏锐地获取了一条线索——有鱼贩子称卖太湖鱼虾,但太湖已进入十年禁捕期。陈飞叫上义警们在西苕溪沿岸排查,经过半个月的蹲守,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查获上百斤鱼虾和一批捕捞工具。 在顾渚村,由农家乐老板、茶农等组成的“生态义警”每天在“生态警长”的带领下,围绕当地盗伐林木、农家乐食品安全、非法狩猎等重点领域,开展日常巡逻、隐患排查、线索上报等工作。 今年国庆假期,湖州公安机关在全市8个热门景区,开展主题为“美丽湖州 共同守护”的生态警务宣防活动,组建包括吴兴长颈鹿庄园、南浔古镇等相关单位在内的生态警务联盟,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提升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建立生态警务“智治”平台 生态保护任务重,仅靠人防必然无法破题。依托数字化改革,湖州建立“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平台,打通各部门数据,将水、土、气等监测指标与公安的情报线索来源整合。各部门通过平台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统一研判、统一执法,还能通过数据的碰撞,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情况,变事后打击为主动预防。 在吴兴区生态警务联勤共治中心,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平台里的各类涉生态数据,分析日常工作中发现的生态风险。今年,吴兴区埭溪镇104国道附近多起渣土非法倾倒案件就依托该平台得以破获。 为遏制渣土非法倾倒乱象,吴兴公安、住建、城管等部门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建筑领域渣土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办理案件16起。公安机关还联合综合执法部门出台《严厉打防非法处置倾倒建筑垃圾城警一体“六联”工作机制》,共同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现在,以“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平台为基础,环侦部门专门建立了生态治理数据舱,搭建要素、防范、处置、办案四大协同版块,实现生态领域“要素一屏管控、风险一网感知、联勤一键响应、执法一链贯通”。 助力产业快速发展 “生态警务”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警务。 目前,湖州已建立了15个不同类别的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并成为湖州推进“生态警务”的重要阵地。通过在一个物理空间办公,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推动生态问题跨部门“一站式”治理。它更加重视部门间的联勤联动和共建共享,通过力量整合、系统融合、机制契合等解决部门多头分管难题,就近改善生态环境,护航经济发展。 安吉赋石水库是国家一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过去,这里游客露营烧烤多、产生垃圾多、非法狩猎现象多。公安、水利、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合常驻,借助无人机等24小时值班,不仅最大限度保护当地群众的饮用水安全,还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露营、打卡,为当地群众开辟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对于湖州来说,“生态警务”的概念远不止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更是围绕生态价值转化需求,持续创推务实管用举措,助力当地产业快速发展。 比如,在全国最大的淡水商品鱼生产基地南浔区菱湖镇,通过“生态警务”,湖州公安组建由专业警长、行业协会、律师等组成的专家团队,为水产养殖户提供科学养殖、规范用药和尾水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这些举措不仅有效打击了电捕鱼、非法偷排污水等违法行为,还推动了生态养殖“零污染”,助力了渔业产量的提升和渔业产值的增长。 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激活了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生动力,一个成色更足的共同富裕场景呈现在眼前。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迈入新征程的湖州公安,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推进“生态警务”工作,以更主动积极的姿态当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守护者、建设者。
|
|
点“绿”成金 逐“绿”前行
|
看湖州公安“生态警务”蝶变之路
|
|
|
( 2024-11-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赵亚琪 太湖南岸,帆影点点;青山竹林、碧波盈盈。无论何时走进浙江省湖州市,目之所及,皆是宜人风光、和谐美景。 2020年底,湖州公安在全国率先推出“生态警务”新机制,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守护山水之路。多年来,这种警务模式从湖州发源、迭代,并在全省推广,如今路子越走越宽。 拓宽共建共享之路 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当天,湖州2185名“生态警长”开展了“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公众”的“四进”宣防行动。身后,还有80支近千人的“生态义警”群防群治队伍,每天穿梭在守护生态环境的最前沿。 事实上,“生态警长联动社会力量”体系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2013年,湖州公安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道警长”,之后又布建了“河道、湖泊、林区”等重点领域的“八大警长”。随着“生态警务”的实施,湖州公安拓宽“警长”内涵外延,将“八大警长”迭代升级为“生态警长”。到2022年,湖州“生态警长”已实现全市9380公里河道、153个湖泊、157个水库、113个农贸市场,主要林区、矿区、路段及市重大工程全覆盖。 去年7月,生态警长陈飞在与村民交谈中敏锐地获取了一条线索——有鱼贩子称卖太湖鱼虾,但太湖已进入十年禁捕期。陈飞叫上义警们在西苕溪沿岸排查,经过半个月的蹲守,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查获上百斤鱼虾和一批捕捞工具。 在顾渚村,由农家乐老板、茶农等组成的“生态义警”每天在“生态警长”的带领下,围绕当地盗伐林木、农家乐食品安全、非法狩猎等重点领域,开展日常巡逻、隐患排查、线索上报等工作。 今年国庆假期,湖州公安机关在全市8个热门景区,开展主题为“美丽湖州 共同守护”的生态警务宣防活动,组建包括吴兴长颈鹿庄园、南浔古镇等相关单位在内的生态警务联盟,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提升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建立生态警务“智治”平台 生态保护任务重,仅靠人防必然无法破题。依托数字化改革,湖州建立“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平台,打通各部门数据,将水、土、气等监测指标与公安的情报线索来源整合。各部门通过平台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统一研判、统一执法,还能通过数据的碰撞,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情况,变事后打击为主动预防。 在吴兴区生态警务联勤共治中心,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平台里的各类涉生态数据,分析日常工作中发现的生态风险。今年,吴兴区埭溪镇104国道附近多起渣土非法倾倒案件就依托该平台得以破获。 为遏制渣土非法倾倒乱象,吴兴公安、住建、城管等部门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建筑领域渣土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办理案件16起。公安机关还联合综合执法部门出台《严厉打防非法处置倾倒建筑垃圾城警一体“六联”工作机制》,共同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现在,以“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平台为基础,环侦部门专门建立了生态治理数据舱,搭建要素、防范、处置、办案四大协同版块,实现生态领域“要素一屏管控、风险一网感知、联勤一键响应、执法一链贯通”。 助力产业快速发展 “生态警务”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警务。 目前,湖州已建立了15个不同类别的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并成为湖州推进“生态警务”的重要阵地。通过在一个物理空间办公,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推动生态问题跨部门“一站式”治理。它更加重视部门间的联勤联动和共建共享,通过力量整合、系统融合、机制契合等解决部门多头分管难题,就近改善生态环境,护航经济发展。 安吉赋石水库是国家一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过去,这里游客露营烧烤多、产生垃圾多、非法狩猎现象多。公安、水利、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合常驻,借助无人机等24小时值班,不仅最大限度保护当地群众的饮用水安全,还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露营、打卡,为当地群众开辟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对于湖州来说,“生态警务”的概念远不止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更是围绕生态价值转化需求,持续创推务实管用举措,助力当地产业快速发展。 比如,在全国最大的淡水商品鱼生产基地南浔区菱湖镇,通过“生态警务”,湖州公安组建由专业警长、行业协会、律师等组成的专家团队,为水产养殖户提供科学养殖、规范用药和尾水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这些举措不仅有效打击了电捕鱼、非法偷排污水等违法行为,还推动了生态养殖“零污染”,助力了渔业产量的提升和渔业产值的增长。 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激活了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生动力,一个成色更足的共同富裕场景呈现在眼前。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迈入新征程的湖州公安,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推进“生态警务”工作,以更主动积极的姿态当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守护者、建设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