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法治
|
|
□ 本报记者 张 维 □ 本报见习记者 武卓立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仲裁人带着创新精神和独特视角,为仲裁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贸规则和秩序都发生深刻变化,新时代仲裁事业的发展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中国仲裁的未来正需要大批具备专业法律素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作为支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仲裁院副院长谷岩在近日举办的2024中国青年仲裁论坛上说。 2024中国青年仲裁论坛由贸仲、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和北京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是中国仲裁周的一项重要活动。 贸仲就是仲裁人才培养的身体力行者。贸仲积极推动越来越多的青年仲裁人崭露头角,成为促进中国仲裁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据了解,目前贸仲仲裁员名册有1881人,其中,45岁以下的仲裁员148名,占比7.9%;50岁以下的仲裁员423名,占比22.49%,青年仲裁员人数正逐年上升。 与34家高校签署合作协议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强调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法、国别法的涉外法治紧缺人才。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着眼全局、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配套,抓好贯彻落实。 贸仲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仲裁机构、最具代表性的国际性常设仲裁机构,不仅深耕仲裁服务,同时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人才培养贡献力量。2024年6月,7名来自中国的国际投资仲裁专家进入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公布的新一届仲裁员和调解员名单之列,其中包括来自贸仲的3名仲裁员。这是贸仲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卓越成效的一个典型例证。 近年来,贸仲与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等34家高校签署了全面的仲裁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在互访互通,师资共享及品牌共创等方面积极合作,共同探索与培养高层次法治人才。“贸仲与国内外高校建立深度联系,进一步强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成效,激发越来越多青年人才投身于我国仲裁事业的建设。”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介绍说。 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批准贸仲与7所高校共同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贸仲成为与高校共建基地获批最多的实务部门。贸仲与10余所高等院校围绕国际仲裁硕士项目、涉外律师硕士项目开设联合培养专项课程、提供实务指导、厚植涉外法治人才队伍。“贸仲还与北京律师协会共同组织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培训,接收大批法学学子到贸仲实习,为青年仲裁人才日后参与争议解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谷岩说。 加强理论研究拓宽国际视野 自1995年仲裁法实施以来,我国仲裁机构建设和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仲裁实践得到极大丰富,仲裁理论水准大幅度提升。 贸仲是仲裁理论研究的积极实践者和引领者。自2015年9月22日,贸仲在北京首次发布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后,此后每年均有此动作,已经成为中国仲裁周的固定栏目,受到国内外仲裁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这为青年仲裁人深刻了解仲裁打开了新的窗口。 以今年为例。贸仲今年发布的《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全面分析2023年中国国际商事仲裁案件数据和2023年至2024年6月中国仲裁法治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同步跟踪国内外商事仲裁理论研究动态、中国国际商事仲裁教育与后备人才培养进展,持续探讨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所涉法律问题,全方位梳理中国当前的紧急仲裁员程序及其实践,重点考察在不同情形下如何合理应对破产程序给仲裁程序带来的挑战,并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思考和探索能源争议的重点法律问题和仲裁的运用前景。 在《报告》之外,贸仲今年还发布了《贸仲仲裁裁决域外承认与执行案例选编》,总结归纳了贸仲仲裁案件程序管理中的良好实践。 仲裁制度向新而行,青年仲裁人需要不断学习。贸仲长期以来积极发挥平台优势,常态化开展面向海内外社会各界关于仲裁理论研讨和仲裁实务培训的交流活动,为青年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其中的中国仲裁周热度持续不减、异彩纷呈,仲裁学术研究氛围浓郁、成果丰硕,参与城市已达60余座,线上、线下总计参与人次逾千万,仲裁多元化、时代化、国际化特点淋漓展现。 这样的机会仍将有很多。“贸仲将进一步凝聚法治共识、增进法治互信、深化法治交流,携手全球仲裁行业专家,聚焦新时代背景下的前沿热点问题,积极探索国际仲裁未来发展方向。”王承杰说。 搭建实践平台培养实战人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贸仲努力为青年律师、高校学生搭建了解和实践国际仲裁的平台,为青年人提供专业学习与实践机会,激发青年对仲裁事业的热情与创造力。 近年来,有关仲裁领域的比赛、征文活动频频涌现。其中,尤以贸仲主办的“贸仲杯”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开始最早、影响最大。目前已成功举办21届,引发国际仲裁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2019年2月,贸仲将“法兰克福国际投资模拟仲裁赛事”这一国际投资领域历史悠久的赛事引进国内,从商事仲裁领域延伸到投资仲裁领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投资仲裁领域的影响力。 “‘贸仲杯’已经培养了一批涉外法治人才,成为如今国内仲裁界的中坚力量。”谷岩说,通过举办“贸仲杯”和引进“法兰克福国际投资模拟仲裁赛事”等搭建仲裁实践平台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高校学生的法律实践水平和实干能力。 “我注意到,在‘贸仲杯’这21届比赛里,有国内外近三百所法学院校的一万多名学生参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认为,如今国际投资仲裁成为竞争更加激烈的领域,可能会成为仲裁事业的新增长点。这种高效率性、高强度性、高实践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发挥出实战型仲裁人才培养的优势。 “青年人要早日成长,成为中国仲裁事业建设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谷岩向青年仲裁人提出几点期望:一是要保持好奇心、保持对知识的渴望、持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二是要注重实践、积累经验,切莫“纸上谈兵”,三是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柔性化解争议。
|
|
“中国仲裁的未来需要高端复合型人才支撑”
|
|
|
|
( 2024-11-0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
|
|
图为2024中国青年仲裁论坛。
(图片来源: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
|
□ 本报记者 张 维 □ 本报见习记者 武卓立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仲裁人带着创新精神和独特视角,为仲裁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贸规则和秩序都发生深刻变化,新时代仲裁事业的发展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中国仲裁的未来正需要大批具备专业法律素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作为支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仲裁院副院长谷岩在近日举办的2024中国青年仲裁论坛上说。 2024中国青年仲裁论坛由贸仲、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和北京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是中国仲裁周的一项重要活动。 贸仲就是仲裁人才培养的身体力行者。贸仲积极推动越来越多的青年仲裁人崭露头角,成为促进中国仲裁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据了解,目前贸仲仲裁员名册有1881人,其中,45岁以下的仲裁员148名,占比7.9%;50岁以下的仲裁员423名,占比22.49%,青年仲裁员人数正逐年上升。 与34家高校签署合作协议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强调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法、国别法的涉外法治紧缺人才。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着眼全局、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配套,抓好贯彻落实。 贸仲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仲裁机构、最具代表性的国际性常设仲裁机构,不仅深耕仲裁服务,同时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人才培养贡献力量。2024年6月,7名来自中国的国际投资仲裁专家进入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公布的新一届仲裁员和调解员名单之列,其中包括来自贸仲的3名仲裁员。这是贸仲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卓越成效的一个典型例证。 近年来,贸仲与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等34家高校签署了全面的仲裁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在互访互通,师资共享及品牌共创等方面积极合作,共同探索与培养高层次法治人才。“贸仲与国内外高校建立深度联系,进一步强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成效,激发越来越多青年人才投身于我国仲裁事业的建设。”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介绍说。 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批准贸仲与7所高校共同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贸仲成为与高校共建基地获批最多的实务部门。贸仲与10余所高等院校围绕国际仲裁硕士项目、涉外律师硕士项目开设联合培养专项课程、提供实务指导、厚植涉外法治人才队伍。“贸仲还与北京律师协会共同组织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培训,接收大批法学学子到贸仲实习,为青年仲裁人才日后参与争议解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谷岩说。 加强理论研究拓宽国际视野 自1995年仲裁法实施以来,我国仲裁机构建设和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仲裁实践得到极大丰富,仲裁理论水准大幅度提升。 贸仲是仲裁理论研究的积极实践者和引领者。自2015年9月22日,贸仲在北京首次发布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后,此后每年均有此动作,已经成为中国仲裁周的固定栏目,受到国内外仲裁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这为青年仲裁人深刻了解仲裁打开了新的窗口。 以今年为例。贸仲今年发布的《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全面分析2023年中国国际商事仲裁案件数据和2023年至2024年6月中国仲裁法治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同步跟踪国内外商事仲裁理论研究动态、中国国际商事仲裁教育与后备人才培养进展,持续探讨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所涉法律问题,全方位梳理中国当前的紧急仲裁员程序及其实践,重点考察在不同情形下如何合理应对破产程序给仲裁程序带来的挑战,并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思考和探索能源争议的重点法律问题和仲裁的运用前景。 在《报告》之外,贸仲今年还发布了《贸仲仲裁裁决域外承认与执行案例选编》,总结归纳了贸仲仲裁案件程序管理中的良好实践。 仲裁制度向新而行,青年仲裁人需要不断学习。贸仲长期以来积极发挥平台优势,常态化开展面向海内外社会各界关于仲裁理论研讨和仲裁实务培训的交流活动,为青年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其中的中国仲裁周热度持续不减、异彩纷呈,仲裁学术研究氛围浓郁、成果丰硕,参与城市已达60余座,线上、线下总计参与人次逾千万,仲裁多元化、时代化、国际化特点淋漓展现。 这样的机会仍将有很多。“贸仲将进一步凝聚法治共识、增进法治互信、深化法治交流,携手全球仲裁行业专家,聚焦新时代背景下的前沿热点问题,积极探索国际仲裁未来发展方向。”王承杰说。 搭建实践平台培养实战人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贸仲努力为青年律师、高校学生搭建了解和实践国际仲裁的平台,为青年人提供专业学习与实践机会,激发青年对仲裁事业的热情与创造力。 近年来,有关仲裁领域的比赛、征文活动频频涌现。其中,尤以贸仲主办的“贸仲杯”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开始最早、影响最大。目前已成功举办21届,引发国际仲裁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2019年2月,贸仲将“法兰克福国际投资模拟仲裁赛事”这一国际投资领域历史悠久的赛事引进国内,从商事仲裁领域延伸到投资仲裁领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投资仲裁领域的影响力。 “‘贸仲杯’已经培养了一批涉外法治人才,成为如今国内仲裁界的中坚力量。”谷岩说,通过举办“贸仲杯”和引进“法兰克福国际投资模拟仲裁赛事”等搭建仲裁实践平台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高校学生的法律实践水平和实干能力。 “我注意到,在‘贸仲杯’这21届比赛里,有国内外近三百所法学院校的一万多名学生参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认为,如今国际投资仲裁成为竞争更加激烈的领域,可能会成为仲裁事业的新增长点。这种高效率性、高强度性、高实践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发挥出实战型仲裁人才培养的优势。 “青年人要早日成长,成为中国仲裁事业建设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谷岩向青年仲裁人提出几点期望:一是要保持好奇心、保持对知识的渴望、持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二是要注重实践、积累经验,切莫“纸上谈兵”,三是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柔性化解争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