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政府
9 6/9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中国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 矿山生态修复法治保障基础不断夯实
· 农业农村部推行应用五种行政审批电子证照
· 梧州开展消防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检查
· 浙江龙游智能梯控让居民安全升级
· 图片新闻

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中国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 2024-10-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核心阅读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

  □ 本报记者 张维
  
  “在座的很多人是来自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你们每年都会到中国来,是因为你们对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惊叹。”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2024年年会上,国合会副主席,联合国副秘书长、开发计划署署长施泰纳发出这样的感喟。
  施泰纳所说的“成就”,是指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所说:“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
携手加强全球环境治理
国际社会期盼更加殷切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黄润秋说,近年来,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全球环境治理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在持续上升,国际社会对携手加强全球环境治理、实现更加强劲的、绿色的、健康的全球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
  以气候变化为例。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2023年比工业化前水平温度升高了约1.45℃,是全世界极端天气事件多发的一年,热浪、台风、森林大火等灾难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发生。“气候变化已经从未来的挑战变为紧迫的危机,更频繁、更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动荡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国合会副主席、原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去年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完成了《巴黎协定》下的首次全球盘点,达成了《阿联酋共识》,向国际社会发出团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信号。
  在解振华看来,这反映出各方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紧迫性的高度共识。各方都认为要抓住近十年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关键时间窗口,提高全球整体上的行动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气候变化的风险、影响和损失。
  今年的国合会年会以“开放包容创新合作,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为主题,用黄润秋的话来讲,“契合当下,正当其时”。
  合作是必由之路。“合作”,这一关键词在主题中已经被点明。事实上,在今年的国合会年会上,多位国合会的中外委员、中外专家都谈及了这一点。
  “我们知道,环境和气候的挑战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够解决,我们需要达成全球共识。”国合会副主席、挪威奥斯陆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哈尔沃森说,国合会在这方面很有价值。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各国都面临如何统筹经济增长,能源、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的挑战,越是在困难的时刻越要坚持多边主义,要通过加速转型和技术、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应对多重挑战,实现各个领域相互协同的可持续发展。”解振华说,合作共赢是解决之道。
国合会成合作亮丽名片
中国积极开展各种合作

  国合会,正是合作共赢的一种方式,树立了多边国际合作的典范,被认为是中国在环境与发展合作领域中“最亮丽的一张名片”。
  国合会成立于1992年,是经中国政府批准成立的国际性高层政策咨询机构,由中外环境与发展领域高层人士和专家学者担任委员,已成为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成果最多、影响最大的环境与发展中外高层对话合作机制。多年来,国合会围绕中国及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提出政策建议,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过去一年为例。国合会围绕碳中和实现路径、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适应、能源低碳转型、数字化、可持续投融资机制和南南合作等议题,开展了中外联合研究,形成专题报告30余份,向中国国务院提交以“保持‘双碳’战略定力、探索多目标协同创新路径、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题的年度政策建议,召开线上以及线下重要会议和活动30余场次,组织课题组开展国内外调研活动,有力服务了中国的环境与发展事业,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我们需要呼吁国际合作,而国合会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中国极好的向外寻求国际合作的一种态势,或者是一个信号,即我们是可以彼此帮助的,这种互助的精神、同舟共济的精神,正是我们第三个十年中需要不断秉承和坚持的。”施泰纳说。
  除了国合会外,国际合作中的中国答卷始终亮眼。“中国积极参与、建设性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为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重要贡献。”黄润秋说。
  持续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进程,中国牵头发起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的实施倡议,是昆蒙框架通过以来全球第七个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完成战略行动计划的国家,并率先出资成立了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为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积极开展双多边环境治理合作,全面履行已经批准加入的30多项国际环境公约及议定书义务,推动广泛凝聚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与其他共建国家、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正式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推动打造投融资沟通合作平台,并提供务实的解决方案,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52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累计为120多个国家培训生态环境管理人员3000多人次。
联合国点赞中国领导力
中国绿色转型取得成就

  “我们都需要思考更多,世界对于中国这些努力在进行怎样程度的认可,如何能够更好地与中国去合作、去接触,来促进这些有效的国际合作。”施泰纳说。
  “领导力”,是国合会副主席、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德森给予中国的评价关键词。
  安德森说,正是中国在COP15上发挥了卓越的领导力,“才帮助我们达成了昆蒙框架”。安德森透露,即将在韩国釜山召开的一个会议,将完成一个国际文书,中国也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领导力。“我们联合国环境署特别感谢中国的领导力,感谢能够让我们在国合会中发挥作用,同时也感谢和我们中国合作伙伴的强有力合作。”
  在加强国际合作的背后,是中国自身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哈尔沃森说,中国在绿色转型方面已经有很多的成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带来更多的启迪和思考。“中国在这方面的成绩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
  据黄润秋介绍,中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坚持在法治化的轨道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制修订环境保护法等30余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建立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一系列重大制度。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更高的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细颗粒物PM2.5的平均浓度是30微克每立方米,比十年前下降了54%,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9.4%,比十年前提高了25.3个百分点。近岸海域的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5%,创历史新高。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113个城市和8个地区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黄润秋表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源头防控、形成高水平的调控体系,更加注重精准管控、形成高水平的治理体系,更加注重规范倒逼、形成高水平的标准体系,更加注重市场引导、形成高水平的政策体系,更加注重科技赋能、形成高水平的技术体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