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1/13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以小见大”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 图片新闻
· 内幕交易及泄露内幕信息成“第一大罪”
· 检察建议发出七天土地恢复原貌
· 福建发布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优秀案例
· 黑灰产业链为网络犯罪“吸粉引流”
· 佳木斯前进区推进“党建+检察”融合发展
· “涉诉免保”为优质企业“松绑”
· 桂中监狱积极开展胸痛救治单元建设

“涉诉免保”为优质企业“松绑”
台州黄岩法院创新企业财产信用保全评估机制

( 2024-10-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童歆雯
  
  “当时我们正处上市前的评估阶段,如果因为被申请财产保全导致银行账户被冻结,造成的影响远不止几十万元。”想起一年前的那场合同纠纷,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一家科技公司负责人冯某仍心有余悸。
  2023年,该科技公司的子公司某模塑公司被某技术公司申请保全银行账户存款共计30余万元。得知消息后,冯某第一时间联系所在街道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将情况反馈至黄岩区人民法院。
  “一边是申请人的权益不通过保全难以得到保障,另一边是被申请企业受保全后会影响其‘造血’功能,法官面对此类案件往往陷入两难境地。”黄岩法院民二庭庭长苗青表示,民商事案件进入法院后,当事人为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申请保全案涉企业账户、资产现象较为常见,仅2023年就有385件以企业财产为保全对象的案件,保全金额达8亿元。
  是否所有的财产保全申请都应予支持呢?“我们在审查的过程中发现确实存在不必要保全的情形,如诉讼请求明显不能成立、财产信息线索不符合申请条件等。”而作出保全决定必然影响被保全企业的正常经营,为避免“办理一个案件影响一个企业”,黄岩法院创新企业财产信用保全评估机制,审慎评估保全的合理性,提高“涉诉免保”案件处理效率,为优质企业“松绑”减负。
  如何科学评估被保全企业的信用?上述案件中,黄岩法院联合区经科局等5家单位对该模塑公司营收负债、银行授信、用电及缴费情况等进行分析,全方位审查其债务履行能力,发现该模塑公司系上市辅导公司控股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正常,财务状况良好,确定无保全必要,遂裁定驳回某技术公司关于冻结该模塑公司银行账户的申请。最终,某技术公司与该模塑公司达成和解,并撤回了起诉。
  为了让企业信用评估更加精准可靠,黄岩法院对600余家资信良好的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总结出综合评价企业履行能力的算法模型,研发“企业信用量化评估”应用,审查时只需要导入被申请人净资产、净利润、纳税总额、授信余额、电费等关联数据,就能生成“信用评估值”,为企业绘制“信用画像”。
  “我们施行‘一案一策’,借助信用评估值进行综合研判,对涉诉企业分档采取裁定不予保全、暂不冻结基本账户、动态查封设备等举措,并通过引导调解、督促履行等方式助企松绑。”苗青表示,机制运行以来,已对150家企业未采取保全措施,盘活资金9800万元,有关案件判决生效后均已履行完毕,顺利实现“案结事了”。
  “这项机制的运行,某种意义上避免了因保全措施导致当事人双方更大的撕裂。”黄岩法院立案庭法官马可大表示,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在调、立、审、执诉讼全流程场景得以应用,“让数据说话”也使得案件调解有了支点,2023年黄岩法院将“信用评估值”引入调解205次,调解撤诉案件达75件,企业涉诉成本降低了10%。
  “我们认为法院出台企业财产信用评估机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在提振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黄岩区改革办常务副主任王灵佳说道。为了将更多纳税贡献多的大规模企业纳入该项制度适用及受益的范围,黄岩区设立了企业财产保全保障金1000万元,作为在法院财产保全案件办理过程中,因不予冻结企业银行账户、查扣企业财产致当事人胜诉权益无法兑现时,垫付执行款项的专项资金,为企业财产信用保全机制提供闭环兜底条款,消除申请人的后顾之忧。
  “在黄岩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民营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坚持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司法机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黄岩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勇表示,黄岩法院将继续研究提升企业信用评估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同时探索引入市场化保全担保机构为企业保驾护航,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的“急难愁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