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盛庆庆 包显鹏 在浙江杭州萧山,有这样一群热心人,他们的名字叫城厢楼长。目前,城厢街道内纳入社区化管理的楼栋共计2300余幢,设有楼长近2000名。 近年来,城厢街道坚持依靠群众力量,将楼长作为群防群治队伍的中坚力量,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 倾心守护家园 今年76岁的夏月清,在左邻右舍眼中是一个对社区和楼幢内的事都特别认真负责的人。楼里的独居、空巢老人住院,她和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前去看望;楼里发生矛盾纠纷,她第一时间赶去调解。当被问及原因时,她总会笑着说:“因为我是崇化小区60幢的楼长,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俊良社区党支部书记章旖莉回忆说,“20纪末,类似物业这种能够提供社会服务的组织几乎没有,小区管理都是社区在托底,全靠一批党员和热心居民,他们愿意帮助我们承担各种公共服务。那个时候我们能做的不多,就给他们每人一顶红帽子,算是得到组织认证了。” 为了能让热心群众更好发挥作用,由城厢街道和各社区牵头,按照区块划分设立了小组长,对他们进行统一组织;后来,小组长越来越多,区域划分也逐渐和楼幢相关联,名字也随之演变成了楼幢组长;再后来,又一批优秀志愿者被发掘,通过新一轮整合、重组,如今他们以“城厢楼长”之名成为群防群治队伍的中坚力量。 热心服务群众 走进育才东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你会遇见城市社区美好的模样:学习场所应有尽有、文化活动热火朝天、爱心驿站对外开放。这些场景的背后活跃着城厢楼长的身影。 陈玉芳是城厢楼长中的一员,也是“育小安”巡逻队队长,全年累计巡逻150余次。 像陈玉芳这样热心肠的楼长还有很多: 藕湖浜社区的徐国萍,无论什么纠纷总是第一时间掌握并赶到现场。 燕子河社区的吴素菊,不仅担任社区巡逻队队长,还将平安宣传送达到每一户。 “85后”蒋坤利用自己经营装修公司的便利,谁家水管没接好、下水口堵塞,他都愿意去帮忙。 在金辰社区,有一位年轻楼长金琼珍,面对楼上楼下的噪声纠纷,主动介入调解,提出调解方案,通过反复沟通协商,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退伍军人方德康不仅是江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轮值站长,也是居民口中乐观幽默、助人为乐的方爷爷,他加入社区成立的“万家和”调解室,成功调解了多起邻里纠纷。 作为律师,天逸社区“95后”楼长郑李楠用自己丰富的法律知识开展咨询服务,为社区未成年人和女性群体提供帮助。 完善工作机制 2019年以来,城厢街道相继印发文件健全完善城厢楼长工作机制,不断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探索群防群治队伍成长路径。 城厢街道健全组织架构,通过孵化特色队伍、发动热心群众与优秀社会组织等方式,不断吸引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从而有效推动群防群治队伍整体提档升级,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随着服务阵地打造、特色队伍建设、固定经费落实等各项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城厢街道积极做好城厢楼长、“城和”矛盾纠纷调解、城厢小哥等多支群防群治力量的保障工作,通过制度保障和激励,不断提升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书写出城厢基层善治新答卷。

|
|
杭州城厢街道:打通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
|
|
|
|
( 2024-10-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盛庆庆 包显鹏 在浙江杭州萧山,有这样一群热心人,他们的名字叫城厢楼长。目前,城厢街道内纳入社区化管理的楼栋共计2300余幢,设有楼长近2000名。 近年来,城厢街道坚持依靠群众力量,将楼长作为群防群治队伍的中坚力量,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 倾心守护家园 今年76岁的夏月清,在左邻右舍眼中是一个对社区和楼幢内的事都特别认真负责的人。楼里的独居、空巢老人住院,她和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前去看望;楼里发生矛盾纠纷,她第一时间赶去调解。当被问及原因时,她总会笑着说:“因为我是崇化小区60幢的楼长,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俊良社区党支部书记章旖莉回忆说,“20纪末,类似物业这种能够提供社会服务的组织几乎没有,小区管理都是社区在托底,全靠一批党员和热心居民,他们愿意帮助我们承担各种公共服务。那个时候我们能做的不多,就给他们每人一顶红帽子,算是得到组织认证了。” 为了能让热心群众更好发挥作用,由城厢街道和各社区牵头,按照区块划分设立了小组长,对他们进行统一组织;后来,小组长越来越多,区域划分也逐渐和楼幢相关联,名字也随之演变成了楼幢组长;再后来,又一批优秀志愿者被发掘,通过新一轮整合、重组,如今他们以“城厢楼长”之名成为群防群治队伍的中坚力量。 热心服务群众 走进育才东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你会遇见城市社区美好的模样:学习场所应有尽有、文化活动热火朝天、爱心驿站对外开放。这些场景的背后活跃着城厢楼长的身影。 陈玉芳是城厢楼长中的一员,也是“育小安”巡逻队队长,全年累计巡逻150余次。 像陈玉芳这样热心肠的楼长还有很多: 藕湖浜社区的徐国萍,无论什么纠纷总是第一时间掌握并赶到现场。 燕子河社区的吴素菊,不仅担任社区巡逻队队长,还将平安宣传送达到每一户。 “85后”蒋坤利用自己经营装修公司的便利,谁家水管没接好、下水口堵塞,他都愿意去帮忙。 在金辰社区,有一位年轻楼长金琼珍,面对楼上楼下的噪声纠纷,主动介入调解,提出调解方案,通过反复沟通协商,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退伍军人方德康不仅是江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轮值站长,也是居民口中乐观幽默、助人为乐的方爷爷,他加入社区成立的“万家和”调解室,成功调解了多起邻里纠纷。 作为律师,天逸社区“95后”楼长郑李楠用自己丰富的法律知识开展咨询服务,为社区未成年人和女性群体提供帮助。 完善工作机制 2019年以来,城厢街道相继印发文件健全完善城厢楼长工作机制,不断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探索群防群治队伍成长路径。 城厢街道健全组织架构,通过孵化特色队伍、发动热心群众与优秀社会组织等方式,不断吸引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从而有效推动群防群治队伍整体提档升级,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随着服务阵地打造、特色队伍建设、固定经费落实等各项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城厢街道积极做好城厢楼长、“城和”矛盾纠纷调解、城厢小哥等多支群防群治力量的保障工作,通过制度保障和激励,不断提升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书写出城厢基层善治新答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