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在“双向奔赴”中实现“同频共振”
· 海口警方推动公安户政服务提质增效
· 湖南宁乡公安经侦部门主动出击防范风险
· 北京东城法院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 重庆垫江政法机关多措并举护航企业发展
· 厦门中院探索个人信用重塑机制改革
· 湖北狮子山强戒所以实战练精兵
· 浙江龙游凝聚“人大+检察”监督工作合力
· 沈阳皇姑区检察院积极推动商业街无障碍设施建设
· 图片新闻

在“双向奔赴”中实现“同频共振”
淮安“人大+法庭”模式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 2024-09-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见习记者 许瑶蕾
□ 本报通讯员   黄  涛

  近日,江苏省淮安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淮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动全市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的出台将助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庭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
倾听社情民意
  淮安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陈汉英说,《决定》的出台是当地人大和法院长期“双向奔赴”的结果。
  近年来,淮安人大从民心民意民情出发,落实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总要求,开展了许多创新实践和探索;淮安法院自觉接受监督、主动接受监督,不断健全与人大代表的常态化定向结对联络服务工作机制,让代表履职和法院工作在“双向奔赴”中实现“同频共振”。
  根据《决定》,淮安人大在人民法庭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每届任期内参加一次旁听庭审,现场填写测评表并反馈,庭审评判结果作为法官年度履职评价、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人民法庭以科技法庭为基础,搭建视频旁听平台,代表们不到法庭就可观看庭审视频直播和录播,并在线提出意见建议。
  淮安人大充分利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推动人民法庭基础建设不断上台阶。2023年,金湖县人大代表听到有群众反映:“到金湖法院宝应湖法庭打官司,没有直达车辆,不太方便。”市、县人大监察司法委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实地调研,发现法庭办公用房租用农场房屋,年久失修,每年维护成本、信息化投入成本高。
  为此,金湖县人大代表向金湖法院提出宝应湖法庭异地重建的建议。2024年年初,金湖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宝应湖法庭重建列入县级政府投资计划。
源头化解矛盾
  《决定》强调人大和法庭共同化解矛盾纠纷,要求人民法庭完善与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镇街综治中心的协调联动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淮安区人民法院山阳法庭负责人贾冉办理的一起抚养权纠纷案中,孩子的父母离婚后,承担抚养责任的父亲不久也因病去世,村委会指定孩子叔叔作为临时监护人。但叔叔也有自己的孩子,便多次要求孩子母亲履行监护责任。此时,再婚的母亲家里已有3个孩子,明确表示不愿接受这个孩子。
  “单靠司法的力量明显不够!”贾冉向当地人大寻求帮助。区人大常委会在组织代表旁听庭审后,积极协调民政、公安、村委会等部门,为孩子申报了每月2000元的“困境儿童”补助。孩子的母亲和叔叔也达成一致意见,由母亲抚养孩子,叔叔每月资助1000元直到孩子年满18周岁。人大代表还向民政部门提出代表建议,民政部门立即对类似的情况开展排查,并与妇联等部门建立“困境儿童”“事实孤儿”工作联动机制。
  这并不是个例。近年来,淮安人大搭建形式多样的“人大和法庭”联动机制,通过在人民法庭建立人大代表工作室等方式,让人大代表和法官共同参与矛盾诉前化解,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淮阴区人大推动物业纠纷联动调处机制建设,政府积极响应设立“淮阴区物业纠纷调处中心”,推动物业管理更加有序,当地物业纠纷数量呈现连年下降趋势。淮阴区人民法院南陈集法庭“情理法”人大代表涉农纠纷调处专业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涉农纠纷120余起。
引领社会风尚
  淮安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贴近群众的优势,人民法庭则运用熟悉法律知识的特长,让说理和说法有机结合,齐心协力营造向善向上的社会风尚。淮安人大联合市中院,组织开展多场“人大代表+法官普法进乡村”活动,采取普法讲座、以案释法等形式,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决定》还提出人民法庭通过巡回审判、公开审理、以案释法做实普法宣传,努力营造法治氛围。金湖县法院宝应湖法庭审结的一起因“好意同乘”引发的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二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
  该案中,徐某开车外出时偶遇好友沈某,得知两人顺路,便搭载沈某同行。不料途中发生车祸致使沈某受伤,构成人体损伤九级伤残。由于事故各方就赔偿问题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沈某将徐某、对方驾驶员和保险公司告上法庭。
  承办法官察觉到,该案或许会给全社会树立“帮不帮”的导向,便将案件信息报告给县人大,并组织人大代表旁听审理。庭审中,沈某出示治疗清单,表示自己因伤支付了较高的治疗费用。徐某则认为,自己出于好意捎带其一程,如果因此承担高额赔偿,今后谁还愿做、敢做这样的好事、善事。
  承办法官在案件审理中认真进行了释法析理,最终判决减轻徐某的赔偿责任,既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民事主体之间的信赖关系。判决后,法官以案说法,给旁听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和道德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