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浙江平阳多元解纷开启社会和谐新篇章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
“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在拉萨启动
· 百色为非遗传承发展注入法治力量
· 第四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将在厦门召开
· 桂林象山一男子伪造购物卡诈骗获刑
· 彭水五湖社区“四招解四结”就地解纷
· 北京铁警暑运安保工作圆满收官
· 让法治的“种子”在乡村扎根发芽
· 唱响独具特色“开放发展法治强音”

让法治的“种子”在乡村扎根发芽
山东推动法治成为乡村振兴强大引擎重要保障

( 2024-09-0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开栏语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展示法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的成效亮点,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司法部联合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2024年法治乡村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组织新闻媒体前往山东、重庆、江西、福建、甘肃等5省(市)进行调研采访。从今天起,本报开设“2024年法治乡村基层行”栏目,讲述乡村法治故事,充分展示全面依法治国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梁平妮
  
  “打竹板,走上台,界石镇的群众靠前来。司法宣传身边在,啥事情都能搞明白。百姓懂法心不怕,保驾护航走天下……”夏季傍晚清风扑面,送来阵阵凉爽。一场“典”亮幸福生活纳凉晚会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界石镇梧桐庵村的法治广场上演,吃过晚饭的村民们搬来小马扎、四方凳,端坐在四周,一边乘凉,一边观看人民调解快板书等节目,人群中时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在参加司法部“2024年法治乡村基层行”采访活动期间看到的场景。跟随采访团的步伐,记者深入到山东多个镇村,近距离感受法治乡村建设的新成效新面貌,乡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美丽乡村建设各有特色,村民遇事找法触手可及,一幅以法治之笔绘就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在齐鲁大地徐徐铺展。
乡村法治意识持续提升
  法治宣传草坪牌扮亮道路两旁,法治宣传长廊街区集法治文化与休闲于一体,法治宣传墙绘格外醒目,法治宣传栏一字排开……走进荣成市甲夼马家村,浓浓的法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除了打造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阵地,我们还在村子里设置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援助联络点、‘老马’品牌调解室,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村法律顾问、‘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配备齐全,让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提升法治意识。”甲夼马家村党支部书记董军建说。
  “随着村民法治意识的提升,矛盾纠纷也大大减少,即使有些小纠纷,村民也会第一时间求助调解员、法律顾问,在村内就把问题解决了。”甲夼马家村调解员杨秋云补充说。
  法治元素处处可见,法治文化浸润人心。山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多样化普法阵地,创新普法宣传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让法治宣传深入人心。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将“普法方桌会”摆进村里美食街、集市、法治文化广场,以拉家常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让法治更“接地气”“聚人气”;临沂市蒙阴县建设孝和法治文化广场,开展法治文艺汇演,依托红色“燕翼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兴建红色法治文化基地,推动法治文化成为当地的底色文韵。
  “近年来,山东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加大乡村普法宣传力度,实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厚植乡村法治文化,促进法治文化与齐鲁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廉洁文化、行业文化等有机融合,让乡村群众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法治观念,在家门口随时随地享受到优质法律服务。”山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增胜告诉记者。
  目前,全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和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共696个;共有村(居)法律顾问1.4万余名;累计培育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26万余名;全省84%的行政村有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
推动依法办事成为自觉
  “我家住在公园里”是临沂市兰陵县代村村民的真实写照。漫步代村,绿树掩映下的小洋楼映入眼帘,沿街商铺热闹非凡,三两老人树荫下聊天乘凉,兰园书坊里一场法治讲座正在进行……在这里,村民也俨然成了“新市民”。
  2023年,代村村集体各业总产值38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6亿元。难以想象,20多年前的代村却是一个村集体负债380多万元的“脏乱穷”村。
  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说,当选村主任上任的第三天,他就收到了法院传票。“陆陆续续收到100多张传票,和村班子成员出庭100多次,有时候一天就出好几次庭。”频繁地出庭,让王传喜格外重视法治建设。“当时村里负债、管理混乱,土地问题尤为突出。我当时一上任就学习土地管理法,有重点的学、反反复复学,把法律知识运用到发展建设中。”王传喜回忆说。
  历经20多年的发展,代村的法治底色愈加闪亮。如今,代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红色筑底、依法治村、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产业发展有法律顾问、法务把关,村里培育“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等法治队伍,结合村民法律需求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已成为代村人的习惯和自觉。
  夯实基层依法治理基础,让法治成为乡村干部群众的共同信仰。山东不断健全乡村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全面推开“清廉村居”建设,依法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法权益,加大对农产品精深加工、“菜篮子”建设、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等方面的依法保护力度,主动为农村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及时修改完善指导标准,加强动态管理,组织开展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核工作。目前,山东共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86个。
法治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32年前,“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章丘经验被推向全国。三涧溪村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进一步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推动依法治村由以制治村、提升法律素质的内涵式治村,向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全面治村转变提升,以良法善治助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富有三涧溪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
  据三涧溪村村委会主任叶贵芬介绍,村里实施“网格+法治”精细化治理,民警、法官、律师、人民调解员等法治力量进驻网格,创建党支部牵头的“伞”字形责任负责制,妇代会牵头的“平安家庭”“家”字形平安建设管理体系,治保会、民兵连牵头的“众”字形矛盾纠纷排查机制,老年协会牵头创建的“五老”调解机制,建法律顾问值班室、乡村振兴法官检察官工作站,把优质司法服务打包推送到乡村百姓家门口。“同时,创新‘五步议事法’,广泛开展民情恳谈、村民说事、百姓议事等协商活动,做到村民事情村民商量着办,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叶贵芬说。
  有着“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山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的蒙阴县常路村,坚持“万事有解”思维,推动孝善文化与法治文化融合,建立田间地头议事模式,在田间地头、村法治文化广场等群众“聚集地”“纳凉处”搭建协商议事阵地,探索“乡贤+”,由乡贤牵头成立志愿服务队伍,组建“五老”调解队伍,解决村民的揪心事、烦心事。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山东乡村正用法治绘就和美乡村画卷、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我们将持续厚植法治沃土,让法治的‘种子’在齐鲁大地‘扎根发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重要保障。”杨增胜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