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
9 6/9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以法律之盾挡住家庭暴力之拳
· 把听证会开到群众家门口
· 能动履职守好绿色家底

遵义法院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机制
能动履职守好绿色家底

( 2024-08-0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本报记者   王家梁
□ 本报通讯员 远  航 刘浩

  全国首家茶产业环境保护法庭,长江上游首个跨省生态修复司法协作基地,全省首份涉茶产业生态环境、涉酱香白酒生产环境保护司法禁止令……这背后是贵州省遵义市法院系统能动履职,用司法呵护绿色发展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遵义市法院系统坚持恢复性、预防性司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三个环境”一体化司法保护工作目标,不断加强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建设、工作机制创新,奋力提升服务保障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司法能力水平,积极探索把环境资源审判庭打造成为服务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营商环境一体化保护的桥头堡、排头兵,以司法之力护航遵义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
筑牢生态环境保护屏障
  赤水河源起云南昭通,流经贵州毕节、遵义,在四川泸州汇入长江,流域不仅生物资源丰富,更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绿色屏障。而在前几年,赤水河两岸因省份不同、辖区不同,时常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裁判标准上出现不统一的问题。
  为有效统一司法理念和裁判标准,筑牢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屏障,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动牵头,联合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四川泸州三家中院共同构建环境司法跨省协作机制,围绕赤水河流域常见的重点刑事案件类型,共同研究、起草了《关于赤水河流域非法捕捞犯罪、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的量刑要点(试行)》,并于今年2月10日起施行。
  “这是流域性跨省司法协作机制的有力创新,对规范赤水河上下游、左右岸刑罚裁量权,统一常见刑事案件裁判标准,有效防止同案不同判,共同构建生物多样性跨省司法协作保护大格局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遵义中院副院长徐卉说。
  积极发力保护赤水河流域,只是近年来遵义法院能动履职、不断提升环资审判工作现代化水平的一个缩影。
  遵义市法院系统不断加强环境司法专门机构建设,沿赤水河流域中国酱香白酒产业、乌江流域贵州绿茶产业“两河两带”,布局“1(市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7(7家基层法院环境保护法庭)”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将绿水青山、传统村落、红色资源、人文遗迹、重点产业等整体纳入环境司法管辖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5月下旬,仁怀市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司法确认案件过程中,在全省率先尝试环境资源审判“四合一”归口审理模式,引入执源治理机制,巧用执行督促令,高效解决生态修复中的执行难点、痛点问题。
  据了解,遵义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还先后荣获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集体、贵州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仁怀法院茅台特殊环境保护法庭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形成人文环境保护合力
  赤水河、乌江流域遍布红军足迹、红色遗迹,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黔北文化。遵义中院立足红色资源这一当地最大资源禀赋,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全面加强遵义红色资源司法保护的意见》,从三方面提出13条具体措施,用完善的制度框架构建人文环境保护“四梁八柱”,并通过案件审理、基地建设做精“内部装修”,最终形成强有力的人文环境保护体系,在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弘扬遵义会议精神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22年以来,习水县人民法院、凤冈县人民法院集中审理了一批涉红色资源、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推动湄潭文庙等文物保护单位得到全面修缮。
  不仅如此,遵义法院还分别在习水县隆兴镇淋滩村、凤冈县长碛古寨设立法官工作站,加强对传统村落、农耕文化遗址、历史文脉的保护力度;依托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审理机制,设立“玛瑙山营盘人文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纳入环境司法保护范围,形成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更大合力。
  “通过公益诉讼案件审理、设立基地站点、出台司法意见,多措并举,遵义法院有力推动遵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效督促行政机关加大基础设施配套与环境改造提升力度,在确保与遗产风貌一致的基础上,做优山水人文环境,推进文旅融合,拓展文创产业,推动打造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群众安居乐业的新时代遵义文明图景。”遵义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负责人说。
探索营商环境保护路径
  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遵义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何守护好、利用好“绿色家底”,将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为长江经济带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提供更优司法保障?
  早在2022年6月,随着全国首家茶产业环境保护法庭在湄潭揭牌成立,遵义法院就因地制宜给出了答案——推进重点产业带环保法庭向“生态+产业”法庭角色转型升级,既是生态环境保护之要,更是产业蓬勃发展之需。目前,湄潭、仁怀、习水三家县法院已分别将涉茶、涉酒民商事案件归口环保法庭集中审理,全链条保障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为省市首位产业、支柱型绿色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司法供给。
  2023年5月,针对某酒业公司向赤水河持续漏排生产废水等情况,习水县法院及时发出全省首份涉酱香白酒生产环境保护的司法禁止令,责令排污企业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污水污物渗漏、溢出,并全程跟踪督促企业修缮、增扩污水处理设施,有效防止污染于萌芽,力促企业守住合规经营底线。
  “从制定茶产业标准,到保护酱香白酒原料产地;再从推进司法保障端口前移,到加强司法与行政协调联动。我们不断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互通、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双向奔赴的环境司法新路径。”徐卉说。
  遵义法院对经济产业的保护不只停留于生态层面。前不久,湄潭县人民法院运用预重整程序,37天高效审结某茶业公司破产重整案,帮助企业引资3000余万元,拓展外贸订单9000余万元,企业重获新生,产业全链受益,“绿叶”巧变“金叶”。习水县法院在审理某酒厂股权确认案中,跑出司法服务“加速度”,助力企业对外融资7500余万元用于生产厂房、环保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注入“司法动能”。
  “遵义法院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持续夯实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以司法之力促进遵义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努力打造司法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遵义样板’。”遵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卢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