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人大视窗
13 6/13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5000余名人大代表编组进入470个“代表之家”
· 共同促进旅游业协同发展
· 照亮涉罪未成年人归途
· 乡村里的守望与回归
· 加强边境沿海禁毒 预防新类型物质滥用

福州市人大代表裴锦泽:
乡村里的守望与回归

( 2024-07-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裴锦泽(前)在福建省闽清县樟洋村脐橙种植基地进行指导。
  □ 本报记者  王莹  文/图

  “同学们快跟上,前面就是我们村最大的古厝——炉边厝。”在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樟洋村,常常响起福州市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地方站长裴锦泽的这句“导游词”。村民们一听就知道,这准是裴站长带领一群大学生在开展调研了。
  一个小小的村庄,吸引数十所高校、上百名青年前往,这还得归功于裴锦泽和他的团队。
  “樟洋村是省级传统村落,村中是田,田边是山,一座座古厝连成一条玉带,缠绕在半山腰上,田园风光跟百年古厝交相辉映。”裴锦泽介绍说。
  2017年,从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硕士毕业的裴锦泽与创业伙伴选择了樟洋村这块热土,开始扎根乡村创新创业的历程。而在读书期间,他就自主创办了福建省引凤扶贫服务中心并担任理事长,积极参加各类扶农、支农工作。
  2021年3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在樟洋村设立,主要承担村民服务、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裴锦泽担任地方站长。
  “把工作站设在这里,不仅是因为村里有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历史悠久的古厝,还因为村里只剩老年人留守,我们想通过外来青年的进入,让村庄重焕生机。”裴锦泽说。
  以清华大学为主导,众多高校在樟洋村建立了大学生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等,每年都有学生络绎不绝来村里。裴锦泽不仅要带同学们参观,还要担任讲师、厨师、后勤等多种职责。
  通过对村里的古厝和资源摸底排查,裴锦泽带领团队设计了“樟洋十八景”,赋予村里古厝、古庙、古树、古桥、古物等新的内涵,充分挖掘其文化故事,成为乡村全面振兴教学课堂中的教具。
  对村里仅有老年人的情况,裴锦泽也是“人尽其才”,将村庄故事讲解、劳作教学、竹编非遗技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本领视如珍宝,并编写了“樟洋八仙”,让老人们在青年课堂上老有所为,贡献智慧与力量。
  靠着研学活动的开展,裴锦泽不仅帮助农户把农产品卖出去了,还让闲置的农房变成了民宿,田园变成了课堂,村民变成了讲师,带动了餐饮消费、妇女务工等,村民们的收入也增长起来了。
  福建师范大学在校生黄文佳创办了水木时光(福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在校生刘佳怡创办了福见山水(福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毕业生刘俞麟创办了青村年华(福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裴锦泽说,依托工作站,樟洋村吸引众多创业大学生前来“大展拳脚”,一个个大学生正以青春的姿态投入到乡村全面振兴中,成为村里的回归者和新村民。
  “每天傍晚,我总能看到几个步履蹒跚的身影在斑驳的古厝墙下缓缓走着,那是村里的老人。”裴锦泽说,“老人在守望,青年在回归,这一刻我明白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意义就在于让村里的老人找到幸福,让外来的青年找到梦想,让破旧的古厝重现生机,让荒芜的土地再长新芽。”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裴锦泽扎根乡村,聆听着老人与青年们的诉求,把他们所关心、所期盼的转化为一件件建议。3年来,他已经提交了十余件建议,对推动乡村人才培养、乡村创业服务、乡村文旅产业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