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守法普法
												 
													
													
												 |  | 
        
          
            |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符  斐
 
 自2022年4月起,按照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的部署,江苏省苏州市深入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体制机制,抓住“关键少数”,示范带动全市1300万市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大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具备良好法治素养的现代化公民。
 实施“头雁工程”,推动领导干部依法决策。强化“学法、讲法、考法、述法、用法”五位一体“闭合链”,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及运用机制,构建县处职领导干部任前9大类470个法治知识测评点,探索行政机关行政诉讼败诉(复议纠错)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等,激发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的内生动力。
 实施“中坚工程”,推动行政执法人员规范执法。苏州探索集制度保障、理论培训、模拟演练、实践养成及执法监督于一体的“4+1”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提升体系,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行政执法人员常态学习培训、行政执法全过程实时普法等制度。
 实施“赋能工程”,推动国家普通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苏州市级部门开展以案释法巡讲、法治文艺巡演等68项联动普法,连续举办法治文化季系列活动,开展宪法宣誓、法治研讨、法治体验活动2000余场次。
 实施“强基工程”,推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依法治理。通过构建教育、培训、活动、监测、评价闭环式法治素养提升模式,苏州还建立了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法治素养提升正负面清单和监督激励机制,探索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法治建设履职报告制度,推动法治素养纳入村(社区)干部培养和待遇提升工作体系,构筑“两委”班子成员与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互动互联平台。全市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个,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  
        
          
          
            | 江苏省苏州市推进“四项工程”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  
            | 激发“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 |  
            |  |  
            |  |  
            | 
 |  
            | ( 2024-07-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守法普法 |  
            |  |  
        
          
            | 
                
                
                  | 
                      
                        |   |  
                        | 今年5月,江苏省苏州市新一轮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启动仪式暨“法润乡村 典亮生活”主题活动在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举行。	沙叶丹 摄 |  |  
                
                  
                    |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符  斐
 
 自2022年4月起,按照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的部署,江苏省苏州市深入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体制机制,抓住“关键少数”,示范带动全市1300万市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大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具备良好法治素养的现代化公民。
 实施“头雁工程”,推动领导干部依法决策。强化“学法、讲法、考法、述法、用法”五位一体“闭合链”,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及运用机制,构建县处职领导干部任前9大类470个法治知识测评点,探索行政机关行政诉讼败诉(复议纠错)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等,激发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的内生动力。
 实施“中坚工程”,推动行政执法人员规范执法。苏州探索集制度保障、理论培训、模拟演练、实践养成及执法监督于一体的“4+1”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提升体系,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行政执法人员常态学习培训、行政执法全过程实时普法等制度。
 实施“赋能工程”,推动国家普通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苏州市级部门开展以案释法巡讲、法治文艺巡演等68项联动普法,连续举办法治文化季系列活动,开展宪法宣誓、法治研讨、法治体验活动2000余场次。
 实施“强基工程”,推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依法治理。通过构建教育、培训、活动、监测、评价闭环式法治素养提升模式,苏州还建立了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法治素养提升正负面清单和监督激励机制,探索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法治建设履职报告制度,推动法治素养纳入村(社区)干部培养和待遇提升工作体系,构筑“两委”班子成员与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互动互联平台。全市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个,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