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11/13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数据犯罪刑事司法实践现状与主要问题
· 国际环境法视角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促进机制
· 实现公正司法的方向和路径
· 中小微企业简式合规监督模型研究

实现公正司法的方向和路径

( 2024-07-1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张永江

  司法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古人讲,“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禁藏》)司法之于一个国家不可或缺,但它并不始终是一把扶正祛邪的“正义之剑”,时常也会剑走偏锋,伤及无辜,甚至造成大面积的社会伤害。公正司法是老百姓几千年来的殷切期盼,中国民间历来有“清官情结”,每当老百姓有了冤情,都盼着能有像包拯、海瑞那样铁面无私、明断是非的“青天大老爷”来给他们作主。为什么叫“青天大老爷”?“青天”一词源自“拨云雾而睹青天”之说,表明老百姓对于公正司法的期盼犹如长夜盼日出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正司法也从遥不可及的梦想逐渐变成现实。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更多地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维度延伸,司法必须担当起维护公平正义的历史使命。
  根本保证: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
  司法机关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机关,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机关。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由司法机关的政治属性决定的。对司法工作来说,实施法律就是贯彻党的主张和意志,依法办案就是落实党的政策。在事关全局的重大、敏感案件办理中,须胸怀“国之大者”,跳出一事、一域的局限,做到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把党的意志决策与国家法律融为一体,以司法审判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根本目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并要求“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司法机关必须始终以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牢记公平正义的感受主体是人民群众,而不是司法机关自己。要以“如我在诉”的意识,把每一个案件都当作“天大的事”,把好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以求极致的精神用心用情办好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基本要求:以廉洁公开促公正
  司法权事关“生杀予夺”,如果权力滥用,就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大问题。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建立覆盖司法工作各环节、全过程的规则和标准,形成严密的制度规范体系,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处藏身。
基本路径: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司法不公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司法体制不完善、司法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机制不科学、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靠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风险大、难度大,必须以极大的智慧和勇气推进改革。要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针对前期改革带来的司法权分散行权过于明显的状况,完善权责清晰、有效管用的审判权运行机制,细化完善“阅核”制,用好人民法院案例库和“法答网”,统一法律适用尺度,推进信息化在司法工作的深度应用,以大数据助推监督、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司法权行使不偏离法治轨道、不突破法律界线。
  重要保障: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铁军
  司法人员长期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也长期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只有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在波涛汹涌的社会大潮中把稳方向之舵。司法审判中,法官要从相互矛盾的叙述说辞和证据表象中判定真伪,在纷繁复杂的案件事实中抽丝剥茧般地理清法律关系,如果没有对法治精神的笃信坚守,没有对法律知识的纯熟掌握,就无法作出公正裁决。司法人员必须加强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升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科技应用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并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背后有情有义”。司法办案中,只有将天理、国法、人情相互交融,法官法律的专业判断与公众的朴素情感紧密结合,既不逾越统一法律适用的底线,更不违背人之常情与事之常理,以严谨的法理彰显社会的公理,以无言的法律展示人性的光辉,才能让公平正义直抵人心。
  实现公正司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既有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的因素,虽然这个方面非常重要,但是单凭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无法单独做到,还有体制机制因素以及社会成熟程度和当事人认知、心态等多方面因素。自2013年以来,全国法院收案数年均增幅都在13%以上,去年达到4557.4万件,法官年人均办案357件。旧的案件没办完,成批的新案件又来了。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工作,许多一线法官身心疲惫,望卷兴叹,这种状况怎么能保证法官在每一个案件中都用心用情求极致去办好案件呢?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诉源治理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综合施策。全国法院按照“抓前端、治未病”要求,狠抓诉前调解,强化源头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案件增长的态势尚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类似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和制约公正司法的全面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兵团分院党组书记、院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