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报道
|
|
□ 本报记者 黄辉
七月的赣南,山水含情,岁月凝香。 叶坪的千年古樟,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沙洲坝的红军井,仍旧清澈见底,甘甜如饴。 穿越历史的风尘,往事历久弥新。走进江西赣州瑞金市革命旧址群,《法治日报》记者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烽火年代。目之所及,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土黄色的房屋外墙上,斑驳的标语虽然已经褪色,沉淀的却是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红井革命旧址群是苏维埃中央政府在瑞金的第二个驻地,也是闻名中外的“红井”所在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人民委员部旧址便坐落其中。 近年来,赣州市充分利用革命旧址优势,通过开展诵读红色家书及《八子参军》《信念的力量》红色故事、学习传承中央苏区司法史、中央苏区法治精神等主题教学活动,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法治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深挖红色法治内涵,讲好红色法治故事,让红色法治文化在赣南红土地上代代相传。 让“遗址”长留“遗志”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幅幅清晰的展图,安静地珍藏在司法人民委员部旧址的玻璃橱柜里,供往来游客驻足观看。 多年来,司法部、江西省司法厅、赣州市司法局对该旧址的修复给予了大力支持。修复后的旧址保留了原客家祠堂的建筑风貌,占地面积313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300平方米。2018年,该旧址入选首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旧址内,大量的史料图片和实物展陈,生动再现了苏区军民开展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和探索。苏区司法机关在这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草创到健全,初步建立起苏区法律体系,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等重要法律文件,就是在这一时期颁布实施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陈列部分都有历史照、旧址照、文物照等史料,配备电子地图及相关文摘,并辅之以艺术油画、电子翻书、一体机、触摸屏,让前来参观学习的群众更直观了解中央苏区司法史,了解中央苏区时期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 “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加强保护是前提。”赣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郭佩群表示,要让“遗址”成为群众了解中央苏区司法行政工作实践、继承革命先辈“遗志”的重要窗口。 让“流量”成为“留量” 今年“七一”前夕,司法人民委员部旧址内人潮涌动,许多游客带着老人和孩子,一起回顾那段撼人心魄的红色历史。 “苏区时期,我党先后起草和颁布了包括土地法、婚姻法、劳动法等在内的130余部法律法规。”讲解员介绍,这些法律法规对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司法行政制度的建立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红军战士的身上,也深深烙在每一个参观者的心中。”游客徐先生深有感慨。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革命旧址群参观学习的游客达200万人次。赣州市司法局充分利用这些“流量”优势,广泛开展红色法治基因传承教育,着力将旧址打造成为“三大阵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法治宣传教育阵地、思想改造与道德教育阵地),让法治精神永留游客心中。 同时,赣州市司法局开展“走进司法部旧址、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作为深化和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组织司法行政干部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向先烈敬献一次花篮、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走一段苏区路、喝一口红井水、听一堂党史课、唱一首红军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忠诚根基、锻造过硬作风。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脍炙人口的苏区民歌至今在赣南大地广为流传。 让“红样”实现“弘扬” 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矗立着一栋历史久远、气势恢宏的祠堂——“钟家祠堂”。这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劳动感化院旧址,祠堂门口蹲着一对石狮子,昭示着昔日的威严,斑驳的大门和散落的瓦砾记录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据党史专家介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维护法律的尊严,让生效司法裁判更好地得到执行,司法人民委员部专门创设了劳动感化院,并制定《劳动感化院暂行章程》,将违反苏维埃法令的罪犯改造成遵守法律、具有某种劳动技能、自食其力的“新人”。 历史照进现实,法律照亮人生。近日,瑞金市司法局组织社区矫正对象来到劳动感化院,通过聆听红色故事、现场教学等方式,激励矫正对象继承先辈优良传统,自觉遵纪守法,早日回归社会。该市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逐年下降,2022年首次实现“零重犯”,无脱管漏管现象发生。 郭佩群介绍说,近年来,赣州市司法局立足旧址“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的定位,拓展延伸工作触角,把保护和传承红色法治基因作为重大使命责任,充分汲取中央苏区司法行政历史养分,大力弘扬苏区红色法治精神。 ——出台《赣州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推动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等重大红色旅游项目成功落地。充分挖掘司法人民委员部历史资源,组织编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行政史》,填补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 ——弘扬苏区时期“轻骑队”做法,整合政法力量组建18支“红都”政法轻骑队,在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普法宣传、参与法治实践等方面实现关口前移。队伍组建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780件,开展普法宣传300余场。 ——借鉴中央苏区《红色中华》报和情景剧法治宣传模式,通过编唱法律歌谣、戏剧,创作普法短视频、绘制普法小漫画等活动,将法治理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法治文化作品,实现法律知识指尖学、红色法治故事掌上听。2021年以来,赣州市组织律师编创情景剧、山歌、说唱、小品等节目,推出《赣南律师来说法》等一批律师说法栏目,用身边的案例、鲜活的语言阐释法律知识,受众达700余万人次。 激活红色法治基因,擦亮法治文化新名片。如今,赣州市已将红色法治文化融入城乡规划、文旅项目、红培基地等领域,先后打造红色法治文化阵地27个,其中9个获评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个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
|
“红井”依然甘甜
|
|
|
|
( 2024-07-1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特别报道 |
|
□ 本报记者 黄辉
七月的赣南,山水含情,岁月凝香。 叶坪的千年古樟,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沙洲坝的红军井,仍旧清澈见底,甘甜如饴。 穿越历史的风尘,往事历久弥新。走进江西赣州瑞金市革命旧址群,《法治日报》记者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烽火年代。目之所及,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土黄色的房屋外墙上,斑驳的标语虽然已经褪色,沉淀的却是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红井革命旧址群是苏维埃中央政府在瑞金的第二个驻地,也是闻名中外的“红井”所在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人民委员部旧址便坐落其中。 近年来,赣州市充分利用革命旧址优势,通过开展诵读红色家书及《八子参军》《信念的力量》红色故事、学习传承中央苏区司法史、中央苏区法治精神等主题教学活动,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法治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深挖红色法治内涵,讲好红色法治故事,让红色法治文化在赣南红土地上代代相传。 让“遗址”长留“遗志”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幅幅清晰的展图,安静地珍藏在司法人民委员部旧址的玻璃橱柜里,供往来游客驻足观看。 多年来,司法部、江西省司法厅、赣州市司法局对该旧址的修复给予了大力支持。修复后的旧址保留了原客家祠堂的建筑风貌,占地面积313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300平方米。2018年,该旧址入选首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旧址内,大量的史料图片和实物展陈,生动再现了苏区军民开展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和探索。苏区司法机关在这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草创到健全,初步建立起苏区法律体系,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等重要法律文件,就是在这一时期颁布实施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陈列部分都有历史照、旧址照、文物照等史料,配备电子地图及相关文摘,并辅之以艺术油画、电子翻书、一体机、触摸屏,让前来参观学习的群众更直观了解中央苏区司法史,了解中央苏区时期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 “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加强保护是前提。”赣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郭佩群表示,要让“遗址”成为群众了解中央苏区司法行政工作实践、继承革命先辈“遗志”的重要窗口。 让“流量”成为“留量” 今年“七一”前夕,司法人民委员部旧址内人潮涌动,许多游客带着老人和孩子,一起回顾那段撼人心魄的红色历史。 “苏区时期,我党先后起草和颁布了包括土地法、婚姻法、劳动法等在内的130余部法律法规。”讲解员介绍,这些法律法规对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司法行政制度的建立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红军战士的身上,也深深烙在每一个参观者的心中。”游客徐先生深有感慨。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革命旧址群参观学习的游客达200万人次。赣州市司法局充分利用这些“流量”优势,广泛开展红色法治基因传承教育,着力将旧址打造成为“三大阵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法治宣传教育阵地、思想改造与道德教育阵地),让法治精神永留游客心中。 同时,赣州市司法局开展“走进司法部旧址、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作为深化和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组织司法行政干部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向先烈敬献一次花篮、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走一段苏区路、喝一口红井水、听一堂党史课、唱一首红军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忠诚根基、锻造过硬作风。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脍炙人口的苏区民歌至今在赣南大地广为流传。 让“红样”实现“弘扬” 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矗立着一栋历史久远、气势恢宏的祠堂——“钟家祠堂”。这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劳动感化院旧址,祠堂门口蹲着一对石狮子,昭示着昔日的威严,斑驳的大门和散落的瓦砾记录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据党史专家介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维护法律的尊严,让生效司法裁判更好地得到执行,司法人民委员部专门创设了劳动感化院,并制定《劳动感化院暂行章程》,将违反苏维埃法令的罪犯改造成遵守法律、具有某种劳动技能、自食其力的“新人”。 历史照进现实,法律照亮人生。近日,瑞金市司法局组织社区矫正对象来到劳动感化院,通过聆听红色故事、现场教学等方式,激励矫正对象继承先辈优良传统,自觉遵纪守法,早日回归社会。该市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逐年下降,2022年首次实现“零重犯”,无脱管漏管现象发生。 郭佩群介绍说,近年来,赣州市司法局立足旧址“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的定位,拓展延伸工作触角,把保护和传承红色法治基因作为重大使命责任,充分汲取中央苏区司法行政历史养分,大力弘扬苏区红色法治精神。 ——出台《赣州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推动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等重大红色旅游项目成功落地。充分挖掘司法人民委员部历史资源,组织编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行政史》,填补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 ——弘扬苏区时期“轻骑队”做法,整合政法力量组建18支“红都”政法轻骑队,在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普法宣传、参与法治实践等方面实现关口前移。队伍组建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780件,开展普法宣传300余场。 ——借鉴中央苏区《红色中华》报和情景剧法治宣传模式,通过编唱法律歌谣、戏剧,创作普法短视频、绘制普法小漫画等活动,将法治理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法治文化作品,实现法律知识指尖学、红色法治故事掌上听。2021年以来,赣州市组织律师编创情景剧、山歌、说唱、小品等节目,推出《赣南律师来说法》等一批律师说法栏目,用身边的案例、鲜活的语言阐释法律知识,受众达700余万人次。 激活红色法治基因,擦亮法治文化新名片。如今,赣州市已将红色法治文化融入城乡规划、文旅项目、红培基地等领域,先后打造红色法治文化阵地27个,其中9个获评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个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