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经济法治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提升资本市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包容性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鼓励限购城市放宽车辆购买限制
· 法治化营商环境下的“孔雀”腾飞
· 从“三亩三分地”起步的“绿色工厂”
· 央行为更多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展业兴业营造良好环境

从“三亩三分地”起步的“绿色工厂”

( 2024-06-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经济法治
  图为恒力集团芳烃装置实景图。 (资料图片)
  □ 本报记者 王卫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质”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近年来,辽宁省相继出台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实现“加速跑”。
  从“三亩三分地”的小纺织厂起步的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力集团),始终立足主业、坚守实业,目前已在全国五省建成九大产业园区,是深耕主业、持续创新、延链强链、高质量发展的优秀代表。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辽宁的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探寻这里高质量发展的奥秘。
  在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展示中心,“For a Sustainable Future”(为可持续的未来)一行字醒目地写在墙上。产业园内,金属管廊纵横交错、炼化储罐林立,草坪绿意盎然、花卉五彩缤纷,工业文明与自然景致交相辉映。近年来,恒力集团坚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始终以建设“最安全、最环保、内在优、外在美”的世界一流石化园区为目标,打造了石化产业全国首批“绿色工厂”。
  1994年,恒力集团收购已经倒闭的乡镇企业吴江化纤织造厂,2010年正式迈出了进军石化产业的步伐。
  彼时,精对苯二甲酸(PTA)作为聚酯纺丝重要原料,长期被日本、韩国等国垄断。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回忆称,为打破这种局面,2010年初,他带领团队来到长兴岛工地入驻,溯游而上挺进石化行业,从零到一、开山填海打造了一座石化园区。
  2012年,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第一条PTA生产线建成投产,目前产业园共有五条PTA生产线,年产能1200万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PTA生产基地;2019年,该产业园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提高国内芳烃总产能30%,打破国外对芳烃行业的长期垄断……为最大限度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恒力集团开工建设150万吨/年乙烯项目,有效缓解了辽宁“油头大、化尾小”的问题,大幅降低我国对乙二醇、聚烯烃等高端化工原料的进口依赖度。
  陈建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在持续巩固并扩大上游以“炼化+乙烯+煤化”为产业载体的“大化工”板块优势同时,进一步加快下游新材料业务板块发展,持续提升新材料业务发展动能,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加快向“平台化+新材料”发展模式升级。
  “通过将全产业链发展落到实处,我们打造出了一条‘原油—芳烃、乙烯—精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聚酯(PET)—民用丝及工业丝、工程塑料、薄膜—纺织’的完整产业链。凭借稳扎稳打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我们经营规模持续扩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陈建华说,“公司的发展,是一个立足主业不断向上游攀登、向下游延伸的过程。我们都是在擅长的领域不断探索,一定要将核心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值得注意的是,恒力集团在发展中十分注重环保。在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生态环境监测厅,高耸的树木生机盎然,活泼的锦鲤游来游去,人们仿佛置身于森林。
  “这个鱼池中的水是生产污水处理后的回用水,通过‘以废治废’的办法,把废油杂油加工成营养物,再用‘嵌入式污水处理技术’完成水质的净化。”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锦向记者介绍,类似的应用还有将炼油废碱液作为污水除硬药剂,将废杂醇和废二氧化碳作为污水处理的碳源和氮源使用等。
  许锦称,公司将“嵌入式污水处理”的理念应用在石化行业,将本该当作废弃物处理的“水、气、渣”作为可利用的资源,回用在污水处理流程中,实现变废为宝,使得污水处理厂由原来的“污水治理者”转变为“环境友好的资源整合者”。
  2023年恒力集团销售收入超8000亿元。陈建华说:“恒力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力争2至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超万亿元。”
  树高千尺,根在沃土。恒力集团作为纺织、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抓实业、重创新,不断引进新人才、新技术,在当地政策大力帮助之下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恒力集团仍将继续多元化全产业链发展,扛起社会责任,为中国民族工业的腾飞竭尽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