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
9 5/9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编者按
· 一粒种,从播种到收获
· 一块田,从受损到复耕
· 法护农业“芯片” 端牢“中国饭碗”

一块田,从受损到复耕
检察机关能动履职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 2024-06-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初夏时节,广袤的黑土地上一派繁忙景象,伴随着新翻泥土的清新气息,农耕生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沃野良田孕育着新一季的丰收。黑龙江省九三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来到这里进行案后回访时欣喜地看到,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中心和多家农药包装物回收站已投入运行,农药包装物回收率已超过95%。
  此前,在保护黑土地专项监督行动中,该院检察官连续走访多个农场管理区后发现,农药包装废弃物大量散落在田间地头、林带和水源地。为此,九三检察院立即依法向属地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和大型养殖场排污加强监管。近一年来,九三检察院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恢复有效耕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拆除湿地违建17处,恢复湿地、草原1500余亩。
  田地丰则仓廪实,仓廪实则天下安。
  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始终把守护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聚焦耕地保护、种子安全、农资安全、外来物种治理、农业污染治理等领域,以办案为中心,坚持依法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严厉惩治破坏粮食生产、危害粮食安全的各类犯罪,依法办理涉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以法治之力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守住耕地红线
  “检察机关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在黑土地上守住了耕地红线。受损耕地已得到及时复垦,玉米苗长势喜人。”近日,当地人大代表肯定了吉林省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受损耕地公益诉讼案件的成效。
  今年3月,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位于新湖镇新农村六合堂屯的耕地上,成捆的玉米秸秆堆积如山。
  本该用于耕种的土地为何被堆满玉米秸秆?为将问题解决在农时前,检察官立即利用无人机航拍等手段迅速固定证据,确认被占用耕地面积5.938公顷。随后,该院向辖区相关行政单位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耕地种植,全面摸排辖区类似问题并依法处理。相关职能部门立即实施整改,确保在春耕前恢复播种条件。
  据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检察院检察长张国良介绍,该院为做好办案“后半篇”文章,协调当地电厂帮助该合作社处理秸秆300车3万余包,同时协调某农机专业合作社向其分享种植经验,推动形成了“半年耕种—半年存储生产”新模式,提高土地空间利用率。
  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农业农村部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监督活动,深入排查整治项目选址不合规、质量不达标、建后管护不到位、建设资金流失等问题。
  江西省检察机关持续开展“助力耕地保护 护航粮食安全”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今年前5个月立案办理耕地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57件,发出检察建议184件;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立案86件,督促提升改造质量不合格的高标准农田1171亩。
  四川成都等六地检察机关会签《成都平原天府粮仓核心区检察联盟协作协议书》,及时共享涉耕地保护案件的群众举报、违法行为、行政执法等信息,加强对涉耕地保护案件的数据资源共享和开发运用。
  随着检察机关一系列专项监督活动的开展、一揽子务实有效机制办法的落地,各地耕地保护量质并重、用养结合,我国粮食安全的底座更加牢固。
严惩农资造假
  “假种子坑人害人,司法机关一定要严惩啊!”“这种农药用在稻谷田里合法吗?”……在湖北省钟祥市的农资打假护春耕法治宣传活动现场,不时有群众向检察官反映问题,都得到了及时暖心回应。
  钟祥地处江汉平原北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为切实促进农资市场良好运行,打击农资产品制假售假,提升农民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钟祥市人民检察院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护春耕、保安全”专项活动。专项活动中,工作人员深入走访农资企业和农户,聚焦种子、化肥、农药、农具等重点农资产品开展线索排查,让农民买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
  农资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保护农资安全是守护粮食安全的关键。各级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惩治假冒农资类犯罪,守住“农资安全关”。2021年至2023年,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涉假冒农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66件155人。最高检聚焦国家种业安全,会同农业农村部等出台《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发布涉农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工作中,各地检察机关加强与科研院校、研发企业、行业协会沟通联系,积极开展专题调研,了解相关主体司法保护需求,主动提供检察服务。
  吉林、黑龙江、云南、甘肃等地检察机关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制发意见,加强协作联动,全面提升种业和农资司法保护工作质效。陕西省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种子案时,对购买到假种子的农户开展支持起诉,最终使受害农户及时得到赔偿。福建省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销售假冒胡萝卜种子案中,借助科研院校的国家级科学实验室技术力量,对涉案农作物品种进行DNA基因测序比较,结合相关数据信息,准确认定农作物品种差异。
服务乡村振兴
  兴宁市是“中国油茶之乡”和广东省油茶优势产区,“兴宁茶油”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在走访调研中,兴宁市人民检察院发现在油茶果采摘时期,偷摘、抢摘现象时有发生,不少果农、企业对此十分苦恼。
  “油茶果的采摘时间与油茶品质有着密切关系,提前采摘会导致油茶质量不达标,进而损害地理标志产品形象,对于品牌建设是不利的。”据办案检察官介绍,检察机关通过与属地政府联合开展专题普法活动,借助行政村的村居“大喇叭”循环播放相关普法知识。为更好助推“兴宁茶油”这张地理标志名片做优做强,兴宁市检察院紧扣油茶种植、加工等环节存在的法律风险隐患,向油茶企业制发了《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函》,引导其强化守法经营意识,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近年来,最高检指导各地检察机关聚焦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充分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多种手段,依法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辽宁省检察机关针对“丹东草莓”地理标志被部分电商冒用滥用的情况,开展行政公益诉讼,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草莓协会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积极查处并移送案件线索,鼓励草莓协会为产业链各方使用标志、商标提供便利条件,构建质量追溯体系,推动规范市场秩序。上海市检察机关发现“南汇8424西瓜”地理标志商标侵权线索后,支持上海市浦东新区农协会提起民事诉讼,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构建大数据监督模型,精准锁定电商平台侵权违法线索,对侵权商铺发布知识产权风险提示,净化营商环境。
  山西、内蒙古、广东、贵州、陕西等地检察机关立足地域特色,针对发现的在地理标志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行政公益诉讼、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等方式,打好服务乡村振兴“组合拳”。
  播种有良种、耕作有良技、作业有良机。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以“检察蓝”守护“春耕绿”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漫画/高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