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
13 2/13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严查“捎买带”和“土地发包”问题
· 北京举办律师事务所开放日活动
· “法治+”数字政务让群众少跑腿
· 为同心共圆中国梦广泛凝心聚力
· 求真务实 力戒虚功
· 依法严厉打击涉农违法犯罪
以更高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全生命周期孵化
· 奏响反诈“协奏曲” 守好群众“钱袋子”
· 关注·筑牢反诈防线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全生命周期孵化
江苏积极布局推进未来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 2024-06-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本报记者   罗莎莎
□ 本报见习记者 哈建伟

  芯片从概念到产业化生产在同一栋小楼中就能完成,一个月有近万辆新能源汽车安装来自这里的AR-HUD抬头显示芯片……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坐落在江苏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光电研究院),看到了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最终走向市场。
  光子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少数”,技术壁垒高、产业带动性强、头雁效应明显,当前AI、先进制造等光子应用更是蓬勃发展。为此,苏州市超前布局,将光子产业列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高新区设立太湖光子中心,并先后出台《苏州市培育发展光子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关于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工作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强化统筹布局,突出板块优势,聚焦多个细分领域,实现光子产业全链条联动发展。
  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从光子产生、传输到应用的光子全产业链,2023年光子产业集聚企业近1000家,拥有规上工业企业490家、产业规模达3600亿元。
  据光电研究院负责人李侠介绍,该院以服务光电产业中科技企业创新为使命,以解决光子行业“卡脖子”问题为切入点,关注行业实际应用。“从‘创新孵化基地’到‘中试服务基地’再到‘产业制造基地’,我们打造了一个产业小生态,持续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融资对接、创新交流、成果转化等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务,上下个楼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李侠说。
  目前,光电研究院已成功孵化高新科技企业10余家,实现融资近3亿元,累计估值超30亿元。此外,该院已申请发明专利110件、获批34件;申请实用新型44件,授权28件;申请软件著作17件,授权13件。“这些成果涉及的知识产权全部归于研发团伙,这样更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李侠表示。
  与光电研究院有着相同做法的还有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材料研究院)。材料研究院副院长孙明月看来,知识产权经济时代,人是关键,如何激活科技工作者研发热情十分重要。“我们将研发成果涉及的知识产权全归于开发团队,且从研发创新到落地应用全流程保障,以此让研发人员更有安全感也更有动力。”
  孙明月告诉记者,材料研究院通过拨投结合的方式,实施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灵活应用政府财政资金,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促进技术成果的二次开发与市场化。目前,已成功孵化出18家高科技公司,市值30亿到4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成了“真金白银”。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孕育未来产业的基础,对未来产业发展的质量、结构、速度和效益具有深刻影响。为此,苏州市政府在2023年9月1日出台《关于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工作意见》,依托于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重点发展前沿新材料、光子芯片与光器件、元宇宙、氢能、数字金融、细胞和基因诊疗、空天开发、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聚力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集群融合的力量,需要链上各个关卡共同发力。“在高铁新城,企业只需专注于技术创新研发,政府则会从产业链生态完善、法律法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撑,政府和企业是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先导(苏州)数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周肖虹告诉记者,像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过程中,硬件上建成了全国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用于相关测试,软件上在参与制定《苏州市智能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的过程中将日常收集到的企业需求作为重要参考。
  不仅在苏州,江苏省积极布局推进未来产业,先后出台相关指导意见、三年行动方案,开展“5个100”行动,探索制定未来产业重点领域行业规范和标准,加大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未来产业规范健康发展,在确保安全可控前提下,探索构建鼓励创新、弹性包容的未来产业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制度。支持苏州、南京、无锡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产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并大胆开展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场景应用、要素保障、生态构建、产业治理、风险防范等探索创新。
  去年以来,江苏还先后出台《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综合性政策,《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等专项性政策,强化政策引导,聚焦难点、痛点实现精准推送,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为全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支持。
  今年一季度,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制造业增长8.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前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