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
13 2/13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严查“捎买带”和“土地发包”问题
· 北京举办律师事务所开放日活动
· “法治+”数字政务让群众少跑腿
· 为同心共圆中国梦广泛凝心聚力
· 求真务实 力戒虚功
· 依法严厉打击涉农违法犯罪
以更高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全生命周期孵化
· 奏响反诈“协奏曲” 守好群众“钱袋子”
· 关注·筑牢反诈防线 

“法治+”数字政务让群众少跑腿
雄安新区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 2024-06-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本报记者 刘伟

  “原来需要带一堆纸质材料,如果没带齐,还得跑回去拿。电子化改革之后,只要拿出手机亮出二维码就可以一步到位,效率大幅提高。”近日,在雄安新区一家银行的办事大厅内,某事业单位负责人正在为单位办理开户业务。与以往不同的是,整个办理过程仅靠一部手机就能全部搞定。
  该负责人所说的二维码,是其单位前不久在“事业单位登记App”上领取的法人电子证书。去年9月,雄安新区全面铺开事业单位法人电子证书应用试点工作,更多事业单位可以拿着这张“电子身份证”轻松办事。
  “数字身份”是雄安新区创新政务服务模式的具体实践,也是雄安新区将法治政府建设融入政务云、大数据中心等数字新基建建设及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全过程的生动缩影。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雄安新区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与法治建设、数字城市建设同频共振,构建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治理体系,助推数字政务健康发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努力打造以高质量法治为支撑保障的数字政务雄安模式。
筑牢政务服务数字基础
  “不跑腿、不见面,在网上就能办理公司迁移手续”“雄安优质的政务服务,不仅高效,还令人舒服”……企业群众点赞的背后,离不开雄安新区夯实数字政府基础底座,全面筑牢政务服务“一朵云”“一张网”“一个码”的安全屏障。
  记者采访了解到,雄安新区以“雄安云”汇聚政务数据资源,以“一张网”联通数据交换通道,以“一个码”为统一标识提升服务质效,并建立了涵盖基础、管理、技术、数据、安全的五大类标准规范,印发《雄安新区数据资源管理办法》《雄安新区数据分级分类指南》《雄安新区公共数据资源池数据生命周期管理规范》等8项标准规范,夯实了雄安新区政务信息共通共融的基础,形成了安全规范、便捷高效的数字政务体系。
  为有效避免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壁垒的传统弊病,雄安新区设计之初就提出“云上一座城”理念,依托雄安新区综合数据平台实现新区全域全量数据资源“生长即汇聚”。以统建共享原则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域,支撑各行业领域的数据流通、融合,赋能治安维稳、民生服务、人才引进、法律服务、审计监督等,实现政务数据“云上聚”。
  为加快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政务数据有序共享,雄安新区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为抓手,打通工程建设、公积金、不动产等领域专业系统,实现部门业务系统与政务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应享尽享”,1374项(主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通办”,500多项民生类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好办”。
搭建政务服务智能体系
  “以前需要跑多个部门才能开好企业合法合规证明,经过集成改革后,填写一张表格、提交一次材料,企业就能顺利拿到纸质证明。全程只用5天,且材料精简达90%。”雄安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雄安新区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政务数据有序共享,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拓展“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的广度和深度。在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管和执法的能力与成效。
  雄安新区从企业群众视角出发,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注重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提供智能化、集成化、可视化的服务。出台《河北雄安新区构建现代化政务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雄安新区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工作意见》等文件,在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智能办理等方面率先突破,推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发展升级换代。
  雄安新区深挖企业群众办事需求,通过AI智能辅助、OCR识别、电子签章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办事信息自动比对、智能核对、辅助作出审批决定,企业群众办事身份数据“自动填”,历史数据“选择填”,共享数据“系统填”,申请材料免提交比例达40%,减填写比例接近70%,审核效率提高60%以上,实现了“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强化审管联动规范化体系建设,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审管联动系统,打通审管联动信息壁垒,建立审管事项目录清单、审管部门责任清单以及审管协同人员库,通过审批数据自动推送,监管数据实时反馈,强化审管全程留痕可追溯、高效协同无缝衔接。
  尤其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通过项目编码串联项目相关信息以及项目审批四阶段流程信息,生成“项目一张图”,实现项目全流程办理情况“图上览”,项目当前存在问题“图提醒”,事中事后监管“图上管”,构建了权责明晰、协同联动、科学有效的政府管理体系。
实现政务服务高效协同
  数字赋能,不仅让雄安新区与省内审批系统实现联通,还让雄安的政府服务与北京逐步“接轨”。
  记者了解到,雄安新区积极对接北京市政务服务部门,联合印发了《推进“北京+雄安”政务服务同城化实施方案》,目前已发布3批次141项京雄政务服务同城化事项清单,涉及教师、医护人员、注册建筑师等资质资格互认、社保及公积金转移接续等相关业务,通过政策创新、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实现了“北京的事雄安能办、雄安的事北京能办”。
  据介绍,当前京雄两地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用”、企业跨省市“一键迁移”等“同城化”场景已十分成熟。持“雄安一卡通”在京津冀医保定点机构就医可实现医保实时结算,在京津雄三地乘坐公共交通享受“同城待遇”,在京雄图书馆能“同城借阅”。企业迁移无需往返京雄两地,无需到迁入地相关部门现场递交材料,仅需在线上填写相关信息,即可完成跨省迁移。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0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同事同标”,141项服务京雄同城化办理,200余项“京津冀+雄安”政务服务事项“移动办”,241项电子证照共享互认,194项资质资格互认,推动实现京雄服务“零障碍”。
  从创建“数字身份+政务服务”新模式,到全面升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再到京雄政务服务“同城化”……随着一批数字赋能创新举措的先行先试、落地显效,这座智慧之城的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雄安新区将持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以法治为支撑深化京雄政务服务同城化,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供政务服务保障,不断擦亮‘法治+’数字政务雄安名片,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品牌。”雄安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