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环球法治
9 6/9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日本车企集体造假背后的“制造之忧”
· 全球再次响起高温天气警报
· 热浪来袭 莫迪政府气候治理措施不力遭诟病
· 日本通过法案促进智能手机软件竞争
· 法新法案加强对旅游出租房市场监管
· 俄拟推法律修正案冻结恐怖分子资产

检测违规和数据造假 涉及车辆总计38款超500万辆
日本车企集体造假背后的“制造之忧”

( 2024-06-1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近日,多家日本汽车制造业代表性企业集体被曝检测违规和数据造假。图为6月3日,日本东京,马自达汽车公司就此举行新闻发布会。 CFP供图
  □ 本报记者 苏宁
  
  近日,多家日本汽车制造业代表性企业集体被曝检测违规和数据造假,涉及车辆总计38款、超500万辆。日本国土交通省已依据《道路运送车辆法》对丰田、本田、马自达、铃木及雅马哈发动机5家车企总部进行现场检查,以进一步调查确认违规及造假事实。目前,上述5家车企已承认,为获取政府车型认证,在车辆性能检测过程中存在违规和数据造假行为。
  多家日本知名车企集体陷入“造假门”事件,特别是行业龙头丰田公司也深陷其中,引发日本舆论广泛关注。外界不禁要问,昔日的“日本制造”哪里去了?
多家知名车企承认造假
  涉事5家车企违规造假花样繁多,日本国土交通省已对其进行现场检查,相关处分措施已在酝酿之中
  据日本媒体报道,本月3日,日本丰田公司公开承认,为获取车型量产许可所需的政府认证,在对车辆性能检测过程中存在多种违规造假行为,包括篡改数据、不实申报等6类。例如,2015年对雷克萨斯RX的发动机输出功率进行性能检测时,为使结果达标,对计算机控制参数进行篡改。
  丰田公司违规造假涉及车型包括已停产的4款车型及在产的3款车型,数量从2014年至今年4月共计170万辆。事件曝光后,丰田公司6日起已暂停位于宫城县和岩手县两处生产线的生产,这两处生产线年产量为13万辆。
  同日,本田、马自达等4家车企也承认在量产认证检测环节实施各种类型的违规造假。其中,马自达公司在5款车型的认证检测中实施了在测试发动机输出功率时更换控制软件等违规行为;铃木公司对1款车型的刹车测试结果进行了虚假记载;雅马哈发动机对3款车型的测试存在噪声测试环境不合规等问题;本田公司违规测试涉及车型最多,达22款。
  此次多家车企集中违规造假遭曝光的起因是去年丰田公司旗下的丰田织机、大发汽车曝出违规问题。去年3月,丰田织机被曝其生产的汽车、建筑机械用发动机在认证检测过程中存在违规,量产认证被取消;去年12月,大发汽车被发现其在产及开发中的所有车型(共28款)均存在认证检测过程中违规的问题,这导致大发汽车全面停产,并引发日本行政部门对整个汽车行业提出自查要求。
  上述5家车企公开承认造假的一周后,截至11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已对上述5家车企总部进行现场检查,以进一步调查确认违规造假事实。有日本媒体分析指出,今后视调查结果,不排除国土交通省对上述企业采取行政处分、要求实施召回等措施的可能。
“日本制造”深陷信誉危机
  日本国土交通省之所以对车企“大动干戈”实施现场检查,实为对“日本制造”陷入信誉危机的担忧,希望维护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国际形象
  有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国土交通省认为丰田公司的违规造假行为不但与日本国内标准不符,也违反相关国际标准,即便在海外也不被允许。更有媒体直言,担忧此次事件的影响外溢,影响“日本制造”口碑。
  日本《读卖新闻》在报道中称,丰田公司在认证检测环节的违规行为不但违反了日本国家标准,也违反了英国、德国、韩国等62个国家的标准,并可能对丰田在北美公司的量产造成影响。
  针对车企集中违规造假,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近日承认,这一事件不仅动摇了日本汽车认证制度的根基,更损害了日本汽车产业的信誉。《纽约时报》文章指出,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日本产品有着良好的品质,但是在造假事例接连发生的情况下,这种想法或许已经开始发生改变。
  事实上,自2016年三菱汽车篡改燃油经济性试验数据事件以来,日本几乎每年都曝出汽车制造业的违规造假问题,铃木、日产、斯巴鲁、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等企业相继受到调查。2021年,日本龙头车企丰田公司曝出长期存在违规车检问题,10名责任人被移送检方。2022年,日本日野汽车被证实至少从2003年开始就存在发动机性能试验数据造假问题。
  不仅限于汽车制造业,近年来,从高田气囊使用劣质硝酸铵,到神户制钢篡改产品数据,从东丽株式会社篡改轮胎补强剂质量数据,到三菱电线工业数据造假,从川崎重工、三菱电机质检造假,到小林制药问题红曲引发健康事件,日本其他制造业的质量问题也屡见不鲜。
恶性循环背后成因复杂
  作为日本制造业的支柱,汽车制造业为550万人提供就业,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两成,今后能否有效解决造成质量问题的背后原因,恢复“日本制造”信誉,对日本经济至关重要
  事件发生后,涉事车企纷纷表示将采取改进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在11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丰田织机社长伊藤浩一表示将从组织架构、企业风气等方面推进改革。但是,有股东认为,如果工期太紧、生产任务过重的问题得不到缓解,即便改革也无法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
  也有声音为日本车企喊冤,认为日本的汽车认证制度存在标准过时、形式主义、监管缺失等问题。但是,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日本企业普遍面临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等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其维持质量高标准的余力日益捉襟见肘。
  日本媒体指出,去年四季度,日本GDP增速勉强转正,但今年一季度,日本GDP环比下降0.5%,有分析就此认为,大发汽车的停产的确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影响。针对此次日本车企集体违规造假事件,日本中西汽车产业调研公司首席分析师中西孝树认为,丰田和马自达的减产规模很可能在两个月内达到两万辆至3万辆;瑞穗研究与技术公司高级经济师酒井才介说,受此影响,5至6月日本经济复苏步伐可能放缓。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恶性循环已经形成:质量问题丑闻不断,企业不得不停产、整改,整个汽车供销产业链深受影响,导致经济数据变差,甚至拖累影响日本经济;而日本经济复苏乏力、国际信誉下降,又对日本企业发展形成更长期的负面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