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
9 6/9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3055个中心助力执法规范再升级
· 为企业绘制法治画像破解法律难题
· 图片新闻
· 合力“把脉问诊”提升诉源治理水平
· 法庭“搬”进案发地筑牢绿色屏障

为企业绘制法治画像破解法律难题
湖州吴兴法院护航童装产业升级“蝶变”

( 2024-06-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李宏伟
  
  从曾经的“扁担街”到如今的中国童装之都,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现有童装生产经营主体1.4万余家,2023年销售额超800亿元,与之相对的是,织里镇域商事纠纷数量长期占吴兴区商事纠纷总量一半以上。为此,吴兴区人民法院在该镇设立了织里人民法庭、织南人民法庭两个法庭。
  “当下,涉童装纠纷已成为制约童装产业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如何便捷、高效地化解童装产业纠纷,降低织里诉讼增量,一直都是我们研究的课题。”织里法庭庭长黄剑说,吴兴法院先行先试,持续探索司法增值化服务、“法院+商协会”团队调解、市场化调解等机制,形成了“公益+市场”“综合调+专业调”的商事纠纷治理模式。
  由于追求生产销售效率,织里镇童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口头交易多、不签订书面合同等交易不规范现象,产业市场主体普遍缺乏风险防控意识、法律意识和诉讼能力,导致涉童装产业纠纷多发易发。
  吴兴法院做实前端抓预防,创新司法增值化服务机制,不断加强司法大数据应用,发挥织里镇一镇两庭基层基础优势,定期对童装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为童装企业绘制法治画像,精准“把脉”破解法律难题,助力各类市场主体堵住管理漏洞、规避经营风险。
  同时,吴兴法院在织里镇全域深化法官联企工作机制,组建“法治助企服务团”,常态化开展送法进园区活动,引导市场主体诚信、守法、规范经营。
  “陈法官,这个纠纷基本解决了,帮忙看看这个调解协议这样写行不行?我约了当事人明天上午过来签字。”江西商会会长杨建国通过共享法庭联系到了织南法庭副庭长陈甜甜。在陈甜甜的指导下,这起涉商标吊牌买卖合同纠纷得以顺利化解。
  在织里,这样的“法院+商协会”调解团队还有54个。吴兴法院充分发挥童装产业商协会专业优势,依托共享法庭平台,推动成立织里商协会联盟,形成“商人纠纷商会解”“行业纠纷行业解”的纠纷化解新路径。
  近年来,吴兴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动织里、织南两家法庭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健全“片区法官”机制,完善镇、片区、村社三级纠纷化解网络,创新失联修复、查人找物等联动机制,打造诉源治理的基层“中控室”,推动各类商事纠纷源头预防、综合化解。
  在此基础上,吴兴法院推动区社会治理中心在织里镇设立商事纠纷治理分中心,通过织里镇社会治理分中心统筹三级纠纷化解网络做优“综合调”,商事纠纷治理分中心推进“仲裁+律师+商协会+民非组织”市场化调解机制做强“专业调”,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公益+市场”“综合调+专业调”商事纠纷治理模式。
  “现在,涉童装纠纷治理‘织里’经验已经升级为吴兴区商事纠纷治理样板。”吴兴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龙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吴兴法院将持续完善商事纠纷治理模式,优化童装产业赖以生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织里童装产业升级“蝶变”贡献更大法治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