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13 1/13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深学细悟笃行 加强成果转化
· 习近平向墨西哥当选总统辛鲍姆致贺电
· 习近平向冰岛当选总统托马斯多蒂尔致贺电
· 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社会保险法执法检查
· 法治护航 共建美丽中国
· 图片新闻
· 人人都是美丽中国建设者
· 让法治成为辽宁全面振兴坚实保障
· 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堤坝”
· 滁州“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 “新能源之都”展示企业创新力与责任担当

人人都是美丽中国建设者

( 2024-06-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评论员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确立的环境日。今年我国环境日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前不久,生态环境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九部门联合编制了《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连日来,多地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展示美丽中国建设成效、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广泛动员全民行动,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生活品质的高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企业的有效行动,也需要公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今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其中将“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提出培育弘扬生态文化、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立多元参与行动体系。
  法治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我国环境保护法作为生态环境领域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了“公众参与”原则,并对“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进行专章规定。此外,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湿地保护法等法律都突出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为推动公众参与依法有序进行,我国还专门制定《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等部门规章,推动建立公众多元参与的行动体系,完善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环境公共事务参与水平。在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的有力支撑和保障下,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序不断完善、方式更加科学、渠道日益通畅,公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形成,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既是美丽中国的受益者,也应该是美丽中国的积极建设者、行动者。让我们始终如一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持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共同推动全面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