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13 1/13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深学细悟笃行 加强成果转化
· 习近平向墨西哥当选总统辛鲍姆致贺电
· 习近平向冰岛当选总统托马斯多蒂尔致贺电
· 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社会保险法执法检查
· 法治护航 共建美丽中国
· 图片新闻
· 人人都是美丽中国建设者
· 让法治成为辽宁全面振兴坚实保障
· 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堤坝”
· 滁州“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 “新能源之都”展示企业创新力与责任担当

法治护航 共建美丽中国

( 2024-06-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记者 张维

  今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
  这一天,也被2014年4月修订的中国环境保护法明确为环境日。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一幅幅绿水青山“美丽画卷”正在中华大地徐徐铺展开。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责任落实,已提上议事日程。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我国正研究制订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
解决漓江保护难题
  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将在广西南宁举办。随着近日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广西)主题歌MV的发布,“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尤其是被誉为世界最美丽河流之一的漓江,再度让人们感叹其“甲天下”之美。
  夏日漓江,风光旖旎。水清岸绿、白鹭成群、鱼翔浅底,两岸翠竹婆娑,如绿波涌动。
  只是,这一片闻名遐迩的漓江山水,也曾因“重索取、轻保护”的发展模式遭遇危机:漓江流域乱建、乱挖、乱养、乱经营现象频发,卫生环境差,流域内一度鱼餐馆盛行,禽畜养殖污水直排问题严重……
  如何守护好漓江这一张独一无二、享誉世界的“中国旅游名片”,成为桂林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漓江,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桂林山水。”桂林市市长李楚说。
  桂林市创新体制机制,一系列举措开始发力。深入开展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专项监督,统筹发挥漓江管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公安系统等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严格生态环保执法,形成全链条保护机制;全力提升洲岛生态系统质量,完成蚂蟥洲、大小洲生态修复一期截污工程,长效解决污水直排漓江问题,持续推动蚂蟥洲居民和村民生态搬迁;漓江核心景区杨堤段至兴坪段10千伏跨江电网线路全部完成拆除,漓江绿色电力设施与景观资源得到融合发展,沿江老百姓生活环境和旅游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长期闲置、散乱停放在漓江边的“桂桂渔”船舶,采用渔船收购、一次性补助等方式全面依法清理拆除,形成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良好格局。
  漓江保护由曾经的“九龙治水”变为“握指成拳”,漓江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牵头抓总、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司法联动、纪检监察、法规管控“四位一体”形成合力。尤其是一场以治乱、治水、治景“三治”为重点内涵的漓江生态保卫战、攻坚战迅速打响,以往漓江保护中的许多突出问题、历史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法治守护旅游名片
  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保护漓江,法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立法方面,自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颁布以来,《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桂林市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例》等一系列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的地方性法规也先后出台。
  执法方面,2022年4月25日,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成立并揭牌。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与原有的桂林市公安局漓江风景名胜区分局形成互补,建立健全公安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成立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17个生态大队、172个生态中队,查处系列案件,保护生态环境。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司法方面,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法检两院、生态环境厅共同签署《建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机制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建立漓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中心、漓江司法保护大数据联动执法中心,执法司法高效联动,严惩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桂林检察机关通过“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创新对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监督,以“大专项+小专项”妥善解决一批群众关切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问题。
全民参与同向发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以最严密法治治理生态环境,持续精准“治乱”、系统精准“治水”、深化精准“治景”,今日漓江,山青水碧生态美,绿色发展的成果正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为国内江河综合治理典范和世界级生态环境保护样板,漓江的生态保护折射出美丽中国建设的突出成就。
  6月3日,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办的202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表示,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开展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建立了政府主导与民间和企业积极参与的良好机制,取得的成就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期待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良好实践和案例。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田春秀认为,当前,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生态环境安全压力持续加大,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全社会深度参与,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同向发力。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对未来两年美丽中国全民行动推动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