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13 8/13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神十八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
· 持续清理涉考虚假公众账号
· 便利两岸行业间标准信息互联互通
· 解决知产保护体系“谁来建”“怎么建”问题
· 甘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一键举报”平台上线
· 图片新闻
· 湖南麻阳禁毒宣传走进龙舟赛
· 温州供电公司以数智化助企降本增效
· 打好“组合拳”助力货运业降本增效
· 设“吃茶话事”点 变“话事”为“化事”
· 江苏仪征成立船舶行业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

南平市延平区厚植多元解纷力量
设“吃茶话事”点 变“话事”为“化事”

( 2024-05-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王 莹
□ 本报通讯员 罗 捷
            陈旭雯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近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村民王东与王伟(均为化名)上演了一个现代版“六尺巷”的故事。
  王东与王伟相邻而居,却因宅基权属、地基高低、水沟排水等问题龃龉不断。今年1月,因王东在两家相邻房院中间修砌围墙时,往王伟家方向多砌了一块砖、多挖了一条沟,双方矛盾激化,大打出手。
  接到王伟投诉后,王台镇党委第一时间启动辖区“1+N”溯源治理工作模式。历时一个多月,在王台司法所、派出所等多部门共同努力下,双方从接受背对背调解到最终同意面对面现场调解。
  调解员以清朝“六尺巷”的故事为引导,从情、理、法多角度进行释法明理。经过5个多小时耐心调解,双方情绪逐渐平复,调解员见机以周边建筑为参照,引导双方“你让一尺我退一丈”,直至签订书面协议。
  止纠纷于前端,化矛盾于微澜,这是延平区多方协调、高效联动的“1+N”溯源治理体系的生动实践。
  “诉源治理不仅局限于诉讼的源头治理,更应通过全面、深层的溯源,探寻解决之本。”延平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激活解纷动能,延平区委以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创新推行“1+N”溯源治理体系,厚植多元解纷力量。
  延平区成立“1+N”溯源治理体系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推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区、镇两级召开联席会议,定期通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情况,随时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和应急事项。
  2022年以来,延平区化解矛盾纠纷率同比上升91.8%,其中成功调处诉调对接案件同比上升85.3%;诉源案件收案率同比下降5.56%,全区群众来信来访率同比下降23.11%。
  延平区持续推进区、镇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构建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动态掌握矛盾纠纷,及时“对症”化解,并在各村(居)设立“吃茶话事”点,在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设立百合调解室,变“话事”为“化事”。
  此外,延平区不断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发挥乡贤“头雁”作用,针对性地参与属地性强、家族性强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发挥律师专业优势,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实现调解不收费;汇聚党员、楼栋长、热心居民、商铺等“近邻”力量,共同化解矛盾纠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