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13 1/13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问题楼盘获“新生” 群众实现“安居梦”
· 习近平就伊朗总统莱希在直升机事故中遇难
向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致唁电
· 打造专业团队 提升服务质效
· 严惩加油机“偷油”行为
· 图片新闻
· 中国第十支赴联合国南苏丹
任务区维和警队出征
· 天津检察院与天津证监局共商证券业良性发展
· 坚持问题导向 深化双向奔赴
· 以打开路 以防为基 以智为要
· 聚焦农民所思所盼所愿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以打开路 以防为基 以智为要
杭州西湖景区生态警务建设有声有色

( 2024-05-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吕佳慧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从G20杭州峰会到杭州亚运会,西湖作为浙江杭州最具标志性的风景名胜,每每让世界惊艳。
  走进春夏之交的杭州西湖景区,犹如踏入一片“人间仙境”:湖水荡漾,鸳鸯们三三两两贴水浅飞;茶园翠绿,茶农们忙碌地采茶制茶;群山起伏,前来爬山、徒步的游客络绎不绝……
  “人间仙境”的背后,是杭州市公安局西湖景区分局广大民警忠于职守、默默守护。近年来,西湖景区公安分局紧盯“山水林地茶”等生态要素,聚焦“吃住行购游”等旅游要素,深入推进西湖景区现代生态警务建设,全力守护西湖世界文化遗产地。
  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委员、公安局局长杜玉泉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分局坚持以打开路、以防为基、以智为要,把生态警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构建党委领导、公安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生态警务共同体工作格局,打造具有西湖景区辨识度的生态警务品牌。”
严打生态违法犯罪
  “一杯龙井茶,饮尽江南春。”
  因“西湖龙井”闻名的龙井村,春日里群山青黛,茶香四溢。正值采茶季,茶农们穿梭在一排排齐整的茶园中,熙熙攘攘,如诗如画。
  但个别不法分子利欲熏心,用剥树皮等隐蔽的方式,让树木慢慢死亡,通过毁林种茶来牟取利益。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西湖景区分局南山派出所聚焦龙井村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的地理优势,联合龙井村村委会、市场监管局等力量建立西湖龙井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工作站,并成立龙井村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针对龙井村内农户毁林种茶、盗采茶叶、破坏水资源等危害生态行为开展联合整治。
  走进龙井村党群服务中心内,一面数字大屏占据了整块墙壁,这便是龙井村的数字驾驶舱“AI龙井”。
  “整个村里的茶地养护、采茶工信息等等,在这上面点点鼠标就能查看清楚,为防止有人故意破坏树木,我们还通过‘AI龙井’给每棵树都建立了电子‘身份证’,实时监控树木的生长情况。”龙井村党总支副书记陆一骅告诉记者。
  春季是茶叶采摘上市、卖价较高的季节,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外销售冒充“西湖龙井”的假茶,严重破坏了杭州“西湖龙井”品牌形象。4月10日,在杭州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下,西湖景区公安分局抽调154名警力,组成21个抓捕小组分赴全国三省四地行动,抓获各类嫌疑人38人,查扣各类侵权包装2.6万余件、涉案外路茶叶2600余斤。
  西湖景区公安分局副局长陈哲透露,以打击生产、销售假冒西湖龙井茶违法犯罪行为为切入点,他们依托区联合整治专班,开展“野导”“黑车”等涉旅乱象整治270余次,当场处罚161人,对生态旅游乱象进行了全域肃清,激发了生态文旅发展新活力。
推进生态警务共治
  凌晨6时的天空还没完全放亮,西湖边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一群戴着绿色袖章,身穿荧光绿马甲的志愿者们正在西湖的各个角落进行巡逻。
  这便是西湖景区分局岳庙派出所组建的“护鸳鸯西子义警队”。
  义警队队长王玲今年六十多岁,一头短发仍浓密乌黑。谈到鸳鸯们,王玲的眼睛就亮起来了。她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西湖景区内的鸳鸯已经陆续诞生了4窝幼崽,成活率也很高。
  此前,因游客过度投喂导致鸳鸯撑死,西湖鸳鸯数量逐年减少,西湖景区的生态环境也因此受到了破坏。
  “为此,我们护鸳鸯西子义警队开展日常巡防、安全劝导,向过往的游客科普爱鸟护鸟的知识。随着人们的行为越来越文明,鸳鸯们也已经从候鸟变成留守鸟了。”王玲说。
  地处杭州西湖景区西部腹地的梅家坞,是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由于梅家坞茶园面积过大,常常出现采茶工误采或游客盗采茶叶的行为,西湖景区分局九溪派出所也因此接到过不少报案。如今,民警们采用插牌子、拉围绳的方式对茶地进行日常管理。
  梅家坞山林众多,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历来是森林火灾高发的风险期。3月,九溪派出所成立了生态护林西子义警工作站,联动梅家坞义警联盟、五云山户外登山队、钱江管理处森林消防队等力量组建生态护林西子义警队,参与到防火、护林工作中来。
  平日里,来梅家坞徒步、爬山的游客不计其数,更是衍生出了“西湖小猫线”“玫瑰线”“爱心线”等流行徒步线路。为了能够清楚了解这些“网红”线路的每一个点位,每日夜里爬山成了九溪派出所副所长温泽锋的值班日常。
  “要考虑这条路是不是很危险,这个地方要不要设立一个坐标……”温泽锋努力让自己变成一张“活地图”,以便能够及时地对需要帮助的游客进行救援。
不断延伸服务触角
  走进岳庙派出所的警务室,一面数字大屏占据了整块墙面,实时监控着景区内各角落的情况,这便是西湖景区公安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平台。
  五一假期间,苏州郭女士向西湖断桥的执勤民警求助,她与十岁的儿子走散了。接到求助后,岳庙派出所民警一方面要来男孩照片,另一方面派地面力量进行寻找,很快通过追形智能寻人系统在公共视频发现了小男孩,并将小男孩带回到了郭女士身边。
  在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平台上,还有一个四维地理坐标系统。在该系统首页,西湖景区的放大版地图上密密麻麻聚集着许多蓝色和红色的圆形图标。
  西湖景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胡文超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这些圆形图标代表着山体报警杆和二维码报警坐标,走失或者受伤的游客可以通过扫码或者按键快速报警,实现报警地点的精准定位,属地派出所便能够实时展开救援。
  在西湖,还有着一支神秘的队伍,名叫“西湖捞哥”。这是一支由西湖景区分局的民警、辅警、西子义警、保安等组成的团队,负责帮助游客打捞不慎掉落的物品。
  一根打捞杆,从最初的磁铁盲捞,升级为如今的可视化打捞“神器”,插上“数智化”的翅膀,越发智能便捷。
  西湖水上派出所的景安警务创新工作室,几乎没有落脚之地,不到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工具、零件。一架水域AI机器人被拆开摆放在正中间,正等待着整修。
  为有效破解西湖水域落水人员救援难、落水物品打捞难等难题,“西湖捞哥”团队自主创新研发了由智能救生圈和智能打捞杆组成的水保水域救捞智能工具,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