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张淑秋 □ 本报通讯员 石丽彬 2023年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第3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持续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持续打造最具安全感的海湾城区。2023年,海沧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6.13%,扫黑除恶好评率连续3年保持在99%以上。 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2023年9月1日至14日,海沧警方组织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打掉两个冒充农民工进行流窜敲诈勒索的新型涉恶犯罪组织,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 “与黑恶犯罪作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海沧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区扫黑办主任黄永继说,“决不能把扫黑除恶‘常态化’当成‘一般化’‘一阵风’,必须坚持露头就打,以打早打小促常治长效。” 截至2023年年底,海沧区打掉涉恶犯罪组织6个,抓获组织成员41人,审查起诉6件34人,一审判决5件28人,均取得良好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 近年来,在持续严打高压态势之下,一些黑恶势力开始隐藏、转型,从“网下”向“网上”、“显性”向“隐性”、“硬暴力”向“软暴力”、“传统领域”向“新兴行业”转变,发现和打击难度更大,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 对此,海沧区政法机关严格落实执法办案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预防治理犯罪工作体系,持续对利用网络实施敲诈、恶意索赔等违法犯罪重拳出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来共打掉10个网络涉恶犯罪组织,取得显著成效。 持续深化重点行业整治 “长江禁捕”期间,怎么会有鄱阳湖生态甲鱼和翘嘴白鱼出现在餐馆? 2023年4月,海沧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餐饮企业开展“长江禁捕”突击检查过程中,发现一家餐厅菜单上有鄱湖翘嘴白鱼、红烧鄱湖甲鱼等菜品。经核对当事人进货票据,均非鄱阳湖水产品。当事人交代,为吸引客源,其有意在菜单上标示“鄱湖”“鄱阳湖”等字样。 最终,当事人因涉嫌虚假宣传被查处。该案系厦门市场流通领域整治中涉及“长江禁捕”违法行为的首例案件。 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是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的重要战场。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海沧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教育、金融放贷、市场流通三大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一批行业乱象被依法依规处理,行业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 在教育领域,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园反有组织犯罪工作机制,对校园及其周边安全持续开展整治。一年里,区属校园严格落实人防、技防等措施,全覆盖实施安全检查165家(次),及时查处侵扰校园、侵害学生案件6件,清理校园周边“黑网吧”18家。 在金融放贷领域,强化部门协作联动,开展全面排查,坚决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一年里,排查整改名称和经营范围含私募基金相关文字却未在中基协备案企业214家,妥善处置涉嫌非法集资企业15家、虚拟货币交易风险两个,判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1件。 在市场流通领域,围绕农贸市场、汽车交易市场、旅游市场和食品药品等商品市场加强重点监管。一年里,立案查处市场流通行政违法案件402件、罚金376万元,破获刑事案件45件。 综合施策实现常治长效 “扫黑除恶常态化,要打更要防,只有做到‘打’‘防’两手抓,方能实现常治长效。”海沧区扫黑办副主任郑建山说,海沧区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任务、重点法律使足长劲,靶向发力,全面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空间。 突出重点领域强整治。2023年抓获买卖银行账号嫌疑人318名,关停涉诈手机、微信、QQ号码357个,成功劝返境外滞留人员80人,根据预警指令精准劝阻群众4054人,涉金额482万元。数据显示,近几年海沧区电信网络诈骗警情连续下降,2023年同比再降2%。 聚焦重点任务查问题。2023年下半年,海沧区全力推进依法打击治理农村家族宗族势力和盗采海砂违法犯罪两项行动。区扫黑办组织对27个重点村居走访调研,梳理六方面问题,推动相关部门整改整治;强化堆砂、卖砂、用砂场所和码头日常监管,严格巡查执法。截至2023年年底,处理处罚涉海砂违法违规船舶19艘、砂场两处,拆解“三无”船舶11艘,查处刑事案件1件。 围绕重点法律抓宣传。反有组织犯罪法是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的法治保障。2023年,海沧区以反有组织犯罪法施行一周年为契机,深入学习宣传,不断汇聚全社会共防共治力量。其中,区扫黑办联合区委宣传部推出反有组织犯罪法线上有奖答题活动,5万人次踊跃参与答题。与此同时,统筹线上线下,集中宣传、入户宣传相结合,张贴专题海报2000余张,发放宣传品、宣传册35万余份,发送宣传短信66万余条,持续营造浓厚氛围,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向纵深发展。
|
|
厦门海沧区重拳打击黑恶势力
|
|
|
|
( 2024-04-0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张淑秋 □ 本报通讯员 石丽彬 2023年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第3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持续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持续打造最具安全感的海湾城区。2023年,海沧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6.13%,扫黑除恶好评率连续3年保持在99%以上。 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2023年9月1日至14日,海沧警方组织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打掉两个冒充农民工进行流窜敲诈勒索的新型涉恶犯罪组织,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 “与黑恶犯罪作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海沧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区扫黑办主任黄永继说,“决不能把扫黑除恶‘常态化’当成‘一般化’‘一阵风’,必须坚持露头就打,以打早打小促常治长效。” 截至2023年年底,海沧区打掉涉恶犯罪组织6个,抓获组织成员41人,审查起诉6件34人,一审判决5件28人,均取得良好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 近年来,在持续严打高压态势之下,一些黑恶势力开始隐藏、转型,从“网下”向“网上”、“显性”向“隐性”、“硬暴力”向“软暴力”、“传统领域”向“新兴行业”转变,发现和打击难度更大,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 对此,海沧区政法机关严格落实执法办案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预防治理犯罪工作体系,持续对利用网络实施敲诈、恶意索赔等违法犯罪重拳出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来共打掉10个网络涉恶犯罪组织,取得显著成效。 持续深化重点行业整治 “长江禁捕”期间,怎么会有鄱阳湖生态甲鱼和翘嘴白鱼出现在餐馆? 2023年4月,海沧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餐饮企业开展“长江禁捕”突击检查过程中,发现一家餐厅菜单上有鄱湖翘嘴白鱼、红烧鄱湖甲鱼等菜品。经核对当事人进货票据,均非鄱阳湖水产品。当事人交代,为吸引客源,其有意在菜单上标示“鄱湖”“鄱阳湖”等字样。 最终,当事人因涉嫌虚假宣传被查处。该案系厦门市场流通领域整治中涉及“长江禁捕”违法行为的首例案件。 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是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的重要战场。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海沧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教育、金融放贷、市场流通三大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一批行业乱象被依法依规处理,行业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 在教育领域,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园反有组织犯罪工作机制,对校园及其周边安全持续开展整治。一年里,区属校园严格落实人防、技防等措施,全覆盖实施安全检查165家(次),及时查处侵扰校园、侵害学生案件6件,清理校园周边“黑网吧”18家。 在金融放贷领域,强化部门协作联动,开展全面排查,坚决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一年里,排查整改名称和经营范围含私募基金相关文字却未在中基协备案企业214家,妥善处置涉嫌非法集资企业15家、虚拟货币交易风险两个,判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1件。 在市场流通领域,围绕农贸市场、汽车交易市场、旅游市场和食品药品等商品市场加强重点监管。一年里,立案查处市场流通行政违法案件402件、罚金376万元,破获刑事案件45件。 综合施策实现常治长效 “扫黑除恶常态化,要打更要防,只有做到‘打’‘防’两手抓,方能实现常治长效。”海沧区扫黑办副主任郑建山说,海沧区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任务、重点法律使足长劲,靶向发力,全面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空间。 突出重点领域强整治。2023年抓获买卖银行账号嫌疑人318名,关停涉诈手机、微信、QQ号码357个,成功劝返境外滞留人员80人,根据预警指令精准劝阻群众4054人,涉金额482万元。数据显示,近几年海沧区电信网络诈骗警情连续下降,2023年同比再降2%。 聚焦重点任务查问题。2023年下半年,海沧区全力推进依法打击治理农村家族宗族势力和盗采海砂违法犯罪两项行动。区扫黑办组织对27个重点村居走访调研,梳理六方面问题,推动相关部门整改整治;强化堆砂、卖砂、用砂场所和码头日常监管,严格巡查执法。截至2023年年底,处理处罚涉海砂违法违规船舶19艘、砂场两处,拆解“三无”船舶11艘,查处刑事案件1件。 围绕重点法律抓宣传。反有组织犯罪法是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的法治保障。2023年,海沧区以反有组织犯罪法施行一周年为契机,深入学习宣传,不断汇聚全社会共防共治力量。其中,区扫黑办联合区委宣传部推出反有组织犯罪法线上有奖答题活动,5万人次踊跃参与答题。与此同时,统筹线上线下,集中宣传、入户宣传相结合,张贴专题海报2000余张,发放宣传品、宣传册35万余份,发送宣传短信66万余条,持续营造浓厚氛围,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向纵深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