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全程参与高质效起草地方人大备案审查条例参考范本、编制首个备案审查工作五年规划、探索政府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双报备”试点、扎实清理和集中展示全市乡镇规范性文件、建成并推广“规范性文件融e查”应用系统……2023年以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多项创新举措引人瞩目。 4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备案审查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召开。在会上经验交流环节,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欧顺清介绍了近年来重庆人大备案审查工作的情况。 近年来,围绕备案审查各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始终坚持“迈小步、不停步”,严格落实“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工作总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尺寸之功积长远之实,奋力推动备案审查工作迭代升级。一项项创新之举、务实之举,让备案审查“重庆辨识度”不断提升。 亮点纷呈的背后,是在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等多方面的新发展新突破,也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与各级各部门同题共答中形成的全市备案审查工作整体协同发展新格局。 坚持示范引领 在健全制度上夯基础 2015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备案审查工委,这是全国省级人大中唯一专设的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机构。重庆人大的备案审查工作处于全国人大系统“第一方阵”的前列。 近年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求真务实,抓准抓住备案审查的突出矛盾、主要问题,有的放矢推进备案审查制度建设,多次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推进备案审查相关工作的试点单位。 2023年,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托,重庆人大与浙江、广东、宁夏人大结对开展地方备案审查条例示范立法,努力为各地提供相对统一规范的备案审查制度参考。重庆人大通过组建立法专班、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研论证,牵头合稿形成了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参考范本。 以此为契机,重庆市启动本市备案审查条例修订工作,今年3月底召开的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新修订的条例既对备案审查工作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固化,又结合实际对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制度、渐进式拓展政府部门“双报备”、乡镇规范性文件审查机制等作出探索性的制度安排。 此外,针对基层实践中,有关方面反映备案审查标准不易把握、各地做法不一的问题,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还创制性形成《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基准》,解决了备案审查“审什么”“怎么审”等关键问题,使备案、审查、纠错三大环节有章可循。目前,重庆市已建立健全“1+2+N”的备案审查制度体系,为人大系统开展备案审查工作提供了基本规范和工作指引。 为增强备案审查工作系统性、计划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升全市备案审查整体质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首次编制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规划(2023—2027年)》,为备案审查工作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也是省级人大常委会层面出台的首个备案审查五年工作规划。 坚持探索创新 在监督实效上见真章 抓实双重备案,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的一大亮点。2023年以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部分区县政府工作部门、派出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开展同时向人大和政府“双报备”工作试点。该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列为市委深改委2024年加快实施的重点改革项目,正逐步复制推广。 抓实抓好乡镇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的另一大亮点。 乡镇“红头文件”是群众较为关注、经常接触的规范性文件。但现实中,有的乡镇规范性文件存在清理不及时、时效超期、不适当等问题。2023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以乡镇规范性文件在省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中展示为契机,扎实开展乡镇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审核等工作,将工作触角向乡镇延伸,纵向调动市、区县、乡镇三级审查力量,横向协同人大和政府审查资源,边清理、边修改、边废止,探索出“乡镇清理-区县指导-协同审查-集中审核”的清理工作模式,确保了全市乡镇规范性文件“瘦身提质”。 同时,为建立新增乡镇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入库的长效机制,在修订备案审查条例时,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还专门作出相关制度安排,着力打通乡镇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最后一公里”。 坚持数字赋能 在服务社会上增动力 建设省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是加快法治建设进程的基础工程。截至今年3月15日,全国31个省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全部建成并上线使用。 自2021年上半年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着力部署推动地方开展省级数据库建设。2021年6月,重庆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省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建设四个试点地区之一。在率先建成投用的基础上,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注重运用创新举措和创新方法,不断迭代升级,推动备案审查工作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着力实现“以建促用、以用增效”。2022年9月,数据库在重庆市人大官网上线运行;2023年11月,完成第一轮迭代升级。目前,数据库收录重庆市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人大、行政、监察、司法规范性文件7400余件。数据库上线以来,访问量已突破155万人次。 同时,以“数字人大”建设为契机,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按照“一件事”思维,开发了“规范性文件融e查”应用系统,于2023年12月初上线试运行。该系统对外以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为窗口,对内以备案审查信息平台为主要载体,实现上下级之间、横向审查机关之间备案审查信息融通共享,更有利于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规范性文件融e查”应用的运行,变“备案审查”一环为“文件监督”全程、变“数据报送”串联为“三融五跨”并联、变“供需工作”为主为“服务社会”并重,彰显一体化、智能化、颗粒化、精细化的监督管理。 在创新中谋发展,在探索中开新局。下一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推动备案审查工作走深走实,不断健全完善备案审查制度体系,立足职能抓实备案审查主业,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深化发展,以用促建完善数字应用系统,推动区县备案审查均衡发展。
|
|
以创新求突破提升“重庆辨识度”
|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多项举措引人瞩目
|
|
|
( 2024-04-0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全程参与高质效起草地方人大备案审查条例参考范本、编制首个备案审查工作五年规划、探索政府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双报备”试点、扎实清理和集中展示全市乡镇规范性文件、建成并推广“规范性文件融e查”应用系统……2023年以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多项创新举措引人瞩目。 4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备案审查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召开。在会上经验交流环节,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欧顺清介绍了近年来重庆人大备案审查工作的情况。 近年来,围绕备案审查各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始终坚持“迈小步、不停步”,严格落实“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工作总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尺寸之功积长远之实,奋力推动备案审查工作迭代升级。一项项创新之举、务实之举,让备案审查“重庆辨识度”不断提升。 亮点纷呈的背后,是在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等多方面的新发展新突破,也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与各级各部门同题共答中形成的全市备案审查工作整体协同发展新格局。 坚持示范引领 在健全制度上夯基础 2015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备案审查工委,这是全国省级人大中唯一专设的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机构。重庆人大的备案审查工作处于全国人大系统“第一方阵”的前列。 近年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求真务实,抓准抓住备案审查的突出矛盾、主要问题,有的放矢推进备案审查制度建设,多次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推进备案审查相关工作的试点单位。 2023年,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托,重庆人大与浙江、广东、宁夏人大结对开展地方备案审查条例示范立法,努力为各地提供相对统一规范的备案审查制度参考。重庆人大通过组建立法专班、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研论证,牵头合稿形成了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参考范本。 以此为契机,重庆市启动本市备案审查条例修订工作,今年3月底召开的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新修订的条例既对备案审查工作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固化,又结合实际对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制度、渐进式拓展政府部门“双报备”、乡镇规范性文件审查机制等作出探索性的制度安排。 此外,针对基层实践中,有关方面反映备案审查标准不易把握、各地做法不一的问题,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还创制性形成《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基准》,解决了备案审查“审什么”“怎么审”等关键问题,使备案、审查、纠错三大环节有章可循。目前,重庆市已建立健全“1+2+N”的备案审查制度体系,为人大系统开展备案审查工作提供了基本规范和工作指引。 为增强备案审查工作系统性、计划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升全市备案审查整体质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首次编制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规划(2023—2027年)》,为备案审查工作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也是省级人大常委会层面出台的首个备案审查五年工作规划。 坚持探索创新 在监督实效上见真章 抓实双重备案,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的一大亮点。2023年以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部分区县政府工作部门、派出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开展同时向人大和政府“双报备”工作试点。该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列为市委深改委2024年加快实施的重点改革项目,正逐步复制推广。 抓实抓好乡镇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的另一大亮点。 乡镇“红头文件”是群众较为关注、经常接触的规范性文件。但现实中,有的乡镇规范性文件存在清理不及时、时效超期、不适当等问题。2023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以乡镇规范性文件在省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中展示为契机,扎实开展乡镇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审核等工作,将工作触角向乡镇延伸,纵向调动市、区县、乡镇三级审查力量,横向协同人大和政府审查资源,边清理、边修改、边废止,探索出“乡镇清理-区县指导-协同审查-集中审核”的清理工作模式,确保了全市乡镇规范性文件“瘦身提质”。 同时,为建立新增乡镇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入库的长效机制,在修订备案审查条例时,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还专门作出相关制度安排,着力打通乡镇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最后一公里”。 坚持数字赋能 在服务社会上增动力 建设省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是加快法治建设进程的基础工程。截至今年3月15日,全国31个省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全部建成并上线使用。 自2021年上半年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着力部署推动地方开展省级数据库建设。2021年6月,重庆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省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建设四个试点地区之一。在率先建成投用的基础上,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注重运用创新举措和创新方法,不断迭代升级,推动备案审查工作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着力实现“以建促用、以用增效”。2022年9月,数据库在重庆市人大官网上线运行;2023年11月,完成第一轮迭代升级。目前,数据库收录重庆市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人大、行政、监察、司法规范性文件7400余件。数据库上线以来,访问量已突破155万人次。 同时,以“数字人大”建设为契机,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按照“一件事”思维,开发了“规范性文件融e查”应用系统,于2023年12月初上线试运行。该系统对外以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为窗口,对内以备案审查信息平台为主要载体,实现上下级之间、横向审查机关之间备案审查信息融通共享,更有利于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规范性文件融e查”应用的运行,变“备案审查”一环为“文件监督”全程、变“数据报送”串联为“三融五跨”并联、变“供需工作”为主为“服务社会”并重,彰显一体化、智能化、颗粒化、精细化的监督管理。 在创新中谋发展,在探索中开新局。下一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推动备案审查工作走深走实,不断健全完善备案审查制度体系,立足职能抓实备案审查主业,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深化发展,以用促建完善数字应用系统,推动区县备案审查均衡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