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 本报记者 阮占江 □ 本报通讯员 王汝福 聂好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排全省第二;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2%,排全省第一;连续三年上榜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全国数字百强市,连续多年上榜“中国外贸百强城市”……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上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的护航。近年来,衡阳依法治市步履铿锵,法治政府建设结出累累硕果。作为湖南省唯一参与全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改革的城市,衡阳2023年被命名为湖南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市政府12345热线荣获全国“公共服务先锋典范”称号;耒阳市“湾村明白人”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石鼓区人民检察院“情理法融合”化解信访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一个个响亮的法治工作品牌,为衡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绘就了最美底色,注入了蓬勃力量。 细化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在衡阳高新区核心片区公办初中招生划片听证会上,42名听证会代表充分发表意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解答。充分听取民意,广泛凝聚共识,小升初招生工作平稳,教育公平得到充分体现。 重大行政决策往往关乎国计民生,影响重大。衡阳市政府十分重视行政决策的透明度,推动重大行政决策在阳光下运行。为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衡阳市在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基础上,又制定了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实施情况评估五项配套制度,细化重大行政决策“五个必经程序”。全市286家党政机关、人民团体配备了法律顾问,列席政府重要会议、审查重要文件、参与重要决策,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法制审查、重大问题法治把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以来,衡阳坚持高位推进、多措并举,积极践行“复议为民”的服务宗旨,以行政复议质量提升年为契机,健全复议便民为民举措和配套工作机制,不断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聚力打造复议体制改革的“衡阳样板”。2023年,全市复议首选率达58.18%,近90%的行政争议在复议阶段得到有效化解,复议公信力显著提升,市场主体、人民群众优先选择通过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行政复议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坚持“刀刃向内”,2023年,全市复议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134件,有力促进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公布免罚轻罚事项清单 去年9月中旬开始,衡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城区开展“喊话”式柔性执法,针对主次干道上发现的骑乘非机动车未佩戴安全头盔、行人横穿马路等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温馨劝导、及时纠错。 执法有温度,护航发展更有力度。近年来,衡阳加速行政执法改革,突出执法为民,破除群众关注的痛点阻点问题。 为落实免罚轻罚规定,进一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衡阳各行政执法部门纷纷制定公布“免罚轻罚事项清单”。2022年12月,衡阳市政府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免罚轻罚规定进一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的实施意见》,10余家主要执法部门制定了免罚轻罚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等的,作免予、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处理。市交警部门近3年发送机动车乱停违停提醒信息417万条,学法减分52万人次,市民对此纷纷点赞,好评不断。 通过推进服务型执法、柔性执法,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包容的制度环境,衡阳市民对行政执法的认可度、信任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全国首创“企业赋码”保护机制,全面铺开政务集成服务“大综窗”标准化改革……近年来,衡阳坚持在优化发展环境中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温度”,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减”到位,实现“只进一扇门”,法治政府建设亮点频现,人民群众收获感满满。 加快数字政务建设步伐 在近几年的投资过程中,湖南世纪祥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刚丈深刻感受到了家乡衡阳营商环境的变化:“不仅有优厚的招商引资政策,还有更贴心的政务服务,政府陪伴项目全生命周期,真正让投资者放心、安心。” 近年来,衡阳在全省率先用标准化思维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全市2万余家企业全面铺开在全国首创的“企业赋码”保护机制。衡阳“以制度机制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市域改革案例”,是全省唯一获评该荣誉的城市。 为加快“数字政务”建设步伐,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衡阳推动“一件事一次办”跨域(省)通办、“最多跑一次”,平均法定审批时限提速75.5%,在全省率先启用“e政务”自助服务终端,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综合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同时,衡阳市进一步完善网上“中介超市”建设。组织各类第三方机构入驻网上“中介超市”,制订“中介超市”操作细则,建立可分类精准查询的中介机构信息数据库,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方便企业办事。 “衡阳正以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近悦远来。”衡阳市市长朱健表示,下一步,衡阳将进一步发挥法治支撑作用,以良法善治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重点对象精准普法 喝酒喝出人命,同桌饮酒者需要承担什么责任?衡阳市精心打造的《雁城说法》栏目第三期《“致命”的酒局》用真实的案例给出了答案。 深入挖掘衡阳本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以法治视角解读和剖析衡阳的民生热点和典型案事件,把关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讲清楚,把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说明白。近年来,衡阳市着力构建大普法格局,将学法考法情况列入平安建设考核和国家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全国首创设立市县两级普法考试中心;全市15万余名国家工作人员在线学法考法,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参学率100%,参考率100%,通过率99.98%,在全省排第一方阵。 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精准普法,创新开展“送课上门”,“非遗普法”“村村响普法”活动成为全国品牌。去年以来,衡阳积极开展“沉浸式”普法宣传,推动普法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管理、乡村振兴等工作一体推进,以普法“小切口”做实社会治理“大文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汇聚起法治社会建设的澎湃力量。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良法善治让新时代法治之光照亮生活、融入人心。”衡阳市委书记刘越高表示,如今法治已成为衡阳亮丽的城市名片和比较优势。作为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衡阳正以“法治引擎”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赋能提速,为“中心化”进程强化法治供给,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
|
“法治引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
衡阳以良法善治绘就城市最美底色
|
|
|
( 2024-04-0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本报记者 阮占江 □ 本报通讯员 王汝福 聂好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排全省第二;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2%,排全省第一;连续三年上榜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全国数字百强市,连续多年上榜“中国外贸百强城市”……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上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的护航。近年来,衡阳依法治市步履铿锵,法治政府建设结出累累硕果。作为湖南省唯一参与全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改革的城市,衡阳2023年被命名为湖南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市政府12345热线荣获全国“公共服务先锋典范”称号;耒阳市“湾村明白人”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石鼓区人民检察院“情理法融合”化解信访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一个个响亮的法治工作品牌,为衡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绘就了最美底色,注入了蓬勃力量。 细化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在衡阳高新区核心片区公办初中招生划片听证会上,42名听证会代表充分发表意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解答。充分听取民意,广泛凝聚共识,小升初招生工作平稳,教育公平得到充分体现。 重大行政决策往往关乎国计民生,影响重大。衡阳市政府十分重视行政决策的透明度,推动重大行政决策在阳光下运行。为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衡阳市在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基础上,又制定了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实施情况评估五项配套制度,细化重大行政决策“五个必经程序”。全市286家党政机关、人民团体配备了法律顾问,列席政府重要会议、审查重要文件、参与重要决策,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法制审查、重大问题法治把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以来,衡阳坚持高位推进、多措并举,积极践行“复议为民”的服务宗旨,以行政复议质量提升年为契机,健全复议便民为民举措和配套工作机制,不断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聚力打造复议体制改革的“衡阳样板”。2023年,全市复议首选率达58.18%,近90%的行政争议在复议阶段得到有效化解,复议公信力显著提升,市场主体、人民群众优先选择通过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行政复议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坚持“刀刃向内”,2023年,全市复议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134件,有力促进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公布免罚轻罚事项清单 去年9月中旬开始,衡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城区开展“喊话”式柔性执法,针对主次干道上发现的骑乘非机动车未佩戴安全头盔、行人横穿马路等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温馨劝导、及时纠错。 执法有温度,护航发展更有力度。近年来,衡阳加速行政执法改革,突出执法为民,破除群众关注的痛点阻点问题。 为落实免罚轻罚规定,进一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衡阳各行政执法部门纷纷制定公布“免罚轻罚事项清单”。2022年12月,衡阳市政府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免罚轻罚规定进一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的实施意见》,10余家主要执法部门制定了免罚轻罚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等的,作免予、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处理。市交警部门近3年发送机动车乱停违停提醒信息417万条,学法减分52万人次,市民对此纷纷点赞,好评不断。 通过推进服务型执法、柔性执法,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包容的制度环境,衡阳市民对行政执法的认可度、信任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全国首创“企业赋码”保护机制,全面铺开政务集成服务“大综窗”标准化改革……近年来,衡阳坚持在优化发展环境中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温度”,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减”到位,实现“只进一扇门”,法治政府建设亮点频现,人民群众收获感满满。 加快数字政务建设步伐 在近几年的投资过程中,湖南世纪祥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刚丈深刻感受到了家乡衡阳营商环境的变化:“不仅有优厚的招商引资政策,还有更贴心的政务服务,政府陪伴项目全生命周期,真正让投资者放心、安心。” 近年来,衡阳在全省率先用标准化思维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全市2万余家企业全面铺开在全国首创的“企业赋码”保护机制。衡阳“以制度机制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市域改革案例”,是全省唯一获评该荣誉的城市。 为加快“数字政务”建设步伐,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衡阳推动“一件事一次办”跨域(省)通办、“最多跑一次”,平均法定审批时限提速75.5%,在全省率先启用“e政务”自助服务终端,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综合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同时,衡阳市进一步完善网上“中介超市”建设。组织各类第三方机构入驻网上“中介超市”,制订“中介超市”操作细则,建立可分类精准查询的中介机构信息数据库,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方便企业办事。 “衡阳正以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近悦远来。”衡阳市市长朱健表示,下一步,衡阳将进一步发挥法治支撑作用,以良法善治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重点对象精准普法 喝酒喝出人命,同桌饮酒者需要承担什么责任?衡阳市精心打造的《雁城说法》栏目第三期《“致命”的酒局》用真实的案例给出了答案。 深入挖掘衡阳本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以法治视角解读和剖析衡阳的民生热点和典型案事件,把关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讲清楚,把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说明白。近年来,衡阳市着力构建大普法格局,将学法考法情况列入平安建设考核和国家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全国首创设立市县两级普法考试中心;全市15万余名国家工作人员在线学法考法,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参学率100%,参考率100%,通过率99.98%,在全省排第一方阵。 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精准普法,创新开展“送课上门”,“非遗普法”“村村响普法”活动成为全国品牌。去年以来,衡阳积极开展“沉浸式”普法宣传,推动普法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管理、乡村振兴等工作一体推进,以普法“小切口”做实社会治理“大文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汇聚起法治社会建设的澎湃力量。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良法善治让新时代法治之光照亮生活、融入人心。”衡阳市委书记刘越高表示,如今法治已成为衡阳亮丽的城市名片和比较优势。作为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衡阳正以“法治引擎”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赋能提速,为“中心化”进程强化法治供给,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