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人大视窗
13 6/13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助绘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 筑造全过程人民民主雪域丰碑
· 积极做好立法研究适时制定人工智能法
· 广东连山人大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 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 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设立经济工作监督联系点
· 规范新就业形态积极促进推动充分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建言
助绘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 2024-03-2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正值春耕时节,各地农民群众和“三农”工作者抢农时、抓田管,热火朝天投身到农业强国建设中。一幅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广袤的神州大地铺展开来。
  如何绘就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也是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多名代表关心的话题。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夯实我国粮食安全根基;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富民;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提升法治乡村治理水平……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言,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多举措调动种粮积极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各地区都要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海伦市向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向秋建议,通过大力推广单产提升技术、不断扩大土地托管规模、增加国家政策性收储比例、给予粮食加工企业政策支持、提高生产者补贴标准、抓紧出台横向利益补偿政策等举措,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说,为推动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此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不断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健康持续发展。
  为此,王连增建议加大对农牧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确保对农牧业科创投入力度不低于国家高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发展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农牧业科创的革命性突破和结构的深度升级转型,建立健全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机制,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加大支持推动产业富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邢青松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全面支持农业特色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富民。抓乡村产业发展,不能单独以农业思维来谋划发展,而要以工业化思维来抓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全产业链模式,推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加快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培育新产业是重点任务。为此,建议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瞄准乡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乡村康养为主要需求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农业全产业链。要让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整合新型生产要素,用好北斗导航、无人机等新型生产工具,根据不同区域禀赋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文旅、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探索出智能、融合、高效、绿色的发展路径。
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多项具体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指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根本在人。在一些地方,农业农村人力和人才资源仍然较为缺乏,成为制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突出瓶颈。为此,建议国家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服务的同时,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通过壮大农业产业、强化农民培训、激活乡村人才等措施,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镇后南阳堡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广认为,从实际工作来看,乡村人才的培育引进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一村一镇一县之力,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为此,建议切实改善人才生活工作环境,搭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载体,健全完善人才“引育用留”工作机制,推动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提升法治乡村建设水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法治是重要保障。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建设平安乡村”部分提出,要做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等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豪龙建议,进一步加强司法服务助力乡村共同富裕建设,持续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通过全域数字法院建设,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共享法庭,帮助当事人高效、实质、低成本化解矛盾纠纷。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恒俊指出,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质量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此,建议持续开展农资打假,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文康(临沂)律师事务所主任程萍建议,从推进涉农重点领域立法、提升法治文化建设渗透力、充分利用好包括律师在内的法律服务队伍等方面,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提升法治乡村治理水平。“比如,要通过加大普法力度、健全乡村普法机制、用好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创新普法教育方式等举措,不断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推动在乡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制图/李晓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