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法治
|
|
□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史天昊
俄乌冲突升级已经进入第三年。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依然把对乌军事援助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导致美援乌法案迟迟无法出台。而一直以来帮助美国分担“挺乌”责任的欧洲,在支持乌克兰问题上越来越显示出力不从心。德国和法国作为欧盟的“双引擎”,暴露出的分歧越来越大,使得欧洲的战略焦虑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德陷“窃听门”内外承压 在对乌克兰军援的问题上,德国一直表现出的态度是坚持原则,总理朔尔茨曾一再强调不会向乌提供“金牛座”空射巡航导弹。“金牛座”巡航导弹射程达500公里,可低空飞行,具隐身性能。按照朔尔茨的说法,如果向乌提供这种远程武器,乌军可以用其深入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那样可能导致德国与俄罗斯直接冲突。在此问题上,朔尔茨不仅反对直接对乌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经第三国间接援助的提议也被他拒绝。 就在欧洲盟友为此事争执不下时,俄曝光的一段录音却让德国陷入被动。3月1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总编西蒙尼扬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一段近40分钟的秘密录音。在录音中,几名德国高级军官谈论了向乌运送“金牛座”巡航导弹的细节,以及协助乌军袭击并炸毁克里米亚大桥的可能性。一名军官甚至在录音中称,他们将如何发动袭击,才能让德国免遭怀疑。德国国防部次日证实了军方秘密会议遭窃听的事件。 随着“窃听事件”的发酵,来自德国内部的质疑让朔尔茨政府压力陡增。德新社3日称,在德国高级军官遭窃听丑闻中,各方将焦点集中在朔尔茨身上。德国联盟党联邦议院国防政策发言人哈恩指责朔尔茨当初拒绝向乌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时显然进行了“虚假陈述”,他要求朔尔茨给出一个解释。德国议会监督委员会副主席罗德里希·基塞韦则认为,丑闻并非俄罗斯的窃听,而是德国没能强化自己的体系,做不到通过信息技术对各层面的沟通进行保密。 来自盟友和俄方的压力也令德国陷入尴尬局面。德国《明镜》周刊7日报道说,窃听事件招致法国和英国政治家对朔尔茨的强烈不满。 法提“派兵论”逞己失众 法国总统马克龙关于“不排除向乌克兰派兵”的言论近日在西方世界引发了轩然大波。上月26日,20多个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在法国首都巴黎就支持乌克兰举行会议。马克龙在总结会议成果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西方国家没有就向乌派遣地面部队达成共识,但“随着局势变化,不排除任何可能性”。29日,马克龙在参观2024年巴黎奥运会运动员村期间,又对此前的言论作了补充,“我在这个问题上说的每一句话,都经过了权衡、深思熟虑和仔细斟酌”。 俄罗斯对此番言论颇为警惕。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月27日回应称,俄方注意到马克龙的言论和西方国家就派兵的讨论,向乌克兰派兵“绝对不符合”西方国家的利益,如果这样做,北约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将“不可避免”。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发文称,“马克龙说在支持乌克兰方面,没有红线,没有更多限制。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在对法关系中也再无红线。”梅德韦杰夫还在结尾处使用了意为“对敌人可以采取一切手段”的拉丁文。 马克龙的言论不仅招致俄罗斯的不满,也让美国等西方盟友急于“撇清”关系。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2月27日在一份声明中说,“拜登总统已经表明,美国不会向乌克兰派兵参战”。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北约“没有计划向乌克兰派遣地面作战部队”。朔尔茨说,“乌克兰将不会有欧洲国家或北约国家派出的地面部队、士兵”。西班牙、波兰、捷克、英国、意大利、克罗地亚等国也都纷纷与马克龙的说法保持距离。就连法国民众也在抗议时高呼“马克龙,独自去乌克兰”。 面对盟友的不满,马克龙却又发表了呼吁盟友“不做懦夫”的言论,让盟友再受刺激。 欧盟“双引擎”裂痕扩大 德国和法国一向被认为是欧盟的“双引擎”,但近期无论是马克龙的“派兵论”,还是德国军方泄密事件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无一不表明两国之间的裂痕正在扩大。美国“政治新闻网”提到,法德之间的紧张局势因俄乌冲突正在加剧。而就在马克龙发表“不做懦夫”的言论后,双方矛盾达到沸点。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5日表示,马克龙呼吁乌克兰的盟友“不做懦夫”的言论无助于解决乌克兰的实际问题。 美国彭博社称,马克龙和朔尔茨关系长期紧张。有法国官员私下透露,马克龙对于德国高度依赖美国和北约的做法一直不满,认为朔尔茨缺乏雄心和远见。具体到援乌问题,马克龙认为朔尔茨在提供武器方面过于优柔寡断。有分析认为,法国这些举动除了企图震慑俄罗斯外,同时也针对德国,是与德争夺国际影响力及欧盟领导地位的又一尝试。 同样,德国方面则对马克龙“自封”欧洲领袖的做派感到愤怒,德国官员嘲讽称“马克龙想当欧洲君主,他只会提出宏大愿景,却从未实现目标”。德方认为,尽管马克龙嘴上称要向乌派兵,但德国向乌提供的军事援助是法国的27倍。据统计,德国迄今对乌军援总额已达177亿欧元,而法国的援乌规模还不及德国的零头。 分析认为,德法近期之所以作出一系列暴露两国策略分歧的举动,正是因为俄在战场上不断获取战略主动权,在外交上屡屡呈现强硬姿态,迫使欧洲在“援乌疲态”下陷入焦虑和紧张。当前,乌克兰危机正处在“是战是和”的关键临界点,而德法矛盾公开化无益于和平解决危机,德法更难以单独扛起领导欧盟的重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日表示,中方真诚希望有关各方展现政治意愿,推动局势降温,为尽早实现停火,建立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共同努力。
|
|
德法“挺乌”遇难题 欧洲再现战略焦虑
|
|
|
|
( 2024-03-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
|
|
图为连接克里米亚半岛和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克里米亚大桥铁路桥。
新华社发 |
|
□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史天昊
俄乌冲突升级已经进入第三年。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依然把对乌军事援助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导致美援乌法案迟迟无法出台。而一直以来帮助美国分担“挺乌”责任的欧洲,在支持乌克兰问题上越来越显示出力不从心。德国和法国作为欧盟的“双引擎”,暴露出的分歧越来越大,使得欧洲的战略焦虑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德陷“窃听门”内外承压 在对乌克兰军援的问题上,德国一直表现出的态度是坚持原则,总理朔尔茨曾一再强调不会向乌提供“金牛座”空射巡航导弹。“金牛座”巡航导弹射程达500公里,可低空飞行,具隐身性能。按照朔尔茨的说法,如果向乌提供这种远程武器,乌军可以用其深入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那样可能导致德国与俄罗斯直接冲突。在此问题上,朔尔茨不仅反对直接对乌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经第三国间接援助的提议也被他拒绝。 就在欧洲盟友为此事争执不下时,俄曝光的一段录音却让德国陷入被动。3月1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总编西蒙尼扬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一段近40分钟的秘密录音。在录音中,几名德国高级军官谈论了向乌运送“金牛座”巡航导弹的细节,以及协助乌军袭击并炸毁克里米亚大桥的可能性。一名军官甚至在录音中称,他们将如何发动袭击,才能让德国免遭怀疑。德国国防部次日证实了军方秘密会议遭窃听的事件。 随着“窃听事件”的发酵,来自德国内部的质疑让朔尔茨政府压力陡增。德新社3日称,在德国高级军官遭窃听丑闻中,各方将焦点集中在朔尔茨身上。德国联盟党联邦议院国防政策发言人哈恩指责朔尔茨当初拒绝向乌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时显然进行了“虚假陈述”,他要求朔尔茨给出一个解释。德国议会监督委员会副主席罗德里希·基塞韦则认为,丑闻并非俄罗斯的窃听,而是德国没能强化自己的体系,做不到通过信息技术对各层面的沟通进行保密。 来自盟友和俄方的压力也令德国陷入尴尬局面。德国《明镜》周刊7日报道说,窃听事件招致法国和英国政治家对朔尔茨的强烈不满。 法提“派兵论”逞己失众 法国总统马克龙关于“不排除向乌克兰派兵”的言论近日在西方世界引发了轩然大波。上月26日,20多个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在法国首都巴黎就支持乌克兰举行会议。马克龙在总结会议成果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西方国家没有就向乌派遣地面部队达成共识,但“随着局势变化,不排除任何可能性”。29日,马克龙在参观2024年巴黎奥运会运动员村期间,又对此前的言论作了补充,“我在这个问题上说的每一句话,都经过了权衡、深思熟虑和仔细斟酌”。 俄罗斯对此番言论颇为警惕。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月27日回应称,俄方注意到马克龙的言论和西方国家就派兵的讨论,向乌克兰派兵“绝对不符合”西方国家的利益,如果这样做,北约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将“不可避免”。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发文称,“马克龙说在支持乌克兰方面,没有红线,没有更多限制。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在对法关系中也再无红线。”梅德韦杰夫还在结尾处使用了意为“对敌人可以采取一切手段”的拉丁文。 马克龙的言论不仅招致俄罗斯的不满,也让美国等西方盟友急于“撇清”关系。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2月27日在一份声明中说,“拜登总统已经表明,美国不会向乌克兰派兵参战”。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北约“没有计划向乌克兰派遣地面作战部队”。朔尔茨说,“乌克兰将不会有欧洲国家或北约国家派出的地面部队、士兵”。西班牙、波兰、捷克、英国、意大利、克罗地亚等国也都纷纷与马克龙的说法保持距离。就连法国民众也在抗议时高呼“马克龙,独自去乌克兰”。 面对盟友的不满,马克龙却又发表了呼吁盟友“不做懦夫”的言论,让盟友再受刺激。 欧盟“双引擎”裂痕扩大 德国和法国一向被认为是欧盟的“双引擎”,但近期无论是马克龙的“派兵论”,还是德国军方泄密事件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无一不表明两国之间的裂痕正在扩大。美国“政治新闻网”提到,法德之间的紧张局势因俄乌冲突正在加剧。而就在马克龙发表“不做懦夫”的言论后,双方矛盾达到沸点。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5日表示,马克龙呼吁乌克兰的盟友“不做懦夫”的言论无助于解决乌克兰的实际问题。 美国彭博社称,马克龙和朔尔茨关系长期紧张。有法国官员私下透露,马克龙对于德国高度依赖美国和北约的做法一直不满,认为朔尔茨缺乏雄心和远见。具体到援乌问题,马克龙认为朔尔茨在提供武器方面过于优柔寡断。有分析认为,法国这些举动除了企图震慑俄罗斯外,同时也针对德国,是与德争夺国际影响力及欧盟领导地位的又一尝试。 同样,德国方面则对马克龙“自封”欧洲领袖的做派感到愤怒,德国官员嘲讽称“马克龙想当欧洲君主,他只会提出宏大愿景,却从未实现目标”。德方认为,尽管马克龙嘴上称要向乌派兵,但德国向乌提供的军事援助是法国的27倍。据统计,德国迄今对乌军援总额已达177亿欧元,而法国的援乌规模还不及德国的零头。 分析认为,德法近期之所以作出一系列暴露两国策略分歧的举动,正是因为俄在战场上不断获取战略主动权,在外交上屡屡呈现强硬姿态,迫使欧洲在“援乌疲态”下陷入焦虑和紧张。当前,乌克兰危机正处在“是战是和”的关键临界点,而德法矛盾公开化无益于和平解决危机,德法更难以单独扛起领导欧盟的重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日表示,中方真诚希望有关各方展现政治意愿,推动局势降温,为尽早实现停火,建立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共同努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