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军事广角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当好雷锋故乡雷锋兵
· 助力新兴领域战斗力生成
· 开展星间星地融合技术试验
· 助力“孔雀蓝”向战奋飞
· 黑龙江方正县人武部帮预定新兵筑牢入伍初心
· 役前教育
“追星课”
· 二等功臣为准新兵上好第一课

全国政协委员宋晓明:
开展星间星地融合技术试验

( 2024-03-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军事广角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以下简称二院)院长宋晓明在全国两会上透露,二院25所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研制的激光通信终端已于2月3日成功发射入轨,同日载荷解锁加电,遥测信号正常。近期,将在完成星地通信技术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开展星间、星地融合技术试验,实现海洋遥感数据、渔船监测数据实时回传。
  “‘威海一号’发射入轨验证,是二院激光通信技术在海洋信息应用领域的重要探索,二院将系统性构建高性能、高可靠的星间、星地高速通信产品谱系,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宋晓明说。
  随着海洋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对海洋数据大容量、实时性的传输需求不断提升。面向海洋高精度遥感数据实时传输需求,二院25所结合山东省威海市政府、威海市环翠区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各方优势,建设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致力于高速激光通信技术发展。
  近年来,海洋信息的实时获取和渔船管控一直是制约海滨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威海一号”激光通信终端的在轨应用,将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重要突破。
  “威海一号”激光通信终端依托高精度瞄准捕获跟踪、海洋大气湍流修正等技术优势,创造性地架起星间、星地高速激光传输桥梁,并通过多颗卫星的激光接力,实现大容量海洋遥感数据、渔船监测数据实时回传,其通信容量可达传统微波方式的上百倍,相当于每秒可传输一部高清电影,成功将激光通信的应用拓展至海洋遥感与管控领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