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两会特刊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强国先强教
强教先强师
· 构建多方参与养老服务工作格局
· 打造“北疆枫桥”诉源治理品牌
· 奋力推进新疆检察工作现代化
· 为农村“一老一小”提供精准法律帮扶

打造“北疆枫桥”诉源治理品牌
访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宗仁代表

( 2024-03-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两会特刊
  图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宗仁代表。 资料图片
□ 本报记者     史万森 常煜
□ 本报见习记者 郭君怡
  
  诉源治理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也是破解人案矛盾、抓实“公正与效率”主题的关键之举。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广泛凝聚解纷合力,积极打造“北疆枫桥”诉源治理品牌,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源头化解、实质化解的诉源治理工作新格局。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宗仁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过去一年内蒙古法院如何把诉调对接的“调”再向前延伸,做深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
  坚持党委领导 主动融入诉源治理大格局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诉源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扯利益多、协调难度大,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人民法院要立足审判职能,积极发挥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主动融入党委领导、多元共治的诉源治理工作格局,切实将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和治理效能。
  杨宗仁说:“内蒙古位于我国北疆,是祖国的‘北大门’,东西跨度2400公里,南北最大跨度1700多公里,各个地区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经济发展都有自身的特点。全区各级法院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探索构建了各具特色的诉源治理模式,如东部区的通辽市法院打造‘和合无讼’模式,赤峰市法院推广党建引领模式,呼伦贝尔市法院打造‘三色草原法庭’;中部区的包头市法院推广‘三抓三治、七点发力’多元解纷工作法,鄂尔多斯市法院创建‘三端五防线’诉源治理模式;西部区的巴彦淖尔市法院依托矛调中心凝聚多元解纷合力,乌海市法院创建‘三阶五步法’等等,各地法院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工作方法,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司法推动、法治保障’的诉源治理大格局,使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2023年,内蒙古高院会同内蒙古人大、政协创建了“代表、委员+法院”多元解纷机制,全区法院共邀请1000名人大代表和1064名政协委员参与调解民商事纠纷,充分发挥代表委员大局意识强、群众基础好、社会威望高的优势,化解矛盾纠纷近7000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坚持源头预防 推动矛盾纠纷化于萌芽
  诉源治理诉在法院,源在各方,源在村镇街道、生产经营企业、行业主管单位。从矛盾化解规律来看,越早发现早处理,治理成本越小,化解难度也越小。
  “内蒙古法院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推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解纷机制,落实‘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杨宗仁介绍说,全区法院充分发挥“总对总”优势,与自治区总工会、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联等13家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吸纳调解组织1423个、调解员5430名。解纷力量涵盖劳动、金融、房地产等领域。2023年,全区法院调解成功案件37.7万件。其中,诉前调解成功28.6万件,同比上升36.42%,诉前调解成功率达79.97%。
  坚持办治并重 做实做细司法建议工作
  司法建议工作是人民法院落实“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类案多发高发的重要抓手。人民法院不仅要办好每一起个案,更要发挥司法裁判的规则引领和行为规范作用,通过科学分析研判审判执行态势,发现倾向性的社会治理问题,掌握苗头性的安全风险隐患,及时发出风险预警,督促有关部门发现治理短板、堵住治理漏洞,真正实现“办理典型一案,促进解决一片”。
  内蒙古高院创建司法建议“四抓四促四提升”工作机制,自主研发司法建议管理平台,将司法建议工作纳入党委监督贯通平台,形成制发、督办、考核一体推进格局,为司法建议落地见效提供了有力保障。2023年,内蒙古高院聚焦金融、房地产、行政征收等领域,向有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推动规范行业监管,出台整改措施,相关工作收到实效,得到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领导批示肯定。
  坚持实质化解 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
  指导和支持人民调解工作是人民法院重要的政治责任,也是人民调解法赋予人民法院的法定职责。加强做实指导调解职能,对于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杨宗仁说:“人民法院要加强与司法行政部门合作,完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共同推进人民调解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培训指导,通过组织旁听庭审、开展法律指导、制作调解指引、推送指导案例等做实常态化业务指导,不断提升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内蒙古法院积极延伸审判职能,深化对不同地区、行业、层次调解组织的分类指导。如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法院将诉调对接中心作为人民法院参与诉源治理的“指挥中心”,建成“赛法调解网络学院”,吸纳社区书记、网格员、矛调中心调解员等作为社区调解员,通过开展全覆盖街道社区的调解培训,孵化了一大批基层社会治理人才。2023年,该院在13家银行指导设立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工作站,化解纠纷3500件,占赛罕区金融纠纷总量的三分之一。截至目前,内蒙古法院共对接基层自治组织2613个,通过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专题培训指导、联席会议共商等,不断提升调解人员履职效能,携手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化解。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如我在诉’的真情实感,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做优做强‘北疆枫桥’诉源治理品牌,为办好内蒙古两件大事、实施‘六个工程’、助推诚信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支撑和服务。”杨宗仁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