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1/13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
· 德州德城区将基层治理力量拧成一股绳
· 天津西青检察将化解矛盾纠纷贯穿办案全过程
· 深圳东湖街道探索“1+9+N”联调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 绥化“三项机制”确保重大决策事项安全落地
· 国网高阳县供电公司优质高效服务用户
· 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 图片新闻

德州德城区将基层治理力量拧成一股绳

( 2024-01-1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李娜
□ 本报通讯员 张建华
  
  “对于非警务警情,流转只是起点,推动解决才是终点。”这是山东省德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德城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郑虎对协同高效处置非警务警情的认识。
  在对这一认识的实践中,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牵头建立多部门联动长效处置机制推进非警务警情的高效对接联动处置,通过“警格+网格+社会组织”的治理模式推动“警源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2023年全区有效报警量、接报违法犯罪警情数同比分别下降5.37%、2.95%。
高效对接联动处置非警务警情
  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按照“应分流尽分流”和“非必要不分流”的原则,推出非警务警情对接分流机制,高效对接联动处置非警务警情。
  梳理非警务事项归属,形成详细清单,是做好非警务警情分流的第一步。德城公安依法明晰权责,将非警务警情分为6种类型,进行分类流转。比如,针对涉水电气热等警情,通过12345平台将非警务警情及时流转至相应部门一并介入处置,最大限度化解社会风险。针对噪声、养犬等常见的民生类非警务警情,联合城管、环保等部门联合行动,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最大限度满足群众诉求。
  为了给高效分流提供机制保障,德城公安加强科技支撑,打通110报警服务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报警人“一键转接”“三方通话”等渠道,推动平台之间高效联通、非警务类事项闭环处置,实现警单与工单双向流转、闭环运转。
  此外,德城公安还牵头建立了多部门联动长效处置机制,城管、住建、市场监督等5个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职能部门24小时应急值守。在警营内部,加强民警对非警务警情处置流程的督导回访,注重对非警务警情交办流程和处置结果的“全链条”跟踪督办,建立通报曝光机制,每月定期通报、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据了解,2023年以来德城区已分流非警务警情5530起,同比上升11.6%。
建立警务共同体联勤工作站
  针对救援救助类警情较多的实际情况,德城公安联合蓝天救援协会、“红袖标”以及“红盐义警”、小区物业、企事业单位保卫部门等社会力量,建立了警务共同体联勤工作站,配齐专业装备,配强24小时值班联勤力量,构建专业协同、优势互补的联勤处置体系。
  “有了警务共同体的参与,可有效处置寻人、求助等警情,群众拨打110就能实现‘一键办理、多元共治’。”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副局长常秀环说。据了解,2023年以来,警务共同体联勤工作站共开展应急救援培训20余场次,执行溺水打捞任务30次、车辆救援35次,搜寻走失人员70余人次。
警格融于网格做细“警源治理”
  2023年11月15日,德城区一家烤鱼店老板与租户因房租等问题发生争吵。得知消息后,民警和网格员立即到店调解,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劝说,双方达成协议,握手言和。
  2022年以来,德城公安分局深度整合民警、网格员、社会组织等力量,推动164个警格融入694个网格,联合开展走访,提早发现、化解矛盾纠纷。“我们结合110接处警和日常信息采集等工作,全面收集摸排辖区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矛盾纠纷苗头,镇街、社区及派出所提前介入、联合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政委王强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德城区还建立“融冰”反家暴预警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平台和妇联“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的作用,认真梳理相关涉家暴案件,将可能存在家暴风险及矛盾多发的家庭列入预警名单,为其提供矛盾调解、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