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李 洁 王宇辉 “真没想到,法官能够一下子帮我解决两个难题。”近日,李某专门给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人民法院孟轲人民法庭庭长李红权打电话致谢。 李某是一起离婚案件的原告。起诉之初,原被告在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上均不让步,法官精心制作了调解方案,经过诉前、诉中调解,双方对立情绪缓解,但仍对一处已出租给案外人的房屋存在争议。为做到案结事了,法庭组织原告与案外人协商,将租赁关系转移至被告处,将纠纷隐患一并解决。 “此案是濮阳市两级法院全面践行能动司法,寻找矛盾纠纷妥善解决‘最大公约数’的缩影。”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尚学文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坚持将调解理念贯穿案件全过程,全力打造诉前、诉中、诉后全流程诉源治理体系,既抓前端、治未病,又抓末端、治已病,实现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多元解纷增添社会治理活力 “清丰县人民法院古城法庭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资源整合、职能互补,结案率保持在99%以上,案件调解率达47.92%,撤诉率18.75%。”濮阳中院立案一庭庭长冯利强说。 古城法庭设有“网格之家”,对接辖区的全部网格员,干警与网格员建立咨询快速回复机制,实时对棘手困惑问题提供法律咨询,指导网格员及时调处网格内发生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员、网格员调解成功的纠纷,需要进行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的,可申请法庭进行确认,大大提升了当事人对诉前调解的认可度。 同时,濮阳法院创新实施“3+3”民间借贷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即邀请金融调解员、商会加入人民调解平台,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体系,与“一站式”中小投资者绿色服务通道、法官“一对一”访企问需行动、提供网上投资问题“一揽子”法律服务深度融合,把“抓前端、治未病”落到实处。 “去年以来,我们与人社局、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住建局、卫健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完成点对点诉调对接,对接单位增至16家。人民调解平台共计委派诉前调解案件2.5万余件,诉前结案2.4万余件,调解成功1.4万件,调解成功率达55.5%。”冯利强指着手头的一组数据说,全市法院聚焦人民法庭职能定位,多措并举,将“诉调对接”的“调”再往前延伸,为人民群众提供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实质化解释放审判机制潜能 “李法官,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否则诉讼费和鉴定评估费这两项,我们就要多花500余万元。”当事人赵某边说边将写有“司法为民解纷争,法治护航兴营商”的锦旗,送到了濮阳中院法官李辉的手中。 “这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涉案标的高达8亿余元,争议焦点有15个,真没想到能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为濮阳法官点赞。”当事人的代理律师感慨道。 濮阳法院坚持边审理边调解的审判思路,全力推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对案件坚持“周通报、月讲评、季度推进、年度评比”制度,努力实现案结事了。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拧紧责任链条,避免程序空转,濮阳法院实行“市中院班子包联指导、审管办集中指导、业务庭条线指导、审监庭改发指导”四级质效监督模式,明确要求“首次发回重审提请专业法官会议讨论,两次以上发回重审提请审委会讨论”,把节约司法资源、减轻当事人诉累既成为客观要求,也成为内在自觉。 善意执行实现多赢效果 “这可都是我们的血汗钱,我们在外地打工,就是想赚了钱回家过年。”务工人员王某对濮阳县人民法院干警说。 原来,濮阳县某食品厂受多方因素影响,无法按时支付工人工资,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共涉及200余名工人近300万元的工资。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兑现权益不能僵化地一封了之。采取‘放水养鱼’的方式,尽可能维持企业的‘造血’功能,在法律框架内努力实现多赢才是最好的选择。”濮阳县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执行干警通过深入走访调查,积极与工人协商,为企业争取筹款时间,同时对其厂房、设备等资产采取“活封”措施,让查封财产保持运营价值,使其重新投入运营。截至目前,企业生产恢复正常,工人领到了第一批58万余元工资。 与此同时,针对恶意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濮阳法院扎实开展“豫剑执行”专项活动,公开执行局局长联系方式,加大对涉民生、涉金融债权等9类重点案件攻坚力度。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开展集中执行活动150余次,实际执行到位金额8.14亿元。

|
|
寻找矛盾纠纷妥善解决“最大公约数”
|
濮阳法院全力打造全流程诉源治理体系
|
|
|
( 2024-01-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李 洁 王宇辉 “真没想到,法官能够一下子帮我解决两个难题。”近日,李某专门给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人民法院孟轲人民法庭庭长李红权打电话致谢。 李某是一起离婚案件的原告。起诉之初,原被告在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上均不让步,法官精心制作了调解方案,经过诉前、诉中调解,双方对立情绪缓解,但仍对一处已出租给案外人的房屋存在争议。为做到案结事了,法庭组织原告与案外人协商,将租赁关系转移至被告处,将纠纷隐患一并解决。 “此案是濮阳市两级法院全面践行能动司法,寻找矛盾纠纷妥善解决‘最大公约数’的缩影。”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尚学文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坚持将调解理念贯穿案件全过程,全力打造诉前、诉中、诉后全流程诉源治理体系,既抓前端、治未病,又抓末端、治已病,实现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多元解纷增添社会治理活力 “清丰县人民法院古城法庭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资源整合、职能互补,结案率保持在99%以上,案件调解率达47.92%,撤诉率18.75%。”濮阳中院立案一庭庭长冯利强说。 古城法庭设有“网格之家”,对接辖区的全部网格员,干警与网格员建立咨询快速回复机制,实时对棘手困惑问题提供法律咨询,指导网格员及时调处网格内发生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员、网格员调解成功的纠纷,需要进行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的,可申请法庭进行确认,大大提升了当事人对诉前调解的认可度。 同时,濮阳法院创新实施“3+3”民间借贷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即邀请金融调解员、商会加入人民调解平台,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体系,与“一站式”中小投资者绿色服务通道、法官“一对一”访企问需行动、提供网上投资问题“一揽子”法律服务深度融合,把“抓前端、治未病”落到实处。 “去年以来,我们与人社局、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住建局、卫健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完成点对点诉调对接,对接单位增至16家。人民调解平台共计委派诉前调解案件2.5万余件,诉前结案2.4万余件,调解成功1.4万件,调解成功率达55.5%。”冯利强指着手头的一组数据说,全市法院聚焦人民法庭职能定位,多措并举,将“诉调对接”的“调”再往前延伸,为人民群众提供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实质化解释放审判机制潜能 “李法官,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否则诉讼费和鉴定评估费这两项,我们就要多花500余万元。”当事人赵某边说边将写有“司法为民解纷争,法治护航兴营商”的锦旗,送到了濮阳中院法官李辉的手中。 “这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涉案标的高达8亿余元,争议焦点有15个,真没想到能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为濮阳法官点赞。”当事人的代理律师感慨道。 濮阳法院坚持边审理边调解的审判思路,全力推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对案件坚持“周通报、月讲评、季度推进、年度评比”制度,努力实现案结事了。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拧紧责任链条,避免程序空转,濮阳法院实行“市中院班子包联指导、审管办集中指导、业务庭条线指导、审监庭改发指导”四级质效监督模式,明确要求“首次发回重审提请专业法官会议讨论,两次以上发回重审提请审委会讨论”,把节约司法资源、减轻当事人诉累既成为客观要求,也成为内在自觉。 善意执行实现多赢效果 “这可都是我们的血汗钱,我们在外地打工,就是想赚了钱回家过年。”务工人员王某对濮阳县人民法院干警说。 原来,濮阳县某食品厂受多方因素影响,无法按时支付工人工资,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共涉及200余名工人近300万元的工资。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兑现权益不能僵化地一封了之。采取‘放水养鱼’的方式,尽可能维持企业的‘造血’功能,在法律框架内努力实现多赢才是最好的选择。”濮阳县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执行干警通过深入走访调查,积极与工人协商,为企业争取筹款时间,同时对其厂房、设备等资产采取“活封”措施,让查封财产保持运营价值,使其重新投入运营。截至目前,企业生产恢复正常,工人领到了第一批58万余元工资。 与此同时,针对恶意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濮阳法院扎实开展“豫剑执行”专项活动,公开执行局局长联系方式,加大对涉民生、涉金融债权等9类重点案件攻坚力度。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开展集中执行活动150余次,实际执行到位金额8.14亿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