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身影
8 4/8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樊伟娟:创“狼人杀”情景游戏宣传反诈
· 徐仿敏:
创新推动刑侦技术服务实战
· 李颖:既做心理疏导也提供法律咨询
· 赵瑞琴:纠纷千头万绪调解有法有据

徐仿敏:
创新推动刑侦技术服务实战

( 2024-01-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①
  ②
图① 徐仿敏对新型毒品进行实验研究。
图② 徐仿敏对疑似剧毒鼠药进行提取。
李俊 摄  

□ 本报记者   罗莎莎
□ 本报通讯员 杨广益
  
  徐仿敏,江苏省江阴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他的战场是实验室,武器是检材、试剂、仪器、瓶罐,目标是破译毒物密码于无声处,让真凶现出原形。从警10多年来,徐仿敏检验鉴定无差错、零投诉,10多项小革新、微改造,入选2022年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多次获得省、市科技强警奖,获评无锡公安警营工匠等荣誉称号,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
  “碰到案子在手上没找到线索,我总是感到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徐仿敏对案件总有一种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让他甘于枯燥且耗时的技术岗位,甘于高负荷、连续作战的工作状态。
  2021年的小年夜,人们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庆氛围中,江阴某桃园发生了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死者呈现中毒特征,时间为餐后两小时左右。毒物从何而来?如果是通过食物摄入,那死亡时间就对应不上,侦查工作一时卡了壳。
  案情重大,徐仿敏主动请缨。围绕中毒原因,他根据现场提取的近百份检材的位置和可疑情况,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顺序进行检验。连续奋战数日,最终从死者喝过的剩余饮料中发现有毒物质,由此确认该非正常死亡案件是一起经过伪装的投毒谋杀案。
  多年来,徐仿敏先后参与各类案件检验两万余起,处理检材4万余份,做到了零差错和零投诉,为案件定性、破案及诉讼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科学证据,发挥了刑事技术工作在侦查破案中的重要作用。
  2023年,一项首次由县级公安机关主持制定的关于公共安全行业的全国性标准颁布实施,为全国公安机关研判鱼类死亡是否与人为投毒有关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该项标准的制定者就是徐仿敏团队。为了这一天,徐仿敏整整坚持了10年。
  2012年,某养殖户养殖的鱼类大量死亡,由于当时国内缺乏相应的标准方法,无法判断是否系人为投毒所致。面对养殖户呼天抢地的痛哭,徐仿敏陷入深深的内疚和思考中,自己也是农民的孩子,对农民的艰辛感同身受。
  “若能有技术可以分析鱼塘水中毒物,群众的权益就能得到保护。”自那时起,徐仿敏与同事利用业余时间专门针对此类案(事)件中相关毒物的提取检验技术展开研究,每天都记录着不同种类毒物在水中的变化。他们边研究边总结边实践,不断趋于成熟、系统的理论成果在业内引起关注。2019年,该项目研究成果获公安部公安科技成果推广引导计划项目立项,在全国公安机关推广使用,有效填补了国内空白。
  作为无锡公安唯一的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徐仿敏善钻研、敏观察、勇攻关的特质让同行印象很深。“刑事技术要一切服务实战,用创新推动实战。”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近年来,他负责参与完成各类刑技创新项目6项,江阴市公安局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检验室日常工作十分忙碌,食物中毒事件、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腐尸体内物质检测等都需要一件件处理,但徐仿敏总是挤出时间潜心钻研,用创新推动刑侦实战。
  2018年11月,徐仿敏受理了一起制造、贩卖“小树枝”新型毒品的案件。不法分子通过对毒品结构进行修饰,使之变为一种具有迷惑性的新型物质。在查阅文献资料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检验方案,徐仿敏成功检出最新列管的新型毒品,该案也成为江苏省首例贩卖新型毒品“小树枝”被判刑案件。此后,他对新型毒品加深研究,在2023年全国公安系统毒品分析技能大考核中斩获一、二等奖。
  毒物提取时需使用有毒有害试剂,人工操作耗时费力,自动设备价格昂贵。大量的刑侦实践让徐仿敏切实感受到当前刑技鉴定中的痛点难点,他依托江阴市公安局理化实验室牵头成立项目组,攻关毒物高效提取技术,提质毒物提取自动化设备,实现生物样品中毒物提取的高通量、自动化,极大提升了毒物检材检验效率和准确率。
  2023年8月22日,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实用警用装备赛项决赛开赛,以徐仿敏为主的无锡公安代表队带去了毒物高效提取技术项目,以全场最高分勇夺一等奖。
  创新无止境,奋斗不停步。徐仿敏团队先后在国内外重要技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3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强警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