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11月29日,上海市第35届宪法宣传周正式启动,将聚焦“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主题持续开展近500场精彩纷呈的沉浸式主题活动。 “今年的宪法宣传周恰逢‘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年,我们秉持‘把法律交给人民’的普法立场,让宪法这部根本大法走进城市肌理和人民生活,让人民群众成为最积极的参与者、宣传者和共享者,共同营造‘宪法满申城、法治润申城’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法治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的融合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法治上海贡献普法力量。”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刘言浩说。 倾听人民声音 “三无企业”清算难、小微企业破产退出渠道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待深化……在第七届上海市企业法务技能大赛上,参赛者们提出了诸多企业发展“真难题”。 作为本届宪法宣传周的主场活动,上海市企业法务技能大赛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悉,今年一改以往赛事规则,采取“提出问题,共商对策”的方式搭建政企沟通平台,155家在沪央企、国企、民企和外企通过大赛实现与上海市政府各委办局的直接对话。 “大赛以问题为导向,让政府倾听企业声音,着力解决重大行政决策与经营主体需求之间‘两张皮’的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副会长金鸣说。 据了解,倾听人民声音、回应法治需求正是上海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从35年前创设“上海宪法宣传周”到2022年启动首届“上海法治文化节”,再到“八五”普法期间先后创新“红色普法”“融合普法”“三式普法”等上海模式新集群,无不从受众需求出发推动普法供给侧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正是在“把法律交给人民”的普法初心使命引领下,今年的宪法宣传周,上海市总工会面对快递小哥、城市保姆等新业态推出“尊法守法 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上海市残联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法律需求开展“共享法治、爱满申城”宪法主题宣传活动;上海市教育部门面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多样需求举办法治进校园精品课程征集大赛,并配套开展大学生法治文化艺术节展演活动。 发动群众参与 寻找最美法治楼组长、最美法治家长、最美“法律明白人”、最美“法治带头人”和最美普法志愿者……近日,黄浦区司法局开展法治建设“五个最美”评选活动,是本届宪法宣传周最亮丽的主题活动之一。 “宪法宣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通过积极发动人民群众成为宪法宣传最主要的力量,全面推进‘五个最美’法律人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法治鲶鱼’,为基层依法治理注入全新的动力和活力。”黄浦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忠说。 “多方动员,群众参与”是今年上海宪法宣传周另一个显著特征。据了解,本届宪法宣传周采用“主场活动+主题日活动”方式全面铺开,并全面创新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更好地推进宪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和进网络。 诸如“宪法进公共空间”“宪法进军营”“宪法晨读”“宪法伴我们成长”歌曲传唱、“我与宪法”主题演讲、法治辩论赛等一系列活动将陆续开展,而作为上海唯一入选全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的南京东路街道则开展了亲临互动式法治实践打卡活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短短一周内开展近500场宪法主题活动将形成极大的集束效应,让宪法之光闪耀浦江两岸,其强大的传播力、辐射力和浸润力势必推动宪法宣传效能大幅提升。”上海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张婷婷说。 积蓄浸润之势 透过小小邮票可追溯红色法治故事、手持法治文化地图可饱览红色资源遗址、观赏原创戏剧可走进红色历史画卷,这些红色法治文化活动为本届宪法宣传周增添了别样的风景。 据统计,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仅五四运动到上海解放这段时期的各类红色资源就有612处。2021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红色普法”概念,构建了包括挖掘故事、创作作品、建设阵地、传承精神在内的红色普法“四部曲”工作机制。 本届宪法宣传周将一以贯之地推动“红色普法”,进一步挖掘红色法治基因、创作红色普法作品、建设红色法治阵地。据悉,截至目前,上海已建成全国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6个、市级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品牌阵地和活动100多家(个)和其他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基地2000多家,形成了一批以《辅德里》《立场》等为代表的优秀法治文化精品。 诸如上海市宪法教育馆、上海市国家安全教育馆、国歌展示馆、嘉定法宝体验中心、愚园路法治文化街等一大批红色法治文化阵地在本届宪法宣传周将再次成为热点,成为红色普法打卡地。 “上海市宪法宣传周已过‘而立’之年,宪法法治精神已然深入人心,法治成为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下一步,我们将以宪法宣传周为契机,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守法普法积极性,不断凸显法治宣传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刘言浩说。
|
上海第35届宪法宣传周启动
|
近500场沉浸式活动推动“宪法满申城”
|
|
|
|
( 2023-11-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11月29日,上海市第35届宪法宣传周正式启动,将聚焦“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主题持续开展近500场精彩纷呈的沉浸式主题活动。 “今年的宪法宣传周恰逢‘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年,我们秉持‘把法律交给人民’的普法立场,让宪法这部根本大法走进城市肌理和人民生活,让人民群众成为最积极的参与者、宣传者和共享者,共同营造‘宪法满申城、法治润申城’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法治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的融合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法治上海贡献普法力量。”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刘言浩说。 倾听人民声音 “三无企业”清算难、小微企业破产退出渠道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待深化……在第七届上海市企业法务技能大赛上,参赛者们提出了诸多企业发展“真难题”。 作为本届宪法宣传周的主场活动,上海市企业法务技能大赛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悉,今年一改以往赛事规则,采取“提出问题,共商对策”的方式搭建政企沟通平台,155家在沪央企、国企、民企和外企通过大赛实现与上海市政府各委办局的直接对话。 “大赛以问题为导向,让政府倾听企业声音,着力解决重大行政决策与经营主体需求之间‘两张皮’的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副会长金鸣说。 据了解,倾听人民声音、回应法治需求正是上海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从35年前创设“上海宪法宣传周”到2022年启动首届“上海法治文化节”,再到“八五”普法期间先后创新“红色普法”“融合普法”“三式普法”等上海模式新集群,无不从受众需求出发推动普法供给侧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正是在“把法律交给人民”的普法初心使命引领下,今年的宪法宣传周,上海市总工会面对快递小哥、城市保姆等新业态推出“尊法守法 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上海市残联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法律需求开展“共享法治、爱满申城”宪法主题宣传活动;上海市教育部门面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多样需求举办法治进校园精品课程征集大赛,并配套开展大学生法治文化艺术节展演活动。 发动群众参与 寻找最美法治楼组长、最美法治家长、最美“法律明白人”、最美“法治带头人”和最美普法志愿者……近日,黄浦区司法局开展法治建设“五个最美”评选活动,是本届宪法宣传周最亮丽的主题活动之一。 “宪法宣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通过积极发动人民群众成为宪法宣传最主要的力量,全面推进‘五个最美’法律人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法治鲶鱼’,为基层依法治理注入全新的动力和活力。”黄浦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忠说。 “多方动员,群众参与”是今年上海宪法宣传周另一个显著特征。据了解,本届宪法宣传周采用“主场活动+主题日活动”方式全面铺开,并全面创新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更好地推进宪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和进网络。 诸如“宪法进公共空间”“宪法进军营”“宪法晨读”“宪法伴我们成长”歌曲传唱、“我与宪法”主题演讲、法治辩论赛等一系列活动将陆续开展,而作为上海唯一入选全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的南京东路街道则开展了亲临互动式法治实践打卡活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短短一周内开展近500场宪法主题活动将形成极大的集束效应,让宪法之光闪耀浦江两岸,其强大的传播力、辐射力和浸润力势必推动宪法宣传效能大幅提升。”上海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张婷婷说。 积蓄浸润之势 透过小小邮票可追溯红色法治故事、手持法治文化地图可饱览红色资源遗址、观赏原创戏剧可走进红色历史画卷,这些红色法治文化活动为本届宪法宣传周增添了别样的风景。 据统计,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仅五四运动到上海解放这段时期的各类红色资源就有612处。2021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红色普法”概念,构建了包括挖掘故事、创作作品、建设阵地、传承精神在内的红色普法“四部曲”工作机制。 本届宪法宣传周将一以贯之地推动“红色普法”,进一步挖掘红色法治基因、创作红色普法作品、建设红色法治阵地。据悉,截至目前,上海已建成全国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6个、市级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品牌阵地和活动100多家(个)和其他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基地2000多家,形成了一批以《辅德里》《立场》等为代表的优秀法治文化精品。 诸如上海市宪法教育馆、上海市国家安全教育馆、国歌展示馆、嘉定法宝体验中心、愚园路法治文化街等一大批红色法治文化阵地在本届宪法宣传周将再次成为热点,成为红色普法打卡地。 “上海市宪法宣传周已过‘而立’之年,宪法法治精神已然深入人心,法治成为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下一步,我们将以宪法宣传周为契机,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守法普法积极性,不断凸显法治宣传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刘言浩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