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法治
|
|
□ 本报记者 万静
处于长江之滨的著名江城——安徽省芜湖市依山傍水、襟江带湖,素有半城山半城水的美誉。近年来,为提高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芜湖市城市管理局以“微改造精提升——建设口袋公园”破题,以聚焦市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掘城市“金角银边”,打造具有芜湖特色的“芜小园”口袋公园品牌,赢得了各方赞誉。 小绿地呈现大景观 “口袋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占地面积少、规模较小的公园,一般利用城市“边角料”空间进行改造绿化,在方寸之间,为居民建造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绿色幸福空间。 2021年9月,芜湖《关于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促进人民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出炉,其中提到:推进园林绿化增量提质,新建一批城市“口袋公园”、绿道、绿雕、街头游园,打造园林绿化精品示范工程,彩化城市开放空间体系,打造“15分钟绿色生活圈”。随后芜湖市立足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空间布局,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闲置土地、道路节点、街头转角和现有绿地,以“见缝插绿”的原则开展植绿、增绿、护绿、补绿,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 芜湖市给市内所有经过改造的“口袋公园”起了一个非常婉约清新的名字“芜小园”。 据介绍,2022年芜湖市共选址建设“芜小园·口袋公园”50处,新建、提升绿化面积26.89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工39个,新建、提升绿化面积20.5万平方米,尚有11个正在推进中。通过“芜小园·口袋公园”建设,芜湖市成功消灭城市公园服务半径覆盖死角,打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15分钟休闲生活圈。 建成后的“口袋公园”与周边综合性公园相互补充、互为点缀,是绿地系统和城市风景中“小而精”的重要节点,城市公园布局也由此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复合型绿色生态网络。 小花园托起大生态 走在芜湖市干净整洁的大街上,一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边是精巧秀美的袖珍式“口袋公园”。紧邻芜湖市第十二中学的“芜小园·晨曦园”总面积约1600平方米,此前绿化品质较低,只有一些稀稀疏疏的树木和草地。改造后的“口袋公园”开辟了园路,布设了风雨廊架和休闲椅。焕然一新的面貌受到不少人喜爱。 秉持城市公园景观归根结底是为人服务的理念,在“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芜湖市城市管理局善做减法,勤做乘法,最大程度吸引人与自然环境亲近交互,充分发挥“口袋公园”生态属性。在对原有绿地提升改造时,在保护原有生态景观的基础上,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增设游园步道,让市民群众真正能走进绿地、观赏自然。 如“芜小园·来凤园”在建设过程中围绕园内大树进行景观布置,通过精准勘测和精巧设计,布置树池座椅,增植樱花、海棠等中层乔木,打造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模式,实现人在林中坐、眼前尽是景。在对街头转角闲置地块进行打造时,优先选用各类乡土观花、观叶植物破硬植绿,通过人工造景打造可观、可看、可赏、可亲的城市风景角和生态微循环。 小口袋聚焦大民生 芜湖市秉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结合群众实际需求,按照“一园一策”推动游园绿地由单一的绿化功能向景观、文化、休憩、生态、康体等复合功能转变升级,突出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属性。 如“芜小园·锦绣园”位于住宅小区周边,主要服务人群为老年人和儿童,在方案设计时就通过街道、社区及公共媒体征集市民意见,在原有绿化分隔的基础上,单独设置了儿童活动区和老年健身场地,着力于提升“口袋公园”的功能性、实用性和服务性,为群众创造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据了解,芜湖市的每一个“口袋公园”在建设之前都会公布建设计划,线上征集市民关于“口袋公园”选址、命名和设计方案的建议,就公园的功能和特色征求民意。同时,还会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确保建设成果为民惠民。根据市民需求,芜湖在“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大多会增设体育健身器材和便民服务设施,推动游园绿地由单一的绿化功能向景观、文化、休憩、生态、康体等复合功能转变升级,突出城市公共空间的服务功能和人文属性。此外,为降低公园后期养护成本,提高植被成活率,香樟、乌桕、水杉等芜湖本土树种也成了“口袋公园”里的“常客”。
|
推门见绿的“方寸之美”
|
安徽芜湖大力推进城市“口袋公园”建设
|
|
|
|
( 2023-09-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经济法治 |
|
□ 本报记者 万静
处于长江之滨的著名江城——安徽省芜湖市依山傍水、襟江带湖,素有半城山半城水的美誉。近年来,为提高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芜湖市城市管理局以“微改造精提升——建设口袋公园”破题,以聚焦市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掘城市“金角银边”,打造具有芜湖特色的“芜小园”口袋公园品牌,赢得了各方赞誉。 小绿地呈现大景观 “口袋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占地面积少、规模较小的公园,一般利用城市“边角料”空间进行改造绿化,在方寸之间,为居民建造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绿色幸福空间。 2021年9月,芜湖《关于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促进人民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出炉,其中提到:推进园林绿化增量提质,新建一批城市“口袋公园”、绿道、绿雕、街头游园,打造园林绿化精品示范工程,彩化城市开放空间体系,打造“15分钟绿色生活圈”。随后芜湖市立足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空间布局,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闲置土地、道路节点、街头转角和现有绿地,以“见缝插绿”的原则开展植绿、增绿、护绿、补绿,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 芜湖市给市内所有经过改造的“口袋公园”起了一个非常婉约清新的名字“芜小园”。 据介绍,2022年芜湖市共选址建设“芜小园·口袋公园”50处,新建、提升绿化面积26.89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工39个,新建、提升绿化面积20.5万平方米,尚有11个正在推进中。通过“芜小园·口袋公园”建设,芜湖市成功消灭城市公园服务半径覆盖死角,打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15分钟休闲生活圈。 建成后的“口袋公园”与周边综合性公园相互补充、互为点缀,是绿地系统和城市风景中“小而精”的重要节点,城市公园布局也由此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复合型绿色生态网络。 小花园托起大生态 走在芜湖市干净整洁的大街上,一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边是精巧秀美的袖珍式“口袋公园”。紧邻芜湖市第十二中学的“芜小园·晨曦园”总面积约1600平方米,此前绿化品质较低,只有一些稀稀疏疏的树木和草地。改造后的“口袋公园”开辟了园路,布设了风雨廊架和休闲椅。焕然一新的面貌受到不少人喜爱。 秉持城市公园景观归根结底是为人服务的理念,在“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芜湖市城市管理局善做减法,勤做乘法,最大程度吸引人与自然环境亲近交互,充分发挥“口袋公园”生态属性。在对原有绿地提升改造时,在保护原有生态景观的基础上,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增设游园步道,让市民群众真正能走进绿地、观赏自然。 如“芜小园·来凤园”在建设过程中围绕园内大树进行景观布置,通过精准勘测和精巧设计,布置树池座椅,增植樱花、海棠等中层乔木,打造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模式,实现人在林中坐、眼前尽是景。在对街头转角闲置地块进行打造时,优先选用各类乡土观花、观叶植物破硬植绿,通过人工造景打造可观、可看、可赏、可亲的城市风景角和生态微循环。 小口袋聚焦大民生 芜湖市秉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结合群众实际需求,按照“一园一策”推动游园绿地由单一的绿化功能向景观、文化、休憩、生态、康体等复合功能转变升级,突出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属性。 如“芜小园·锦绣园”位于住宅小区周边,主要服务人群为老年人和儿童,在方案设计时就通过街道、社区及公共媒体征集市民意见,在原有绿化分隔的基础上,单独设置了儿童活动区和老年健身场地,着力于提升“口袋公园”的功能性、实用性和服务性,为群众创造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据了解,芜湖市的每一个“口袋公园”在建设之前都会公布建设计划,线上征集市民关于“口袋公园”选址、命名和设计方案的建议,就公园的功能和特色征求民意。同时,还会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确保建设成果为民惠民。根据市民需求,芜湖在“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大多会增设体育健身器材和便民服务设施,推动游园绿地由单一的绿化功能向景观、文化、休憩、生态、康体等复合功能转变升级,突出城市公共空间的服务功能和人文属性。此外,为降低公园后期养护成本,提高植被成活率,香樟、乌桕、水杉等芜湖本土树种也成了“口袋公园”里的“常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