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政府
|
|
□ 本报记者 刘欢 刘志月 一曲龙船调,悠悠峡江情。 作为龙船调的故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境内长期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等11个民族。 近年来,利川市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力求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信访态势持续向上向好。 及时化解 7月,村里受损的道路修复一新。群众对政府3个月内兑现承诺,频频点赞。 4月28日,恩施州委常委、利川市委书记刘智勇在市信访局接访时,群众代表反映该市东城街道某行政村道路损坏亟待修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出行。 接访后,刘智勇要求相关单位加快修复进度,务必在3个月内完成施工,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影响百姓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放在心上,解决在实处,化解在一线,真心诚意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刘智勇说。 利川市政府共投资300余万元,按期完成了道路修复工作,该信访事项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近年来,利川市扎实开展领导值班接访、带案下访、书记陪访,多渠道公开市乡两级领导接访日程,每天安排一名副县级领导到市信访局坐班接访,重要时段安排一名党政领导。 利川市信访局结合领导分管领域、联系乡镇,提前谋划接访、下访事项,制定接访日工作清单,对领导接访研究决定事项建立台账,跟踪化解。重大初信初访事项,由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直接签批交办,组建专班,跟踪问效。 今年以来,利川市副县级以上领导接访、下访、约访群众154批327人次,签批交办176件,推动信访事项化解145件,包保化解178件信访积案、重复信访事项,着力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 利川市还严格落实综治中心“1+4+N”平台会商研判,即以乡镇综治中心为主导,乡镇派出所、法庭、司法所、信访办等4个单位参与,涉及的相关单位配合,通过提前摸排、介入、化解,避免矛盾纠纷上升为信访问题。 联合化解 27年前,在村里买了一处宅基地,多年后返乡,却发现宅基地被侵占并修建了房屋。利川市东城街道魏老汉提起诉讼,却一直没得到“理想”结果,走上信访之路“讨要说法”。 利川市将魏老汉信访问题作为排查出的重大信访矛盾纠纷纳入市长包案化解,分管市委副书记每周调度推进,组建东城街道为牵头单位,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并依托市信访局法律顾问团、市矛调中心联合调解委、心理疏导室等多元化解平台,组建调查核实、联络协调、调解疏导、法律服务4个工作组。 工作专班历时6个月调查还原历史,8次接访、下访信访人,3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次提供心理疏导服务,11次组织调解,最终让魏老汉签了息诉罢访协议。 据了解,利川市信访积案采取“1+1+N”模式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即一名市领导挂帅、一个职能部门牵头、多个职能部门配合,化解情况实行日排位、周调度。 利川市建设市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把信访与行政复议、法律服务、矛盾调解、仲裁等统筹,对群众诉求一揽子受理、一站式解决。 利川市健全矛盾纠纷层级调处机制,现已建立道路交通、医患纠纷等7个“三方联调中心”和602个调解委员会,组建“钟大姐工作室”“乡贤”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形成矛盾纠纷市内解决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现如今,利川市所有乡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律师三进”工作深入推进,律师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化解社会矛盾等基层治理的作用凸显。 今年,上级交办利川市信访积案80件,全部纳入市领导包案化解,目前已全部汇报化解,总体化解率为100%。 源头化解 如何从根源上化解矛盾纠纷? 利川市探索建立“小院说事+信访”治理平台,引导群众通过“小院说事”平台主动说事、集体议事、相互评事、协调理事,让群众有处说、有话说,由“观众”变“主角”。 “五老人员”“村贤社贤”、退休干部等担任议事长积极参与“说事”,充分发挥懂政策、懂法律、明事理、有威信的调解优势,有效化解邻里信访矛盾纠纷。 截至目前,利川市开展“小院说事”共计680场(次),化解急难愁盼问题871个,化解信访矛盾纠纷1500余件,有效解决了一批遗留时间长、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数据显示,利川市现建“小院说事”示范院落145个,设立“小院说事点”1200余个。 利川市向社会公布党政负责人接访日程,干部与群众同围一张桌子“零距离”沟通交流,每年利川全市上下党政领导干部接访群众近2000余人次,全市初信初访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达100%,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妥善、有效解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社会保障、教育卫生、道路交通、公共安全等民生事业落地见效,真正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基层信访矛盾从源头上减少,让社会治理根基扎实。”利川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谢世鸿说。
|
群众“怨什么”就“解什么”
|
湖北利川源头化解信访问题推进社会治理
|
|
|
|
( 2023-09-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
□ 本报记者 刘欢 刘志月 一曲龙船调,悠悠峡江情。 作为龙船调的故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境内长期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等11个民族。 近年来,利川市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力求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信访态势持续向上向好。 及时化解 7月,村里受损的道路修复一新。群众对政府3个月内兑现承诺,频频点赞。 4月28日,恩施州委常委、利川市委书记刘智勇在市信访局接访时,群众代表反映该市东城街道某行政村道路损坏亟待修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出行。 接访后,刘智勇要求相关单位加快修复进度,务必在3个月内完成施工,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影响百姓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放在心上,解决在实处,化解在一线,真心诚意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刘智勇说。 利川市政府共投资300余万元,按期完成了道路修复工作,该信访事项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近年来,利川市扎实开展领导值班接访、带案下访、书记陪访,多渠道公开市乡两级领导接访日程,每天安排一名副县级领导到市信访局坐班接访,重要时段安排一名党政领导。 利川市信访局结合领导分管领域、联系乡镇,提前谋划接访、下访事项,制定接访日工作清单,对领导接访研究决定事项建立台账,跟踪化解。重大初信初访事项,由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直接签批交办,组建专班,跟踪问效。 今年以来,利川市副县级以上领导接访、下访、约访群众154批327人次,签批交办176件,推动信访事项化解145件,包保化解178件信访积案、重复信访事项,着力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 利川市还严格落实综治中心“1+4+N”平台会商研判,即以乡镇综治中心为主导,乡镇派出所、法庭、司法所、信访办等4个单位参与,涉及的相关单位配合,通过提前摸排、介入、化解,避免矛盾纠纷上升为信访问题。 联合化解 27年前,在村里买了一处宅基地,多年后返乡,却发现宅基地被侵占并修建了房屋。利川市东城街道魏老汉提起诉讼,却一直没得到“理想”结果,走上信访之路“讨要说法”。 利川市将魏老汉信访问题作为排查出的重大信访矛盾纠纷纳入市长包案化解,分管市委副书记每周调度推进,组建东城街道为牵头单位,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并依托市信访局法律顾问团、市矛调中心联合调解委、心理疏导室等多元化解平台,组建调查核实、联络协调、调解疏导、法律服务4个工作组。 工作专班历时6个月调查还原历史,8次接访、下访信访人,3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次提供心理疏导服务,11次组织调解,最终让魏老汉签了息诉罢访协议。 据了解,利川市信访积案采取“1+1+N”模式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即一名市领导挂帅、一个职能部门牵头、多个职能部门配合,化解情况实行日排位、周调度。 利川市建设市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把信访与行政复议、法律服务、矛盾调解、仲裁等统筹,对群众诉求一揽子受理、一站式解决。 利川市健全矛盾纠纷层级调处机制,现已建立道路交通、医患纠纷等7个“三方联调中心”和602个调解委员会,组建“钟大姐工作室”“乡贤”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形成矛盾纠纷市内解决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现如今,利川市所有乡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律师三进”工作深入推进,律师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化解社会矛盾等基层治理的作用凸显。 今年,上级交办利川市信访积案80件,全部纳入市领导包案化解,目前已全部汇报化解,总体化解率为100%。 源头化解 如何从根源上化解矛盾纠纷? 利川市探索建立“小院说事+信访”治理平台,引导群众通过“小院说事”平台主动说事、集体议事、相互评事、协调理事,让群众有处说、有话说,由“观众”变“主角”。 “五老人员”“村贤社贤”、退休干部等担任议事长积极参与“说事”,充分发挥懂政策、懂法律、明事理、有威信的调解优势,有效化解邻里信访矛盾纠纷。 截至目前,利川市开展“小院说事”共计680场(次),化解急难愁盼问题871个,化解信访矛盾纠纷1500余件,有效解决了一批遗留时间长、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数据显示,利川市现建“小院说事”示范院落145个,设立“小院说事点”1200余个。 利川市向社会公布党政负责人接访日程,干部与群众同围一张桌子“零距离”沟通交流,每年利川全市上下党政领导干部接访群众近2000余人次,全市初信初访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达100%,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妥善、有效解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社会保障、教育卫生、道路交通、公共安全等民生事业落地见效,真正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基层信访矛盾从源头上减少,让社会治理根基扎实。”利川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谢世鸿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