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政府
|
|
□ 本报记者 马利民 《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一年多来,四川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条例》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强化“事要解决”,着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力推动新时代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高位推动” 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大格局 四川省在着力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上狠抓落实。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条例》学习贯彻工作,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分析研判形势,系统谋划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弘扬“浦江经验”,主动下访接访、阅批重要来信、化解信访积案难案,示范带动各级领导干部下沉一线接访群众。省委高规格设置省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由5位省级领导担任召集人,市、县、乡全面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大格局。 同时,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四川推动将《条例》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和督查工作机制,研究解决一批政策性、群体性信访突出问题。 走实“群众路线” 线上线下畅通诉求表达渠道 《条例》实施以来,四川省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人民信访为人民”理念,不断完善信访工作体制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四川省信访局建立完善案件甄别、转办交办、责任分解、协同办理、跟踪反馈等机制,打造全链条、闭环式办理模式,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及时向广大群众传递好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推动建立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访前调查准备+访中会商研究+访后限期办结”工作闭环,全面推行市级领导包县(市、区)、县级领导包乡到村、乡镇干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等机制。 线下,四川省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开展走访下访活动;线上,四川开好网上信访“直通车”,创新特殊类网上投诉事项处理办法和网上投诉事项领导干部阅办包案办法,搭建“掌上”信访平台,推行接诉即办,方便群众足不出户反映诉求。 此外,四川还加快建好信件办理“快行道”,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当天即转“马上办”,对重点信访事项及时回复“限时办”,对群众重点来信发函提醒“盯着办”。探索建立初信初访提质增效办法,信访案件平均办理时间从23天缩短到15天。 发力“事要解决” 维护群众权益更加高质高效 四川省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强化源头治理、攻坚积案难案、夯实基层基础,以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信访担当,不断助推群众满意率和幸福感双提升。 四川省主动把信访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推动将信访工作与社会矛盾综合调处化解机制相融合,织密一张以风险预警为导向的基层信访“防护网”。各地各部门坚持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建立市(州)每季度、县(市、区)每月、乡镇(街道)每旬排查制度,开展滚动式、梳篦式排查。坚持定期研判信访形势,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和时效性的意见建议。 省委把推动信访突出问题解决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集中梳理交办五大领域上百件信访突出问题,梳理交办2000余件重点案件。各级各部门常态化开展治重化积专项行动,普遍建立通报、约谈、追责等制度,采取一案双交、督查督办等措施,创新提级办理、分级听证、多元化解、三方评议等办法,推动一大批群众信访多年、反映强烈的矛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四川还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信访问题专项治理,有效推动重点领域信访问题妥善化解。两年来,四川省连续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26个,大大提高矛盾纠纷化解实效,切实将群众诉求解决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风险隐患消除在基层、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推动“依法治访” 信访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条例》实施一年多来,四川省各级各部门常态化开展《条例》学习宣传活动,持续在“学”和“用”上发力,坚持“学习培训制度化、宣传教育广泛化、重点整治常态化”。 省委、省政府将《条例》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导入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平台。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将其作为会前学法内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将其作为党性教育内容纳入教学培训,作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在职在岗人员定期学习培训的必学内容。举办全省信访系统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干部职工1.7万余人。 四川省信访局及时修订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的相关规程,明确严格按照分流程序依法处理信访案件。严格落实诉访分离制度,与政法部门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定期移送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今年以来,依法分类处理信访件、移送涉法涉诉案件分别占信访总量的99.5%、14.2%。省委政法委、公安厅、省检察院、省法院、司法厅、省信访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依法规范信访行为的工作指引,按照“三到位一处理”要求,推动建立信访法治良序。
|
创新工作机制 畅通信访渠道
|
四川推动新时代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
|
|
|
|
( 2023-09-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
□ 本报记者 马利民 《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一年多来,四川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条例》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强化“事要解决”,着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力推动新时代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高位推动” 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大格局 四川省在着力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上狠抓落实。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条例》学习贯彻工作,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分析研判形势,系统谋划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弘扬“浦江经验”,主动下访接访、阅批重要来信、化解信访积案难案,示范带动各级领导干部下沉一线接访群众。省委高规格设置省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由5位省级领导担任召集人,市、县、乡全面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大格局。 同时,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四川推动将《条例》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和督查工作机制,研究解决一批政策性、群体性信访突出问题。 走实“群众路线” 线上线下畅通诉求表达渠道 《条例》实施以来,四川省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人民信访为人民”理念,不断完善信访工作体制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四川省信访局建立完善案件甄别、转办交办、责任分解、协同办理、跟踪反馈等机制,打造全链条、闭环式办理模式,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及时向广大群众传递好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推动建立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访前调查准备+访中会商研究+访后限期办结”工作闭环,全面推行市级领导包县(市、区)、县级领导包乡到村、乡镇干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等机制。 线下,四川省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开展走访下访活动;线上,四川开好网上信访“直通车”,创新特殊类网上投诉事项处理办法和网上投诉事项领导干部阅办包案办法,搭建“掌上”信访平台,推行接诉即办,方便群众足不出户反映诉求。 此外,四川还加快建好信件办理“快行道”,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当天即转“马上办”,对重点信访事项及时回复“限时办”,对群众重点来信发函提醒“盯着办”。探索建立初信初访提质增效办法,信访案件平均办理时间从23天缩短到15天。 发力“事要解决” 维护群众权益更加高质高效 四川省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强化源头治理、攻坚积案难案、夯实基层基础,以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信访担当,不断助推群众满意率和幸福感双提升。 四川省主动把信访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推动将信访工作与社会矛盾综合调处化解机制相融合,织密一张以风险预警为导向的基层信访“防护网”。各地各部门坚持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建立市(州)每季度、县(市、区)每月、乡镇(街道)每旬排查制度,开展滚动式、梳篦式排查。坚持定期研判信访形势,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和时效性的意见建议。 省委把推动信访突出问题解决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集中梳理交办五大领域上百件信访突出问题,梳理交办2000余件重点案件。各级各部门常态化开展治重化积专项行动,普遍建立通报、约谈、追责等制度,采取一案双交、督查督办等措施,创新提级办理、分级听证、多元化解、三方评议等办法,推动一大批群众信访多年、反映强烈的矛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四川还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信访问题专项治理,有效推动重点领域信访问题妥善化解。两年来,四川省连续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26个,大大提高矛盾纠纷化解实效,切实将群众诉求解决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风险隐患消除在基层、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推动“依法治访” 信访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条例》实施一年多来,四川省各级各部门常态化开展《条例》学习宣传活动,持续在“学”和“用”上发力,坚持“学习培训制度化、宣传教育广泛化、重点整治常态化”。 省委、省政府将《条例》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导入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平台。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将其作为会前学法内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将其作为党性教育内容纳入教学培训,作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在职在岗人员定期学习培训的必学内容。举办全省信访系统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干部职工1.7万余人。 四川省信访局及时修订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的相关规程,明确严格按照分流程序依法处理信访案件。严格落实诉访分离制度,与政法部门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定期移送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今年以来,依法分类处理信访件、移送涉法涉诉案件分别占信访总量的99.5%、14.2%。省委政法委、公安厅、省检察院、省法院、司法厅、省信访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依法规范信访行为的工作指引,按照“三到位一处理”要求,推动建立信访法治良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