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
|
|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张继华 今年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两级法院加大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力度,拓展诉讼服务功能,优化诉讼服务措施,创新诉讼服务机制,从细节抓起、从点滴做起,立足诉讼服务“小窗口”,实现司法为民“大服务”,努力打造职工群众满意的诉讼服务中心。 改造服务场所 “法院的服务真是周到!进门就有人引导,每个环节都很顺畅,一会儿就把问题解决了……”在导诉员的帮助下,当事人王某在哈密垦区人民法院不到半天就完成立案,并进行了诉前调解。 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中,十三师两级法院坚持把最好的场所、最优质的服务提供给群众,推进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采用开放式、窗口式综合服务大厅,设立案登记、申诉审查、信访接待、查询咨询四个服务窗口,融合材料收转、排期送达、诉前调解、判后答疑等八大功能,整合场地资源,在原有立案大厅基础上,建立了诉前调解室、速裁组等,实现了“一站式”诉讼服务和“一站式”多元解纷,让当事人“走进一个厅,事务全办清”。 创新便民举措 “法官,我们7个人很想找银行协商,但是除了周末很难凑齐,怎么办?”借款人葛某主动打电话给法院。“那就约到周末开庭”,法官毫不犹豫地回答。近日,十三师中级人民法院在周末开庭审理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上诉案件,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调解协议。 为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十三师两级法院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司法为民理念融入诉讼服务中,创新开展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一是文明服务“五个一”,即一个笑脸、一句问候、一杯热水、一把椅子、一次性告知。二是电话预约立案,积极提供立案咨询服务,让当事人少跑路、快立案,减少诉累,提高当日立案率。三是开通绿色通道,设立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绿色通道,设立优化营商环境中小企业绿色通道,积极回应不同群体司法需求。四是八小时外诉讼服务。根据当事人申请,在节假日、午间、夜间等工作时间之外,开展立案、送达、调解等诉讼服务,以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度。 优化办事流程 近段时间,刘律师明显感觉在十三师法院办理业务越来越快了,“很多环节可以自助办理,在网上就能直接立案、缴费甚至查阅卷宗,真是太方便了!” 今年以来,十三师两级法院共完成网上立案183件,完成网上保全131件,充分运用律师服务和“一码通”平台,实现快速通行、高效办事、网上阅卷。依托集约送达平台,对案件实现邮寄送达、公告送达一日完成,解决传统公告邮寄送达“周转慢”问题。适用在线调解、网上开庭,解决当事人因路途遥远不能到庭的问题。目前,十三师两级法院电子送达率超过了80%,适用互联网法庭占比超过43%,实现扫码缴费100%。 助力审判提速 “真快啊,没想到案件转入速裁程序才一天,就拿到判决书了!”赵某高兴地说。他的劳务合同纠纷案进入立案程序后,因案情简单,便分流至速裁团队进行审理,征求当事人双方意见后,法官当天开庭,并且当庭宣判。 十三师两级法院将多元调解与速裁进行无缝衔接,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双方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民间借贷、买卖合同、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简易民商事案件,先依托多元化解纠纷机制进行诉前调解,调解成功的案件当事人可以选择自动履行或申请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案件及时转入速裁程序快速审理,对不宜速裁的案件则转到审判庭审理。 推动“关口前移” 某团场因打药问题导致杨某等人种植的葡萄减产,连队联合团场综治中心进行调解,最终在法院提前参与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 十三师两级法院立足弘扬“枫桥经验”,坚持从源头上提前介入,充分借助团场有关部门以及社区、连队、学校、医院、物业等基层组织力量,依托团场党员干部“窗口延伸服务、主动接访服务、一线驻区服务”、“4+1”一线工作法等工作机制,拓宽多元解纷渠道,推动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实现就地化解。加快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将辖区21个基层自治组织调解点、17个特邀调解组织以及37名人民调解员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今年以来,十三师两级法院与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签订联合调解协议,通过诉调对接、行业调解等途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5件。
|
|
立足诉讼服务“小窗口” 实现司法为民“大服务”
|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法院创新机制为群众排忧解难
|
|
|
( 2023-09-0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张继华 今年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两级法院加大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力度,拓展诉讼服务功能,优化诉讼服务措施,创新诉讼服务机制,从细节抓起、从点滴做起,立足诉讼服务“小窗口”,实现司法为民“大服务”,努力打造职工群众满意的诉讼服务中心。 改造服务场所 “法院的服务真是周到!进门就有人引导,每个环节都很顺畅,一会儿就把问题解决了……”在导诉员的帮助下,当事人王某在哈密垦区人民法院不到半天就完成立案,并进行了诉前调解。 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中,十三师两级法院坚持把最好的场所、最优质的服务提供给群众,推进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采用开放式、窗口式综合服务大厅,设立案登记、申诉审查、信访接待、查询咨询四个服务窗口,融合材料收转、排期送达、诉前调解、判后答疑等八大功能,整合场地资源,在原有立案大厅基础上,建立了诉前调解室、速裁组等,实现了“一站式”诉讼服务和“一站式”多元解纷,让当事人“走进一个厅,事务全办清”。 创新便民举措 “法官,我们7个人很想找银行协商,但是除了周末很难凑齐,怎么办?”借款人葛某主动打电话给法院。“那就约到周末开庭”,法官毫不犹豫地回答。近日,十三师中级人民法院在周末开庭审理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上诉案件,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调解协议。 为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十三师两级法院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司法为民理念融入诉讼服务中,创新开展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一是文明服务“五个一”,即一个笑脸、一句问候、一杯热水、一把椅子、一次性告知。二是电话预约立案,积极提供立案咨询服务,让当事人少跑路、快立案,减少诉累,提高当日立案率。三是开通绿色通道,设立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绿色通道,设立优化营商环境中小企业绿色通道,积极回应不同群体司法需求。四是八小时外诉讼服务。根据当事人申请,在节假日、午间、夜间等工作时间之外,开展立案、送达、调解等诉讼服务,以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度。 优化办事流程 近段时间,刘律师明显感觉在十三师法院办理业务越来越快了,“很多环节可以自助办理,在网上就能直接立案、缴费甚至查阅卷宗,真是太方便了!” 今年以来,十三师两级法院共完成网上立案183件,完成网上保全131件,充分运用律师服务和“一码通”平台,实现快速通行、高效办事、网上阅卷。依托集约送达平台,对案件实现邮寄送达、公告送达一日完成,解决传统公告邮寄送达“周转慢”问题。适用在线调解、网上开庭,解决当事人因路途遥远不能到庭的问题。目前,十三师两级法院电子送达率超过了80%,适用互联网法庭占比超过43%,实现扫码缴费100%。 助力审判提速 “真快啊,没想到案件转入速裁程序才一天,就拿到判决书了!”赵某高兴地说。他的劳务合同纠纷案进入立案程序后,因案情简单,便分流至速裁团队进行审理,征求当事人双方意见后,法官当天开庭,并且当庭宣判。 十三师两级法院将多元调解与速裁进行无缝衔接,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双方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民间借贷、买卖合同、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简易民商事案件,先依托多元化解纠纷机制进行诉前调解,调解成功的案件当事人可以选择自动履行或申请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案件及时转入速裁程序快速审理,对不宜速裁的案件则转到审判庭审理。 推动“关口前移” 某团场因打药问题导致杨某等人种植的葡萄减产,连队联合团场综治中心进行调解,最终在法院提前参与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 十三师两级法院立足弘扬“枫桥经验”,坚持从源头上提前介入,充分借助团场有关部门以及社区、连队、学校、医院、物业等基层组织力量,依托团场党员干部“窗口延伸服务、主动接访服务、一线驻区服务”、“4+1”一线工作法等工作机制,拓宽多元解纷渠道,推动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实现就地化解。加快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将辖区21个基层自治组织调解点、17个特邀调解组织以及37名人民调解员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今年以来,十三师两级法院与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签订联合调解协议,通过诉调对接、行业调解等途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5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