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阮占江 帅标 □ 本报通讯员 曹天宇
“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这笔钱,不用打官司就解决了问题,感谢法官的耐心调解”。从情绪激动地上法院“告状”到喜笑颜开地离开,一起标的为500余万元的涉企合同纠纷在湖南省龙山县人民法院的组织调解下,一天内就得到高效化解。 这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的故事在龙山法院频频上演。 今年以来,龙山法院诉前化解纠纷516件,司法确认155件,化解10人以上群体性案件8起、重大矛盾纠纷7起,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近年来,龙山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融入“三三制”一站式解纷工作法,探索建立“前端源头减量、中端提质增速、末端息诉止纷”的诉源治理三级过滤体系,形成了“调解优先——审判相辅——普法反哺”的完整闭环。 解纷就在家门口 “以前有矛盾,是我们自己四处找相关部门解决,现在有纠纷,就有干部主动找我们协调处理,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化解”。在法院干警和村镇干部、司法所、派出所的协同调解下,年过八旬的李某某成功解决了养老难题后如是说。 龙山县依靠党委总揽全局,人民法院主推并指导,在县域创新推出“三三制”一站式解纷工作法,依托派出法庭,整合乡镇街道调解委员会、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乡贤”“五老”等调解力量,在矛盾排查、诉前调解、诉调对接等方面精准发力,将法治、乡风、民俗有机融合,推动矛盾纠纷在村(社区)、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3天必调、必调3次,县级3调联动、3周办结。创新成立党员办案先锋队,并在县矛调中心设立退休全国模范法官吴良佑调解室,常态化开展诉前巡回调解行动,对派出法庭和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受理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集中攻坚,实现由“坐堂审案”向“上门调处”的转变。 跑出解纷加速度 “直接在网上签字就可以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通过法院微信调解平台在线调解,不到30分钟就成功化解。 为了让群众少跑腿,龙山法院积极探索两个“一站式”建设工程,依托网络化、智能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构建“平台+调解”模式,让群众足不出户便可完成“在线视频+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精准对接矛调中心、县直单位、行业专业调解组织等,对重大、复杂矛盾纠纷进行先行调处,主动联系对接企业,对易发的常见矛盾纠纷隐患进行结对排查,建立联络机制和工作台账,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积极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民商事案件,实现快调快审快结,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提档增速。 提升群众幸福感 如何创新基层治理,增强群众法律意识,一直是龙山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重点。 龙山法院探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走、访、问、调、审5字工作诀,即走村寨一线、访民风民俗、问群众诉求、调疑难案件、在事发地开庭审判,改变了以往“坐、等”的局面。不断开展“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式普法,强化“线上+线下”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送到群众手中。同时,培育更多的“法律明白人”,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法治实践的内生动力,有力推进矛盾纠纷向和谐无纷转变。 据统计,自2021年推行“三三制”一站式解纷工作法以来,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109件,调处成功4856件,引入诉讼程序253件,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5.04%,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初信初访、信访总量、越级访量以及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涉稳风险明显下降;无“民转刑”“刑转命”案件,“三升两降一无”成效显著,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
|
龙山法院:创新赋能诉源治理“三三制”一站式解纷工作法
|
|
|
|
( 2023-09-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阮占江 帅标 □ 本报通讯员 曹天宇
“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这笔钱,不用打官司就解决了问题,感谢法官的耐心调解”。从情绪激动地上法院“告状”到喜笑颜开地离开,一起标的为500余万元的涉企合同纠纷在湖南省龙山县人民法院的组织调解下,一天内就得到高效化解。 这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的故事在龙山法院频频上演。 今年以来,龙山法院诉前化解纠纷516件,司法确认155件,化解10人以上群体性案件8起、重大矛盾纠纷7起,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近年来,龙山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融入“三三制”一站式解纷工作法,探索建立“前端源头减量、中端提质增速、末端息诉止纷”的诉源治理三级过滤体系,形成了“调解优先——审判相辅——普法反哺”的完整闭环。 解纷就在家门口 “以前有矛盾,是我们自己四处找相关部门解决,现在有纠纷,就有干部主动找我们协调处理,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化解”。在法院干警和村镇干部、司法所、派出所的协同调解下,年过八旬的李某某成功解决了养老难题后如是说。 龙山县依靠党委总揽全局,人民法院主推并指导,在县域创新推出“三三制”一站式解纷工作法,依托派出法庭,整合乡镇街道调解委员会、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乡贤”“五老”等调解力量,在矛盾排查、诉前调解、诉调对接等方面精准发力,将法治、乡风、民俗有机融合,推动矛盾纠纷在村(社区)、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3天必调、必调3次,县级3调联动、3周办结。创新成立党员办案先锋队,并在县矛调中心设立退休全国模范法官吴良佑调解室,常态化开展诉前巡回调解行动,对派出法庭和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受理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集中攻坚,实现由“坐堂审案”向“上门调处”的转变。 跑出解纷加速度 “直接在网上签字就可以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通过法院微信调解平台在线调解,不到30分钟就成功化解。 为了让群众少跑腿,龙山法院积极探索两个“一站式”建设工程,依托网络化、智能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构建“平台+调解”模式,让群众足不出户便可完成“在线视频+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精准对接矛调中心、县直单位、行业专业调解组织等,对重大、复杂矛盾纠纷进行先行调处,主动联系对接企业,对易发的常见矛盾纠纷隐患进行结对排查,建立联络机制和工作台账,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积极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民商事案件,实现快调快审快结,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提档增速。 提升群众幸福感 如何创新基层治理,增强群众法律意识,一直是龙山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重点。 龙山法院探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走、访、问、调、审5字工作诀,即走村寨一线、访民风民俗、问群众诉求、调疑难案件、在事发地开庭审判,改变了以往“坐、等”的局面。不断开展“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式普法,强化“线上+线下”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送到群众手中。同时,培育更多的“法律明白人”,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法治实践的内生动力,有力推进矛盾纠纷向和谐无纷转变。 据统计,自2021年推行“三三制”一站式解纷工作法以来,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109件,调处成功4856件,引入诉讼程序253件,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5.04%,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初信初访、信访总量、越级访量以及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涉稳风险明显下降;无“民转刑”“刑转命”案件,“三升两降一无”成效显著,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