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
□ 本报记者 张昊 张海燕
重点强化对大江大河大湖跨流域、跨区划水污染及城乡黑臭水体等的办案力度,共立案40967件。 紧盯食品生产、经营、贮存各环节,重点督促建设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共立案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食品类案件19765件,网络食品违法类案件5846件。 2022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启动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截至目前,全国检察机关立案抗(抑)菌制剂公益诉讼案件近2500件,制发检察建议1500余件,共督促行政机关查处涉案产品60余万件,查处涉案企业5592家。 …… 今天,最高检举行“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三周年新闻发布会,晒出专项监督活动情况“成绩单”,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等围绕专项监督活动中检察公益诉讼履职监督的重点、热点问题介绍了相关情况。 推动生态环境问题协同治理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检察机关狠抓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服务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张雪樵介绍说。 在加强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利用方面,检察机关紧盯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及地下水体的水污染、水生态以及饮用水安全问题,重点强化对大江大河大湖跨流域、跨区划水污染及城乡黑臭水体等的办案力度。 最高检对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问题直接立案,统一了工矿废水排放标准、生态养殖渔业要求、湖区生活污水处理标准、船舶污染治理标准,从源头上解决涉及4省8市3万多平方公里、53条河流及1266平方公里核心湖区的污染物控制问题。 万峰湖专案取得显著成效,共督促拆除非法养殖网箱54.19万平方米,目前湖区水体恢复到十多年前的一类水标准,涉湖5县市联合开展生态渔业,努力打造“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新样本。 最高检牵头11省市519县市区检察机关,再度运用“大兵团作战”模式办理长江船舶污染治理专案,努力守护4亿百姓的“饮用水缸”。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社会公共利益受损往往存在跨地区、跨部门管辖的特点。张雪樵对此回应说,“跨地区、跨部门的协同保护,是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绕不开的‘刚需’问题”。 张雪樵说,检察机关将继续加强与行政机关全国性专项整治协同,聚焦重点区域、行业、领域环境污染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加大最高检、省级院自办公益诉讼案件力度,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从更高层面、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推动跨区划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总结推广全流域、跨区划生态环境治理公益诉讼检察模式,助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库保护治理。深化办案机制建设,完善公益诉讼检察指挥体系,强化检察一体履职,深入推进跨行政区划协作机制建设。继续巩固深化多方协同,凝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法治合力。 切实守护群众食品药品安全 专项监督活动中,检察机关紧扣食品药品安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切实守护好百姓“菜篮子”“米袋子”“药箱子”。 最高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聚焦专项活动划定的重点食药领域,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1万件,发出检察建议2.8万份,提起诉讼4100多件。 “食品安全公益诉讼覆盖面更广,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监督,从线下生产销售到网络交易、直播带货的多业态监管,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的多层次治理。”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副厅长徐全兵介绍了食药领域的办案情况。药品安全公益诉讼向纵深发展,全国检察机关立案办理生产销售假药类公益诉讼案件2300多件。除了传统的药品外,各地检察机关还开展了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专项监督、违规医疗美容专项监督,办案领域由传统药品安全向医疗服务和用药安全等更深层次迈进。针对保健品违法添加和虚假宣传突出问题,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保健食品违法案件5500多件。 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也是检察机关办理食药安全公益诉讼案件的特点之一。徐全兵介绍说,检察机关坚持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共提起食药安全公益诉讼4100多件。特别是对主观恶性大、公益损害后果严重的违法主体,依法提出惩罚性赔偿诉求,提高违法成本,对潜在违法者形成震慑。 近年来,检察机关针对网络餐饮平台无证、超范围经营,配送餐品保管不善,强制“二选一”不正当竞争等违法情形,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一系列专项监督行动。 “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网络食品违法类案件5800多件,依法办理了一批有影响、效果好的公益诉讼案件。”徐全兵说,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网络直播营销”专项监督活动,助推网络直播营销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检察机关在办理网络食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还注重诉源治理,系统整治涉网络食品安全问题。注重从个案办理中发现行业监管中的普遍性问题,推动行政机关开展专项整治,实现从个案办理到全面治理。 创新机制引领保护提质增效 记者了解到,专项监督活动中,检察机关以制度机制建设为保障,依托专项监督活动,创新履职方式,深入践行“双赢多赢共赢”司法理念,以高质量办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张雪樵从3个方面介绍了检察机关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专项活动保护提质增效的相关情况。 在优化工作机制方面,健全一体化办案机制,各地检察机关探索对影响大、可能存在阻力的案件,构建上下一体、同步跟进、专人指导的办案模式。同时,积极运用大数据监督模型、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提升线索发现、调查取证能力。例如,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针对尾矿治理、固废处置等问题,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发现案件线索200余条,为办案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大力推广公开听证制度,重大案件做到“应听尽听”,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 在创新履职方式方面,检察机关积极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此外,还探索办理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领域惩罚性赔偿案件,推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进一步落地落实。 在深入践行“双赢多赢共赢”司法理念方面,最高检先后与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部委建立协作机制,与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在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加强协作配合。各地检察机关利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健全社会支持体系,凝聚专业志愿者智慧优势,为公益治理提供专业咨询。 “经过三年时间,‘美好生活’已从专项活动的主题内化为公益诉讼检察最重要的价值追求。”张雪樵说。 本报北京8月17日讯
|
狠抓生态环境资源保护 紧盯食品药品安全
|
检察公益诉讼高质量履职守护美好生活
|
|
|
|
( 2023-08-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张昊 张海燕
重点强化对大江大河大湖跨流域、跨区划水污染及城乡黑臭水体等的办案力度,共立案40967件。 紧盯食品生产、经营、贮存各环节,重点督促建设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共立案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食品类案件19765件,网络食品违法类案件5846件。 2022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启动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截至目前,全国检察机关立案抗(抑)菌制剂公益诉讼案件近2500件,制发检察建议1500余件,共督促行政机关查处涉案产品60余万件,查处涉案企业5592家。 …… 今天,最高检举行“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三周年新闻发布会,晒出专项监督活动情况“成绩单”,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等围绕专项监督活动中检察公益诉讼履职监督的重点、热点问题介绍了相关情况。 推动生态环境问题协同治理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检察机关狠抓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服务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张雪樵介绍说。 在加强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利用方面,检察机关紧盯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及地下水体的水污染、水生态以及饮用水安全问题,重点强化对大江大河大湖跨流域、跨区划水污染及城乡黑臭水体等的办案力度。 最高检对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问题直接立案,统一了工矿废水排放标准、生态养殖渔业要求、湖区生活污水处理标准、船舶污染治理标准,从源头上解决涉及4省8市3万多平方公里、53条河流及1266平方公里核心湖区的污染物控制问题。 万峰湖专案取得显著成效,共督促拆除非法养殖网箱54.19万平方米,目前湖区水体恢复到十多年前的一类水标准,涉湖5县市联合开展生态渔业,努力打造“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新样本。 最高检牵头11省市519县市区检察机关,再度运用“大兵团作战”模式办理长江船舶污染治理专案,努力守护4亿百姓的“饮用水缸”。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社会公共利益受损往往存在跨地区、跨部门管辖的特点。张雪樵对此回应说,“跨地区、跨部门的协同保护,是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绕不开的‘刚需’问题”。 张雪樵说,检察机关将继续加强与行政机关全国性专项整治协同,聚焦重点区域、行业、领域环境污染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加大最高检、省级院自办公益诉讼案件力度,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从更高层面、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推动跨区划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总结推广全流域、跨区划生态环境治理公益诉讼检察模式,助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库保护治理。深化办案机制建设,完善公益诉讼检察指挥体系,强化检察一体履职,深入推进跨行政区划协作机制建设。继续巩固深化多方协同,凝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法治合力。 切实守护群众食品药品安全 专项监督活动中,检察机关紧扣食品药品安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切实守护好百姓“菜篮子”“米袋子”“药箱子”。 最高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聚焦专项活动划定的重点食药领域,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1万件,发出检察建议2.8万份,提起诉讼4100多件。 “食品安全公益诉讼覆盖面更广,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监督,从线下生产销售到网络交易、直播带货的多业态监管,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的多层次治理。”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副厅长徐全兵介绍了食药领域的办案情况。药品安全公益诉讼向纵深发展,全国检察机关立案办理生产销售假药类公益诉讼案件2300多件。除了传统的药品外,各地检察机关还开展了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专项监督、违规医疗美容专项监督,办案领域由传统药品安全向医疗服务和用药安全等更深层次迈进。针对保健品违法添加和虚假宣传突出问题,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保健食品违法案件5500多件。 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也是检察机关办理食药安全公益诉讼案件的特点之一。徐全兵介绍说,检察机关坚持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共提起食药安全公益诉讼4100多件。特别是对主观恶性大、公益损害后果严重的违法主体,依法提出惩罚性赔偿诉求,提高违法成本,对潜在违法者形成震慑。 近年来,检察机关针对网络餐饮平台无证、超范围经营,配送餐品保管不善,强制“二选一”不正当竞争等违法情形,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一系列专项监督行动。 “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网络食品违法类案件5800多件,依法办理了一批有影响、效果好的公益诉讼案件。”徐全兵说,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网络直播营销”专项监督活动,助推网络直播营销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检察机关在办理网络食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还注重诉源治理,系统整治涉网络食品安全问题。注重从个案办理中发现行业监管中的普遍性问题,推动行政机关开展专项整治,实现从个案办理到全面治理。 创新机制引领保护提质增效 记者了解到,专项监督活动中,检察机关以制度机制建设为保障,依托专项监督活动,创新履职方式,深入践行“双赢多赢共赢”司法理念,以高质量办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张雪樵从3个方面介绍了检察机关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专项活动保护提质增效的相关情况。 在优化工作机制方面,健全一体化办案机制,各地检察机关探索对影响大、可能存在阻力的案件,构建上下一体、同步跟进、专人指导的办案模式。同时,积极运用大数据监督模型、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提升线索发现、调查取证能力。例如,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针对尾矿治理、固废处置等问题,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发现案件线索200余条,为办案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大力推广公开听证制度,重大案件做到“应听尽听”,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 在创新履职方式方面,检察机关积极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此外,还探索办理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领域惩罚性赔偿案件,推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进一步落地落实。 在深入践行“双赢多赢共赢”司法理念方面,最高检先后与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部委建立协作机制,与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在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加强协作配合。各地检察机关利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健全社会支持体系,凝聚专业志愿者智慧优势,为公益治理提供专业咨询。 “经过三年时间,‘美好生活’已从专项活动的主题内化为公益诉讼检察最重要的价值追求。”张雪樵说。 本报北京8月17日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