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公共法律服务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为群众提供高品质公共法律服务产品
· 解群众所急 办群众所需
· 贴身法律服务纾民困解民忧
· 竭力帮进城务工人员追回欠薪
· 精准匹配需求提升工作质效
· 图片新闻

竭力帮进城务工人员追回欠薪
德宏州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案例

( 2023-08-0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公共法律服务
  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在耿某的施工工地工作,耿某承诺支付劳务费每天260元。
  工期结束后,我与耿某就劳务费进行结算,但耿某一直以各种理由进行拖欠。听亲友说可以请律师帮忙,但我的经济能力有限,无力聘请律师。这种情况下我该如何维权?
  咨询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进城务工人员周先生
  
  2022年初,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法律援助中心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到周先生的咨询后,指派我承办此案。
  与周先生沟通并进一步走访后,我发现同一个工地还有56名进城务工人员存在同样的问题。
  经过我的普法宣传,57名进城务工人员一致决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委托我一并承办。
  通过对案件进行分析研判,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进城务工人员无签订用工合同意识,保留证据意识淡薄,对包工头个人信息不清楚,对项目的承包方式不了解。
  于是,我多次到法院立案庭与工作人员沟通协调立案问题,到有关部门申请调查。为了明确主体信息,我到派出所查询包工头的身份信息;前往住建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调查取证,固定证据;对相关项目的建设方、总承包方、分包方的承包关系进行全面了解,逐一查明。
  由于该案涉及人数较多,在立案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阻碍,我多次与法院工作人员沟通寻求解决办法,并耐心安抚每一名进城务工人员。
  解答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法律援助中心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律师李季
  
  办理结果:在律师的不懈努力下,该案于2022年12月开庭。经过两天的庭审,多方达成调解协议,进城务工人员的诉求得以实现。
本报记者 石飞  
《法制与新闻》见习记者 陆敏 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