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公共法律服务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为群众提供高品质公共法律服务产品
· 解群众所急 办群众所需
· 贴身法律服务纾民困解民忧
· 竭力帮进城务工人员追回欠薪
· 精准匹配需求提升工作质效
· 图片新闻

解群众所急 办群众所需
武汉坚持公证为民优服务暖人心

( 2023-08-0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公共法律服务
□ 本报记者  刘 欢
□ 本报通讯员 吴孟情
  
  “继承、遗嘱、赠与、委托、夫妻财产约定,您可以信赖公证。”
  “出国留学、定居、探亲,公证助您一臂之力。”
  ……
  走进湖北武汉的地铁站,“公证为民”的灯箱宣传标语引人注目,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证服务就在身边。
  公证是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武汉市积极推动公证为民办实事,为企业、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持续提升公证利企便民服务质效。
一个窗口跑一次
  7月20日,武汉市民王女士将一面写有“高效联办,快捷便民”的锦旗送到武汉市黄鹤公证处“公证+不动产登记”一窗联办窗口。
  王女士父母去世后遗留一套房产,由于工作繁忙且担心手续繁琐,她一直未办理继承登记。得知“公证+不动产登记”一窗联办后,王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未曾想一个窗口一次即轻松解决了问题。
  据了解,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武汉市黄鹤公证处与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协同建立“公证+不动产登记”共享协作机制,实现公证和不动产登记“一窗联办”,有效解决群众办理公证和不动产登记耗时长、流程多、风险大的难点。
  今年以来,武汉市公证行业聚焦服务流程优化与资源整合,推行“公证+认证”“公证+不动产登记”等“一站式”服务模式——企业或职工办理相关公证事项后,公证机构可根据需要代办涉外认证和不动产登记等事宜,实现办事从“多部门、多窗口、跑多次”向“一部门、一窗口、跑一次”转变。
  武汉市出台79类118项涉企公证事项证明材料负面清单,落实42项公证事项“最多跑一次”服务承诺,为有需要的企业及职工提供便捷、高效、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
绿色通道解企难
  “本以为缺资料办不了,没想到公证人员告诉我,可采取容缺承诺方式,不用来回跑……”
  说起前段时间的办证经历,燕先生连说几个“没想到”。
  燕先生是湖北某工程有限公司代理人。该公司需办理签名及印鉴公证以开展招投标,但因不熟悉公证流程,对所需材料准备不充分。
  在武汉市琴台公证处公证员郭晓霞的耐心讲解和指导下,燕先生通过容缺承诺方式,顺利办理相关手续。
  武汉市公证协会会长周凡介绍说,该市所有公证机构均设立服务企业“绿色通道”,通过专窗接待咨询、优化办证流程、缩短办证期限和次要材料瑕疵容缺受理、特殊情况提供上门服务等方式,落实“简化办”“容缺办”“贴心办”等举措,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种种困难。
  在武汉,一般涉企合同类公证事项办理期限由法定15个工作日缩减至3个工作日,证书资信类、法人授权类公证事项当天受理、当天出证。
公益服务暖民心
  在提供优质高效公证法律服务的同时,武汉市公证机构积极开展公证公益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在接受公证服务中感受到越来越多法律温暖。
  今年5月,梁女士带着孙女来到武汉市某房屋搬迁项目现场申请办理相关公证。
  梁女士的儿子十多年前因病去世,前儿媳患有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她与孙女相依为命。
  武汉市东西湖公证处公证人员仔细查验梁女士提供的各类材料,告知其办理房屋搬迁手续前需先明确被搬迁房屋的产权情况。由于房屋继承需以评估后房屋价值为依据计算公证费用,且农村自建房屋面积较大,公证费用相应较高,家庭困难的梁女士不禁面露难色。
  经查,梁女士符合公证法律援助条件,公证处决定为其免去所需的全部公证费用。
  现如今,武汉市对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单亲困难母亲等群体和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均按规定减免公证费用,推动公证服务公平共享。
  2022年,武汉市将“为7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首次遗嘱公证”确定为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当年即为248名7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了首次遗嘱公证,减免公证费用32.9万余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