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9 1/9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跟着总书记感悟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的发展之道
· 当好“领头雁” 打造别样法治政府
· 公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
· 提高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执行力
· 公证服务再提速 跑出便民惠民“加速度”
· 超1600万人参加首届全国烟草管理法律知识竞答
· 图片新闻
· 是谁在炒作“暑期最可怕”?
· “八八战略”指引禁毒新征程
· “三张清单”让监管有力度处罚有温度

“三张清单”让监管有力度处罚有温度
成都创新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助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 2023-07-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图为成都市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对商铺进行行政指导。 成都市司法局供图
  □ 本报记者 马利民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部署,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出台《关于对新经济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推广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制度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的指导意见》,积极创新和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创新推出不予、减轻和从轻处罚“三张清单”,让市场主体尤其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感受到“监管有力度、处罚有温度”,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转变监管理念
推动松绑减负更精准

  2022年的一天,成都市市场监管部门在网上排查发现,一家食品网店经营许可证未包含“热食类制售”,却在网上售卖烤鸭,涉嫌超范围经营,执法人员立即上门调查核实。
  经调查发现,该售卖门店由一对夫妻经营,卫生状况良好,符合热食类制售条件。执法人员进一步核实了解到,该店因生意受疫情影响,才决定在线上销售烤鸭,销售时间短。随后,执法人员耐心宣传政策,现场开展指导,要求该店立即停止熟食销售行为,待依法取得相关许可后再进行经营。鉴于该店行为符合成都市市场监管领域“首违不罚”清单情形,执法人员决定对其免予处罚,并积极协调帮助相关许可证办理及上网经营事宜。
  本以为要被罚款的夫妻二人高兴地说:“执法人员很亲切,服务很到位,为我们的小买卖提供了方便,心里很是温暖。”
  记者了解到,类似这样的执法场景,在成都并不鲜见。近年来,成都市转变监管理念,倡导“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联动服务”意识,推行行政指引、信用承诺、主动登门,变末端执法为事前指导、靠前服务。
  2018年,成都市印发《实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的指导意见》,并在新经济、城市管理、文化创意等17个重点领域相继出台配套文件,形成“1+17”包容审慎监管制度体系。聚焦数字经济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坚守质量和安全底线,分类量身定制监管规则和标准,留足发展空间。为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对立,将柔性执法贯穿监管全过程,慎用行政处罚,创新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约谈等12种方式,督促企业自觉纠正违法行为。
规范监管标准
推动法治保障更精确

  2019年,成都市司法局联合32个市级部门、23个区(市)县,全面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四川省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定》等110部法律法规,编制推出不予处罚、减轻处罚和从轻处罚“三张清单”,将“沿街兜售物品”等532个事项纳入不予处罚清单,将“未按规定的内容和方式明码标价”等406个事项纳入减轻处罚清单,将“擅自设置临时户外广告”等687个事项纳入从轻处罚清单,实现1625个事项照单执法,有效防止自由裁量权滥用和柔性执法随意性风险。为进一步提升“三张清单”的应用质效,成都市建立起“三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2022年全市动态调整行政处罚“三张清单”618项。
  此外,成都市明确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以及关系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等领域的违法行为,不予适用“三张清单”,坚决依法予以从严查处。
  “有了‘三张清单’的指引,解决了哪些事项可以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怎样包容审慎监管的问题,让执法有温度、处罚有尺度。”成都市司法局工作人员说。
创新监管方式
推动帮扶指导更精心

  为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成都市加强行政指引,组织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制定行政指引,通过建议、辅导、提醒、规劝、示范、公示、约谈等非强制性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履行法定义务。
  同时,创设保护期限,对未知大于已知的新产业新业态,如区块链、共享经济等企业出现轻微违法行为时,给予合理“观察期”;对需要达标整改的企业,设立必要的“过渡期”。
  此外,将预警提示作为一般执法行为的前置程序,运用粉、黄、白“三单”工作法,实施指导帮助、教育提醒、处罚告知,坚持少用、慎用行政处罚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对立,给予市场主体自我纠错的时间空间。在开展柔性执法方面,创新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约谈等12种方式,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
  2020年以来,成都市累计开展说服教育8.4万次、劝导示范26.97万次、行政建议2.2万次、行政指导3.68万次、行政约谈0.56万次、行政告诫0.77万次、行政回访1.76万次、其他柔性执法0.32万次。
健全监管机制
推动常态监管更精细

  “人在干,云在算”,在成都市综合行政执法智慧服务平台,记者深切感受到城市管理变得更加精细化、智慧化。这一强大的线上监管平台,有效防范和减少了“选择性执法”“人情执法”等人为干预。
  据了解,近年来,成都市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积极推行“线上+线下”监管,打造全市综合行政执法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对6697项行政处罚权力事项实时预警提示、全程自动监管。同时,加大案卷评查、投诉核查等工作力度,重点抓好行政处罚“三张清单”情况抽检,以“定向查+随机查”方式,定期掌握各级行政部门柔性执法情况。
  成都市积极推行“一审+二审”法制审查,由市级各执法单位法规处初审,成都市司法局进行二审,确保行政行为从源头上合法合规。推行“事前+事后”审备结合,推进重大行政处罚执法部门法规处事前审核,司法行政部门事后备案“两级联审”制度,确保执法决策合法合规。此外,推行“指导+快审”纠错,加大行政复议指导力度,及时发出行政复议意见书,督促行政执法机关找原因、抓整改,开通新经济领域复议案件“绿色通道”,加快行政复议审理速度。2018年以来,累计发出行政复议意见书168件,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综合纠错率达25%。
  近年来,成都市结合超大城市依法治理的现实需求,探路市场监管领域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成效显著,为市场主体发展营造了更优环境。统计数据显示,仅2022年,成都新增市场主体57.94万户,总量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记者手记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蓄水池”,稳市场主体就是稳经济。成都市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回应市场主体期待,结合超大城市依法治理的现实需求,率先提出包容审慎柔性执法理念,建立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工作机制,编制包容审慎柔性执法“三张清单”,以服务为民的实际行动,践行变“重管理”为“细服务”,变“严罚式”为“容错式”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柔性执法体现了城市的温度和高度;有继续经营下去的底气了;在这样的城市创业很幸福”……成都市创新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得到各类市场主体的一致好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