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音
|
|
□ 赵志疆
从7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头盔“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充电口作出了统一要求。头盔“新国标”则是在原摩托车乘员头盔的基础上将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纳入标准范围,对头盔产品结构、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耐穿透性能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如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公众出行和商家配送的重要交通工具。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摩托车保有量近1亿辆,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同时,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因颅脑损伤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正确佩戴安全头盔,不仅能对行为人起到安全保护作用,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事故中的头部损伤和致死风险。 近年来,头盔问题备受关注并且引起执法部门高度重视。2020年4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其中“一盔”就是指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乘员头盔。对于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来说,头盔毫无疑问是“头”等大事。随着“一盔一带”行动的深入开展,安全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电动自行车头盔平均佩戴率节节攀升。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头盔本身的质量。 然而在现实中,头盔的质量并不十分乐观。今年央视3·15晚会对电动自行车头盔的各项性能进行风险检测发现,一些头盔厂家为了压缩成本,使用回收料等劣质材料进行生产,完全起不到保护作用。更严重的是,某些劣质头盔不仅不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保护骑乘人员的头部,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甚至成为“戴在头上的刀片”。 安全头盔不安全,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公共出行风险。对此,“新国标”不仅增加了电动自行车乘员(包括驾驶人以及乘坐人员)佩戴的头盔标准,而且新增了头盔护目镜的耐磨性(雾度)、头盔壳体表面凸起结构的剪切力、头盔表面摩擦力三个安全性能指标。明确电动自行车头盔的国家标准,不仅填补了此前国家标准的空白,而且可以为执法提供更明确的依据,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共安全。 当然,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风险,不只在于头盔安全问题,还有其引发的火灾风险问题。有统计显示,2021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8万余起。其中,8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造成相关事故的重要源头就是电池和充电器。 有鉴于此,“新国标”规定了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的机械安全及结构、电气安全、环境适应性、发热与热失控、输出接口安全性、耐热防火阻燃、电磁兼容等项目,并要求充电器必须有通讯功能,充电器插头插入电动自行车充电插孔后,通讯线芯先尝试进行沟通握手,当电压等符合要求时才给予电池充电,减少甚至杜绝了因电压等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从而避免或减少火灾、电击等的发生。这些硬性的技术标准,有助于从源头降低使用风险,从而防患于未“燃”,也能引导和规范相关行业安全生产,健康发展。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头盔和充电器“新国标”已经实施,从维护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有必要扩大宣传,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重视国家标准、远离不合格产品。当然,硬件设施的“新国标”也只是一种辅助作用,更为关键的是,人们要形成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动自觉,共同维护公共安全。
|
|
标准升级更有效维护公共安全
|
|
|
|
( 2023-07-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声音 |
|
□ 赵志疆
从7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头盔“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充电口作出了统一要求。头盔“新国标”则是在原摩托车乘员头盔的基础上将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纳入标准范围,对头盔产品结构、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耐穿透性能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如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公众出行和商家配送的重要交通工具。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摩托车保有量近1亿辆,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同时,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因颅脑损伤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正确佩戴安全头盔,不仅能对行为人起到安全保护作用,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事故中的头部损伤和致死风险。 近年来,头盔问题备受关注并且引起执法部门高度重视。2020年4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其中“一盔”就是指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乘员头盔。对于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来说,头盔毫无疑问是“头”等大事。随着“一盔一带”行动的深入开展,安全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电动自行车头盔平均佩戴率节节攀升。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头盔本身的质量。 然而在现实中,头盔的质量并不十分乐观。今年央视3·15晚会对电动自行车头盔的各项性能进行风险检测发现,一些头盔厂家为了压缩成本,使用回收料等劣质材料进行生产,完全起不到保护作用。更严重的是,某些劣质头盔不仅不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保护骑乘人员的头部,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甚至成为“戴在头上的刀片”。 安全头盔不安全,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公共出行风险。对此,“新国标”不仅增加了电动自行车乘员(包括驾驶人以及乘坐人员)佩戴的头盔标准,而且新增了头盔护目镜的耐磨性(雾度)、头盔壳体表面凸起结构的剪切力、头盔表面摩擦力三个安全性能指标。明确电动自行车头盔的国家标准,不仅填补了此前国家标准的空白,而且可以为执法提供更明确的依据,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共安全。 当然,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风险,不只在于头盔安全问题,还有其引发的火灾风险问题。有统计显示,2021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8万余起。其中,8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造成相关事故的重要源头就是电池和充电器。 有鉴于此,“新国标”规定了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的机械安全及结构、电气安全、环境适应性、发热与热失控、输出接口安全性、耐热防火阻燃、电磁兼容等项目,并要求充电器必须有通讯功能,充电器插头插入电动自行车充电插孔后,通讯线芯先尝试进行沟通握手,当电压等符合要求时才给予电池充电,减少甚至杜绝了因电压等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从而避免或减少火灾、电击等的发生。这些硬性的技术标准,有助于从源头降低使用风险,从而防患于未“燃”,也能引导和规范相关行业安全生产,健康发展。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头盔和充电器“新国标”已经实施,从维护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有必要扩大宣传,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重视国家标准、远离不合格产品。当然,硬件设施的“新国标”也只是一种辅助作用,更为关键的是,人们要形成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动自觉,共同维护公共安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