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
|
|
□ 本报记者 张昊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了解到,今年以来,最高检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继续深化开展“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专项活动、与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各地检察机关研判过往司法救助案例,依托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和本地大数据资源,以大数据赋能挖掘救助线索、提升救助效率。 聚焦当前司法救助工作中信息衔接不畅通、救助标准不统一、部门协同不及时导致救助实效不到位等问题,多地检察机关打破数据壁垒,积极探索构建司法救助大数据模型,实现有效挖掘司法救助线索,及时开展检察环节司法救助。同时,基于大数据研判,加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双向衔接,提高了救助效率。 建立机制 自今年2月“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开展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检察院调研发现,实践中,检察机关并不掌握当事人家庭是否存在因案致困的情况,未能做到“应救即救”;除申请人自述或申请人所在村居(社区)提供证明材料外,检察机关还要对申请人家庭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司法救助开展时间较长。 灌云县检察院依托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积极思考数据赋能的实践路径,探索构建信息化救助综合平台。经与县相关部门协调,该县检察院在本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立司法救助服务乡村振兴实体化工作平台及大数据运用。 去年,浙江省乐清市人民检察院对近年来该院办理的司法救助案件分析研判发现,其中涉及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等人身伤害类案件高达80%。该院走访法院、民政局发现,在交通事故类民事案件中因赔偿款无法执行到位致当事人生活陷入困境的情形多发,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有必要开展类案救助和联动救助。 乐清市检察院决定构建多元联动司法救助数据模型,通过对检察办案、法院裁判、执行等司法办案数据与社会大救助平台、基层治理平台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筛选,实现救助线索及时发现,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协同推进,着力构建高效协同的“1+1+N”多元化救助体系。 记者注意到,与灌云县检察院开展大数据赋能司法救助的实践路径类似,乐清市检察院建立的“1+1+N”多元化救助体系,第一个“1”指建立一个数据池,即形成精准排查救助对象的数据池。第二个“1”为建立一个机制,联合市委政法委、民政局共同构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联动机制,搭建市检察院与市慈善总会、医疗、人社、教育、妇联、残联、乡镇街道等职能部门的沟通渠道,实现救助线索信息共享,推动形成能动履职的救助合力。“N”为多元化救助帮扶方式,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及民生企业,并发动社会力量,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联动救助和帮扶,切实帮助困难当事人解决生活难题,改善生活条件,防止因案返贫致贫。 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检察院等检察机关打破数据壁垒、建立数据池,通过多模块、多场景准确筛查识别案件线索,再通过构建高效协同多元化救助体系,有效实现“应救尽救”“应救即救”的工作目标。 破解难题 在案件办理中不断释放数据效能,从个案中提炼类案线索,从类案中寻找规律精准履职,这条路径成为检察机关司法救助数字化的有益探索。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在推动构建司法救助数字化应用平台研究实践中,将司法救助多跨场景应用交由金华市磐安县人民检察院试点先行。 依托本地大数据资源,磐安县检察院创建了司法救助“一件事”平台,整合救助资源,有效破解救助线索挖掘难问题,实现司法救助一体化办理。 磐安县检察院在受理胡某某诈骗案后,平台即提示被害人众多且均为老年人,涉及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存在多条重点救助线索,该检察院遂依职权启动救助程序,办理养老诈骗被害人司法救助案件8件。 在救助困难妇女专项活动中,磐安县检察院通过平台筛查刑事案件数字卷宗中被害妇女信息,与重点困难群体数据进行智能比对,发现并办理涉案困难妇女救助案件9件。 乐清市检察院利用大数据分析,针对因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等造成人身伤害,且通过诉讼途径无法获得有效赔偿导致生活困难的被害人,筛查出可能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案件线索和可能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案件线索。2022年,该院进一步调查核实后实际移送社会救助线索16条,开展司法救助42件,其中涉及未成年人救助6件、低保人员救助5件、妇女救助24件、残疾人救助7件,发放救助金50.4万元,救助案件数量和金额同比均上升近70%。 在办理同类案件或被害人困境类似案件时,通过大数据比对,灌云县检察院还发现了存在“不同助”现象。该院制定司法救助资金分类量化标准实施细则,即“一标准”。通过量化各类要素,建立算法构建模型,精准测算出个案具体的救助金额,确保公平救助。 强化筛查 受害人对司法救助缺乏了解,主动申请意识不强;部分受害人由于文化水平低、出行困难等,申请救助不及时;人工逐案筛查效率低、耗时长、覆盖面小,出现线索遗漏……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人民检察院在办案和调研中关注到,开展司法救助工作的难点在于案件线索的筛查和获取。 单县检察院通过聚焦因案导致生活困难的重点人群,建立司法救助线索大数据筛查智慧应用平台,第一时间发现进入检察办案环节的困难群体信息,精准、高效筛查司法救助案件线索,即时推送给办案人员。 2022年10月建模以来,单县检察院筛查出司法救助案件线索83条。其中涉原建档立卡贫困户案件线索34件,对经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受害人及时进行司法救助。单县检察院还与县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密切协作,帮助生活特别困难的被救助人解决就业、低保等问题,重拾生活信心。此外,单县检察院还主动上门帮助出行不便的残疾人准备申请材料,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并与县残联联合帮扶,最大限度解决了申请人的实际困难,及时将温暖送到了群众心坎上。 在大数据助力下,各地检察机关能够及早发现救助线索并开展救助帮扶,“数据引擎”助推司法救助跑出了“加速度”。 其中,灌云县检察院通过依托司法救助服务乡村振兴实体化工作平台开展工作,司法救助金平均发放周期由原来的22日大幅缩短至7日,全面提升了司法救助效率。 图① 3月16日,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回访司法救助对象。 罗增君 摄
图② 3月8日,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人民检察院为一起刑事案件被害人办理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手续。 本报记者 赵红旗 本报通讯员 王玲 摄
|
|
“数据引擎”助推司法救助跑出“加速度”
|
各地检察机关探索大数据赋能救助工作
|
|
|
( 2023-05-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
|